《聽逃戶歸首敕》是唐代李隆基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聽逃戶歸首敕
- 作者:李隆基
- 創作年代:唐代
- 出處:《全唐文》
- 作品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聽逃戶歸首敕
朕臨御天下,二十四載,保嘗不孜孜問政,業業興憂。以一德一心,與萬人請命,故宗廟降福,乾坤致和,使簽犁匈奴成父子之鄉,犬戎為姻好之國。西南邛笮,皆曰內悼膠祝臣,東北林胡,是稱邊扞。何奉天之德,能遠洽於戎夷;而安人之政,獨不行於諸夏?使黎甿失業,戶口凋零,忍棄枌榆,轉徙他土,傭假取給,浮窳求生,言念於茲,良深惻隱。豈惟朕德所未及,教有未宏歟?亦由牧守專城,莫能共理,令長為邑,多或非才,俾猾吏紋囑采侵漁,權豪並奪,故貧寠日蹙,逋逃歲增。若旋謎霸不開恩,何從遷善?天下逃戶所在,特聽歸首,容至今年十二月三十日內首盡。其本貫有產業者,一切令還。若先無者,具戶數聞奏,當別有處分櫻龍歸。其有限外不首。潛匿亡歸,靡懷亭育之恩,仍蓄逋亡之計,即當分命專使,在處搜求,散配諸軍,以充兵鎮,懲其犯命,替彼居人。仍各委採訪使及刺史縣令,明加曉諭,使知朕意。
作者簡介
李隆基(685年—762年),又稱唐明皇。即位前,他曾與太平公主發動宮廷政變殺韋後,擁其父睿宗即位,被立為太子。712年,他受漿烏斷整禪即位,改元為“開元”。即位之初,他勵精圖治,任用姚崇、宋璟等為相,鼓勵生產,發展經濟,革除弊害,史稱“開元之治”。晚年因驕奢淫逸,又重用李林甫、高力士殃漿符地和安祿山等人把持朝政,引發了“安史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