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夢--韋葦童詩選(精)》的突出特點在於擬兒童的口吻,生動地抒發“兒童”的心聲。作者在“兒童”上加了引號,意在表示,童詩里的兒童的心聲,其實是詩人在感受兒童生活的基礎上創造出來的。正是在能否創造性地建構“兒童”的心聲上,分出了詩人的高下,分出了童詩的高下。
基本介紹
- 書名:聽夢--韋葦童詩選
-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 頁數:132頁
- 開本:16
- 作者:韋葦 唐筠
- 出版日期:2014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品牌:復旦大學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春》、《小小鴨》、《唱在春風裡的搖籃曲》、《倒扣的花杯》、《鳥家》、《青蛙的童話》、《小荷葉》、《聽夢》、《小調皮》、《這米粒兒》、《我們是紅莓果》、《大驚喜》、《喂,南瓜》……《聽夢--韋葦童詩選(精)》的突出特點在於擬兒童的口吻,生動地抒發“兒童”的心聲。
作者簡介
韋葦,上海外國語大學畢業,浙江師範大學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詩人,翻譯家。
30年來,以文學史研究、名著翻譯等方式為普及世界經典文學名作竭盡心力,出版文學史類著作、世界文學名著譯品多部,其中《世界經典童話全集》(20大卷)獲國家級獎勵,因成果豐碩獲台灣楊喚兒童文學特殊貢獻獎。
散文類和詩歌類作品與譯品被收入大陸、台、港諸地從幼稚園、國小到大學的教材。
30年來,以文學史研究、名著翻譯等方式為普及世界經典文學名作竭盡心力,出版文學史類著作、世界文學名著譯品多部,其中《世界經典童話全集》(20大卷)獲國家級獎勵,因成果豐碩獲台灣楊喚兒童文學特殊貢獻獎。
散文類和詩歌類作品與譯品被收入大陸、台、港諸地從幼稚園、國小到大學的教材。
圖書目錄
第一輯 撲鼻家香
家香
爸爸媽媽和我
我是一棵會結果的樹
醉炊煙
男子漢
弓
夢開花
甩紅袖
看湖隨想
瓜和花
第二輯 荷塘昕夢
春
小小鴨
唱在春風裡的搖籃曲
倒扣的花杯
鳥家
青蛙的童話
小荷葉
聽夢
小調皮
這米粒兒
我們是紅莓果
大驚喜
喂,南瓜
柿燈
鄰居家的小貓
小蝌蚪
那一椏荔枝——1994年夏天紀事
第三輯 鴿哨聲聲
六月的祝福
走!到鄉間去
我們去採集種子
天空藍藍
坐在白雲上
尾巴傘
晨歌
雨下起來
有雨
大雁飛來
讓路
第四輯 種植歌聲
“巢”字
我走進樹林
我喜歡鳥
牛背白鷺
紅白童話
我們和魚兒
老樹又年輕
仙鶴回來了
救急
海灘聽見
早上好
窗下的鷺鳥
美麗的一閃
月色中的母鹿
死了嗎,鋸了嗎
山痛
會叫的帽子
第五輯 花脖長長
狼種樹
浪的童話
咕,呱
接電話
牙疼專家
方蛇
國腳
不可以
伴手禮
小鳥對我說
黑髮好看
就當你生的是只雞
第六輯 雞昕鴨話
人
鷹
聽話
如果我是一隻蝴蝶
花和鳥
燈
腳踏車
謝謝
過去的一年
椅子腿和小樹
一個胡桃落下來
水想的是流淌
睡在瀑布上
方瓜
第七輯 綠色聲音
太陽,你好
小松鼠,告訴我
臘月:北方大地的夢
誰在地下聽見了太陽的呼喊
蘭蘭的春天
綠色的聲音
後記匯人世界童詩潮流
家香
爸爸媽媽和我
我是一棵會結果的樹
醉炊煙
男子漢
弓
夢開花
甩紅袖
看湖隨想
瓜和花
第二輯 荷塘昕夢
春
小小鴨
唱在春風裡的搖籃曲
倒扣的花杯
鳥家
青蛙的童話
小荷葉
聽夢
小調皮
這米粒兒
我們是紅莓果
大驚喜
喂,南瓜
柿燈
鄰居家的小貓
小蝌蚪
那一椏荔枝——1994年夏天紀事
第三輯 鴿哨聲聲
六月的祝福
走!到鄉間去
我們去採集種子
天空藍藍
坐在白雲上
尾巴傘
晨歌
雨下起來
有雨
大雁飛來
讓路
第四輯 種植歌聲
“巢”字
我走進樹林
我喜歡鳥
牛背白鷺
紅白童話
我們和魚兒
老樹又年輕
仙鶴回來了
救急
海灘聽見
早上好
窗下的鷺鳥
美麗的一閃
月色中的母鹿
死了嗎,鋸了嗎
山痛
會叫的帽子
第五輯 花脖長長
狼種樹
浪的童話
咕,呱
接電話
牙疼專家
方蛇
國腳
不可以
伴手禮
小鳥對我說
黑髮好看
就當你生的是只雞
第六輯 雞昕鴨話
人
鷹
聽話
如果我是一隻蝴蝶
花和鳥
燈
腳踏車
謝謝
過去的一年
椅子腿和小樹
一個胡桃落下來
水想的是流淌
睡在瀑布上
方瓜
第七輯 綠色聲音
太陽,你好
小松鼠,告訴我
臘月:北方大地的夢
誰在地下聽見了太陽的呼喊
蘭蘭的春天
綠色的聲音
後記匯人世界童詩潮流
文摘
太陽在天上行走。他看見的東西最多了,他聽說的故事最多了,他知道的事情最多了。
他知道小朋友們喜歡到河邊遊玩,就放出光來,放出溫暖來,把山巔的積雪融化,讓清亮亮的水在河裡嘩嘩流淌。
他知道小朋友們喜歡到樹林裡去遊玩,就放出光來,放出溫暖來,叫樹木舒青、發芽,讓大地鋪滿綠,活躍起新的生命。
他知道小朋友們愛吃水果,就放出光來,放出溫暖來,叫瓜田長出了蜜,果林掛滿了甜。
他知道小朋友們喜歡花兒,就放出光來,放出溫暖來,叫花兒開放,讓大地處處飄散著清香。
他知道小朋友們喜歡鳥兒,就放出光來,放出溫暖來,當陽光和溫暖滋潤了鳥兒的歌喉,它們就把自己滿心的愛,都注入了讚美大自然的歌唱。
太陽,全世界每個角落他都到了。全世界好的一切他都看見了,全世界壞的一切他也看見了;全世界美的東西他都看見了,全世界醜的東西他也看見了。
太陽愛善良的人們。
太陽愛勤勞的人們。
太陽愛智慧的人們。
太陽愛創造的人們。
太陽愛勇敢的人們。
太陽最愛的,是孩子們。一切到太陽下來的孩子,他全都愛,愛白皮膚的孩子,也愛黃皮膚的孩子,愛黑皮膚的孩子,也愛棕色皮膚的孩子。因為,他在孩子身上,可以寄託人類理想的希望。
“太陽,你好!”亞細亞的孩子向太陽問候;
“太陽,你好!”歐羅巴的孩子向太陽問候;
“太陽,你好!”阿非利加的孩子向太陽問候;
“太陽,你好!”亞美利加的孩子向太陽問候。
“孩子們,你們好!”小朋友們,你們聽見太陽的聲音了嗎7你們聽見太陽的問候了嗎?
太陽微笑著,行走在天上。
小松鼠,你背上這三條豎紋,黑黑的,長長的,是你媽媽給你描上的吧?
小松鼠,你這根大尾巴,蓬鬆的,輕盈的,是你媽媽生給你跳遠的吧?
小松鼠,你這雙小眼睛,黑閃的,機敏的,是你媽媽生給你找松果的吧?
你的脖子上,一定掛過媽媽為你編織的花環,那野花編成的五彩花環,一定鮮艷過蒼鬱的松林。你自由自在,你蓬開你的尾巴,你閃轉你的黑眼睛,把你花花的背影,留在密密的松林里。
然而,你佩過花環的脖子上,今天被套上了鐵絲挽成的小圈圈,圈子上繫著一條長鏈子,鏈子的另一端拴在一個男人的手裡,這個男人站在大街的一側,站在立交橋的腳邊。
我們的城市很美麗。我們的城市到處寫著welcome!就是“歡迎”,歡迎五大洲的朋友到我們的城市來,把我們城市的美麗帶到世界各地去。可是把你帶進我們的城市來,我感到我的心在陣陣發緊,我的嗓子眼兒仿佛有什麼哽著,堵得慌。當我想到你的媽媽為了找你,正急得四處團團亂轉,急得發瘋,就想哭,想當街大聲喊叫:不!
這裡有太多的人。
這裡有太多的車。
這裡有很多很多商店,卻沒有一家商店出售松果:這裡有很多很多街樹,卻沒有一棵街樹結著松果!
這裡聞不到松脂的清香。
這裡嗅不到大森林的氣息。
這裡看不到最藍的天空……
小松鼠,你從哪裡來?遠方的哪片松林,是你的家鄉?遠方的哪只松鼠,是你的媽媽?小松鼠,告訴我!我知道你的聲音很小,但是我的耳朵聽不見的聲音,我的心能聽見!
如果你往北走,你會看到,整個北方都裹在白雪裡。北方大地做著一個很長很長的夢。北方的大地,喜歡蒙在積雪裡做夢。雪越厚,它的夢就越甜。你要看北方大地的夢,都是什麼樣兒的嗎?那么
你轉過身來,往南走。
這時候的南方浴在一片段預告海里。涌動的花海,彩色的浪波搖漾著春天的氣息。你從這邊看,你從那邊看,左看,右看,你看花了眼,你看醉了心。你的愛不夠用了。紅的花分了你的愛,紫的花分了你的愛,清香的花,奇特的花……都來分一份你的愛。可是,你還得留一份你的愛,給昆明翠湖裡的紅嘴鷗。在冬天看過滿翠湖的紅嘴鷗,你才算知道,世界上什麼是最美麗的。
現在,你已經看到了北方大地的夢。
在夢裡,北方大地聽到了南方大地的喧鬧聲。
白雪像一床厚厚的棉被,鋪蓋在大地上。雪被下面,在土層深處,有一顆雪蓮花的種子睡得正香。
春天來了。春天的太陽暖融融的。太陽對大地喊“哎,雪蓮花種子,醒醒了,你應該最早在大地上開出花朵來。”可是,雪蓮花種子一點動靜也沒有,因為隔著厚厚一層白雪哪,雪蓮花種子聽不見太陽對它的呼喊。
太陽照著,照著,把雪被的表層漸漸化成了水。一絲雪水鑽進了土層,滲透到雪蓮花種子身邊。
雪蓮花種子被驚醒了。
“你是誰呀?我睡得正香哩,你幹嗎來打攪我?”聽得出來,種子心裡有些不高興。
“我是一絲雪水,來幫助你到大地外面。大地外面的世界很明亮,你出去看看吧。”雪水友好地說。
“是嗎?你是來叫我去看大地外面的世界嗎?”種子聽了雪水的話,覺得渾身舒爽。“可是,我沒有那么大的力氣,鑽出土層呀。”
“喔,沒有關係,有太陽幫助你呢。我本來也只是一片雪花,就是太陽把我化成了水,我才能鑽到地底下來幫助你呢。”P120-125
他知道小朋友們喜歡到河邊遊玩,就放出光來,放出溫暖來,把山巔的積雪融化,讓清亮亮的水在河裡嘩嘩流淌。
他知道小朋友們喜歡到樹林裡去遊玩,就放出光來,放出溫暖來,叫樹木舒青、發芽,讓大地鋪滿綠,活躍起新的生命。
他知道小朋友們愛吃水果,就放出光來,放出溫暖來,叫瓜田長出了蜜,果林掛滿了甜。
他知道小朋友們喜歡花兒,就放出光來,放出溫暖來,叫花兒開放,讓大地處處飄散著清香。
他知道小朋友們喜歡鳥兒,就放出光來,放出溫暖來,當陽光和溫暖滋潤了鳥兒的歌喉,它們就把自己滿心的愛,都注入了讚美大自然的歌唱。
太陽,全世界每個角落他都到了。全世界好的一切他都看見了,全世界壞的一切他也看見了;全世界美的東西他都看見了,全世界醜的東西他也看見了。
太陽愛善良的人們。
太陽愛勤勞的人們。
太陽愛智慧的人們。
太陽愛創造的人們。
太陽愛勇敢的人們。
太陽最愛的,是孩子們。一切到太陽下來的孩子,他全都愛,愛白皮膚的孩子,也愛黃皮膚的孩子,愛黑皮膚的孩子,也愛棕色皮膚的孩子。因為,他在孩子身上,可以寄託人類理想的希望。
“太陽,你好!”亞細亞的孩子向太陽問候;
“太陽,你好!”歐羅巴的孩子向太陽問候;
“太陽,你好!”阿非利加的孩子向太陽問候;
“太陽,你好!”亞美利加的孩子向太陽問候。
“孩子們,你們好!”小朋友們,你們聽見太陽的聲音了嗎7你們聽見太陽的問候了嗎?
太陽微笑著,行走在天上。
小松鼠,你背上這三條豎紋,黑黑的,長長的,是你媽媽給你描上的吧?
小松鼠,你這根大尾巴,蓬鬆的,輕盈的,是你媽媽生給你跳遠的吧?
小松鼠,你這雙小眼睛,黑閃的,機敏的,是你媽媽生給你找松果的吧?
你的脖子上,一定掛過媽媽為你編織的花環,那野花編成的五彩花環,一定鮮艷過蒼鬱的松林。你自由自在,你蓬開你的尾巴,你閃轉你的黑眼睛,把你花花的背影,留在密密的松林里。
然而,你佩過花環的脖子上,今天被套上了鐵絲挽成的小圈圈,圈子上繫著一條長鏈子,鏈子的另一端拴在一個男人的手裡,這個男人站在大街的一側,站在立交橋的腳邊。
我們的城市很美麗。我們的城市到處寫著welcome!就是“歡迎”,歡迎五大洲的朋友到我們的城市來,把我們城市的美麗帶到世界各地去。可是把你帶進我們的城市來,我感到我的心在陣陣發緊,我的嗓子眼兒仿佛有什麼哽著,堵得慌。當我想到你的媽媽為了找你,正急得四處團團亂轉,急得發瘋,就想哭,想當街大聲喊叫:不!
這裡有太多的人。
這裡有太多的車。
這裡有很多很多商店,卻沒有一家商店出售松果:這裡有很多很多街樹,卻沒有一棵街樹結著松果!
這裡聞不到松脂的清香。
這裡嗅不到大森林的氣息。
這裡看不到最藍的天空……
小松鼠,你從哪裡來?遠方的哪片松林,是你的家鄉?遠方的哪只松鼠,是你的媽媽?小松鼠,告訴我!我知道你的聲音很小,但是我的耳朵聽不見的聲音,我的心能聽見!
如果你往北走,你會看到,整個北方都裹在白雪裡。北方大地做著一個很長很長的夢。北方的大地,喜歡蒙在積雪裡做夢。雪越厚,它的夢就越甜。你要看北方大地的夢,都是什麼樣兒的嗎?那么
你轉過身來,往南走。
這時候的南方浴在一片段預告海里。涌動的花海,彩色的浪波搖漾著春天的氣息。你從這邊看,你從那邊看,左看,右看,你看花了眼,你看醉了心。你的愛不夠用了。紅的花分了你的愛,紫的花分了你的愛,清香的花,奇特的花……都來分一份你的愛。可是,你還得留一份你的愛,給昆明翠湖裡的紅嘴鷗。在冬天看過滿翠湖的紅嘴鷗,你才算知道,世界上什麼是最美麗的。
現在,你已經看到了北方大地的夢。
在夢裡,北方大地聽到了南方大地的喧鬧聲。
白雪像一床厚厚的棉被,鋪蓋在大地上。雪被下面,在土層深處,有一顆雪蓮花的種子睡得正香。
春天來了。春天的太陽暖融融的。太陽對大地喊“哎,雪蓮花種子,醒醒了,你應該最早在大地上開出花朵來。”可是,雪蓮花種子一點動靜也沒有,因為隔著厚厚一層白雪哪,雪蓮花種子聽不見太陽對它的呼喊。
太陽照著,照著,把雪被的表層漸漸化成了水。一絲雪水鑽進了土層,滲透到雪蓮花種子身邊。
雪蓮花種子被驚醒了。
“你是誰呀?我睡得正香哩,你幹嗎來打攪我?”聽得出來,種子心裡有些不高興。
“我是一絲雪水,來幫助你到大地外面。大地外面的世界很明亮,你出去看看吧。”雪水友好地說。
“是嗎?你是來叫我去看大地外面的世界嗎?”種子聽了雪水的話,覺得渾身舒爽。“可是,我沒有那么大的力氣,鑽出土層呀。”
“喔,沒有關係,有太陽幫助你呢。我本來也只是一片雪花,就是太陽把我化成了水,我才能鑽到地底下來幫助你呢。”P120-125
後記
我們這個以詩美的無限為自豪的民族,詩潮的降落本該是我們起而追求物質富有階段暫時的文學現象。童詩顯然在回潮中。童詩的復興無疑是我國童子的一個福音。
我國童詩脫離世界童詩潮流太久。這當然首先是因了我國太久地自我封閉在文藝普世評價標準體系之外,我國文學太久地停滯在只有自我認同、自我賞識的非人性氛圍中。中國新詩在上世紀長達三分之_的時間裡,其遭遇是那樣的不堪回首,童詩因為讀者對象的原因堪可一讀的篇章可能比主流新詩要多些,卻也無能完全獨立於當時強大意識形態語境之外,而潔身自好,而獨善其身。
我們的童詩喪失了許多可以追趕世界潮流的歲月。用任溶溶先生的話說,那是我們一個“很吃虧”的不短的時段。
山不轉水轉。轉拐的時機終於歷史地來到我們面前。
然而,當我們無需心懷悸惶來追趕世界童詩潮流時,我們又不像許多歐美國家那樣有泰斗級的詩巨擘來出手支援童詩。曾卓是我國的一支詩大椽。那首《懸崖邊的樹》後來頻頻被童詩選家們擢來作為我國新時期的童詩聖典,說來倒並無不可,但那畢竟不是為孩子閱讀而寫,其詩行間藏含了太多血淚。它是我國當代最見亮度的一顆詩星斗,但即使少年讀者要讀懂它、要理解它也是非常困難的。童詩需要的是新詩大家對兒童全心全意的完美轉身,為我國的童詩創造足資楷模的華章,而且是成批量的。
創造與世界童詩對話的資格,還得靠我國童詩界自己的努力。幸好台灣有從成人詩界轉身而來的詩家,如林煥彰者流,他們的童詩由於合拍於世界童詩的潮流,他們的詩所以早已就走出島外,更可喜的是它們的“走出去”並非緣於當局“文化輸出”的努力。他們的童詩本來就是世界童詩詩潮的一個部分,是世界童詩詩潮潮頭裡進濺的朵朵浪花。“五四”開始的詩流在他們那裡有過曲折卻不曾中斷,他們那裡的文學河床始終與“五四”接續著,也自然就與世界童詩的潮流接續著,一脈而相承。把楊喚奉為他們童詩的一代詩宗,就是他們承接“五四”以來優良詩風的一個極具象徵意義的標誌。林煥彰們是我國童詩走上純淳童詩詩路的排頭兵和領路人。
總結童詩寫作的經驗,就讓我懂得了:力爭與世界童詩潮流同步、不脫離“五四”新詩河床是何其重要乃爾。那么,我就來試做兩件事:一件是,竭盡我之所能通過翻譯引進世界性的典範童詩;另一件是,我自己姑妄來作童詩操練,在童詩多樣性方面做一些願景性的投石問路。
韋葦
2011.14.7
我國童詩脫離世界童詩潮流太久。這當然首先是因了我國太久地自我封閉在文藝普世評價標準體系之外,我國文學太久地停滯在只有自我認同、自我賞識的非人性氛圍中。中國新詩在上世紀長達三分之_的時間裡,其遭遇是那樣的不堪回首,童詩因為讀者對象的原因堪可一讀的篇章可能比主流新詩要多些,卻也無能完全獨立於當時強大意識形態語境之外,而潔身自好,而獨善其身。
我們的童詩喪失了許多可以追趕世界潮流的歲月。用任溶溶先生的話說,那是我們一個“很吃虧”的不短的時段。
山不轉水轉。轉拐的時機終於歷史地來到我們面前。
然而,當我們無需心懷悸惶來追趕世界童詩潮流時,我們又不像許多歐美國家那樣有泰斗級的詩巨擘來出手支援童詩。曾卓是我國的一支詩大椽。那首《懸崖邊的樹》後來頻頻被童詩選家們擢來作為我國新時期的童詩聖典,說來倒並無不可,但那畢竟不是為孩子閱讀而寫,其詩行間藏含了太多血淚。它是我國當代最見亮度的一顆詩星斗,但即使少年讀者要讀懂它、要理解它也是非常困難的。童詩需要的是新詩大家對兒童全心全意的完美轉身,為我國的童詩創造足資楷模的華章,而且是成批量的。
創造與世界童詩對話的資格,還得靠我國童詩界自己的努力。幸好台灣有從成人詩界轉身而來的詩家,如林煥彰者流,他們的童詩由於合拍於世界童詩的潮流,他們的詩所以早已就走出島外,更可喜的是它們的“走出去”並非緣於當局“文化輸出”的努力。他們的童詩本來就是世界童詩詩潮的一個部分,是世界童詩詩潮潮頭裡進濺的朵朵浪花。“五四”開始的詩流在他們那裡有過曲折卻不曾中斷,他們那裡的文學河床始終與“五四”接續著,也自然就與世界童詩的潮流接續著,一脈而相承。把楊喚奉為他們童詩的一代詩宗,就是他們承接“五四”以來優良詩風的一個極具象徵意義的標誌。林煥彰們是我國童詩走上純淳童詩詩路的排頭兵和領路人。
總結童詩寫作的經驗,就讓我懂得了:力爭與世界童詩潮流同步、不脫離“五四”新詩河床是何其重要乃爾。那么,我就來試做兩件事:一件是,竭盡我之所能通過翻譯引進世界性的典範童詩;另一件是,我自己姑妄來作童詩操練,在童詩多樣性方面做一些願景性的投石問路。
韋葦
2011.14.7
序言
認識韋葦先生是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1986年8月,韋葦先生出版了《世界兒童文學史概述》,這是國內學者撰寫的第一部較為系統地介紹、論述世界兒童文學的著作。對於已經開始探頭向國外張望的中國兒童文學界來說,這部著作無疑打開了很大的一扇視窗。1989年10月8曰,韋葦先生在這部著作上題字“願我們攜手共進”,將其寄贈予我。從此,《世界兒童文學史概述》成了我經常翻閱、參考的專業書籍。
在我的理解中,韋葦先生的“願我們攜手共進”這一贈語含有特殊的意味。當時,正值我第一次日本留學歸來不久,已經嘗到了學習、研究外國兒童文學的甜頭,所以體會出韋葦先生的贈語裡,既有共同研究好外國兒童文學的意思,也有通過第一手資料,汲取外國兒童文學的資源,把兒童文學理論以及中國兒童文學研究做得更好、更到位的意味。的確,對於中國兒童文學研究者來說,沒有兒童文學的國際視野,很容易陷入誤打誤撞的窘境,這也是有1980年代的歷史來作證的。
本是為韋葦先生的童詩集作序,卻大談外國兒童文學研究的重要性,這是有緣由的——韋葦先生的童詩創作,與他在外國兒童文學方面的深厚學養有著血脈聯繫。正如韋葦先生的童詩集後記的標題所示,他的童詩創作,是在“匯入世界童詩潮流”。
《聽夢——韋葦童詩集》的突出特點在於擬兒童的口吻,生動地抒發“兒童”的心聲。我在“兒童”上加了弓j號,意在表示,童詩里的兒童的心聲,其實是詩人在感受兒童生活的基礎上創造出來的。正是在能否創造性地建構“兒童”的心聲上,分出了詩人的高下,分出了童詩的高下。
韋葦的童詩,有不少在我們通常讀到的童詩里找不到的童趣。
《咕,呱》一詩,寫的是一個叫“咕”,一個叫“呱”的青蛙捉迷藏,他們說好了在荷葉“上”捉迷藏,可是,“呱是個機靈鬼,/他趁咕轉身不注意,/吱溜躲進了荷葉下。”在荷葉“上”找不到“呱”的“咕”,與“呱”有了這樣的對話:“呱一呱,你躲哪兒啊?/咕一咕,我藏這兒吶!/這兒是哪兒?/哪兒在這兒!/這兒是哪兒?/這兒在這兒!”“咕!/呱!/咕!/呱!”在這個世界上,能夠分清“咕呱”叫的青蛙哪個是“咕”,哪個是“呱”,也許是韋葦的獨家本領。有了這樣的本領,韋葦才發現了未曾有人發現的一個“青蛙”的世界——詩的世界。
對兒童現實生活中的童趣,韋葦也有獨家發現。比如《接電話》這首詩。一個孩子在給另一個孩子家裡打電話,“汪——!/汪一汪!/汪一汪一汪!”聽到電話那邊這聲音j打電話的孩子問了:“喂,喂喂,/你聽見我的電話嗎?/汪汪汪的,/是你在叫,/還是狗在叫?”接電話的孩子(他是個頑皮得會學狗叫的孩子吧)急了:“哎,你別叫,/寶貝,別叫,你,/沒見我在接同學的電話嗎!/你這個壞東西……”結果那邊不讓了:“你說什麼?/你說我是壞東西?/你在我的書上畫鬼臉,/我都沒說你是壞東西!”這邊趕忙解釋,我沒說你是壞東西,我說的是我的狗,然後歷數小狗的劣跡。對方不想聽:“你跟我說這些做什麼,/我是問你,/這汪汪汪的,/是狗叫還是你叫?”“是我讓狗叫的嗎?/如果我是狗/我早不叫了,/如果你是狗,/啊呀……我都說些什麼了!/我沒有說你是狗……”瞎,還是求求自己的狗吧:“別叫了,寶貝!/我求您了,/我叫你大爺行嗎!/你沒見我在接同學的電話呀?/我接電話你來湊什麼熱鬧哇!”你瞧,“您”也上來了,“大爺”也上來了,可是——“汪——!/汪一汪!/汪一汪一汪!”小狗似乎叫得更來勁兒了。
一定會有人問,這也叫童詩嗎?是的,這與我們通常讀到的童詩很不一樣。可是,誰知道“童詩”是什麼?“童詩”有一個可以被某人拿在手裡的固定不變的標準嗎,就像拿著一塊石頭一樣?和這塊“石頭”不一樣就不是童詩?我只知道,《接電話》給了我新奇和愉悅,我對“這邊”“那邊”以及湊熱鬧的小狗懷著喜愛,再有就是希望集子裡的這類詩作再多一些,儘管我知道這樣的要求近於苛刻。
我們再來看《喂,南瓜》這首詩——
我種了一棵南瓜。
它是個淘氣鬼,
不聲不響
往隔壁院子裡爬,
看樣子
要在那邊安家……
喂,南瓜,
你給我回來!
誰讓你自作主張,
這樣自說白話?
這首詩對童趣的表現,就不像《接電話》的童趣表現那樣,令讀者感到那么陌生。不過,它依然能反映出韋葦以童詩表現童趣的藝術靈性。我還讀到過他的《長大了》一詩,覺得也屬於抒發“兒童”心聲,表現童趣這一脈,很是喜歡,可是,在《聽夢——韋葦童詩集》中卻沒有找到,不知是出於疏漏還是別的什麼原因。於是,我將其列在下面,以免可能的遺珠之憾。
夏天來了,/趕緊把剝下的絨衣/,隨手扔在一旁。
夏天小樹長得很快,/一天能長几片新葉;/新筍長得還要快,/下雨天,/它們一激動,/就嘎叭嘎巴嚷著往上沖。
小男孩著急了,/自己總是不長,總是不長,/昨天和今天看不出有什麼兩樣。
春天生的小狗,/到秋天都有小男孩齊腰高了,/還會去叼來爺爺要看的報紙;/春天生的小貓,/到秋天都離開媽媽/自己去學爬樹了。
小男孩更急了,/自己總是不長,總是不長,/昨天和今天咋看不出有什麼兩樣?
天涼了,/趕緊拿出絨衣/套在自己身上。呀,這褲子怎么了——/褲管短得露出了一截腳稈?/媽媽,你快來看,/我長大了!/我長大了!
由《咕,呱》《接電話》《喂,南瓜》《長大了》這樣的詩,我想到作為教授的韋葦的研究著述中的兒童文學的審美價值觀,想到他的童詩觀。在《就童詩事答記者問》一文中,韋葦這樣說:“童詩切忌堆砌書卷語。這在我國的歷史上是有諸多教訓的。上世紀50_-60年代的童詩里,多的是‘明麗~斑斕~輕捷“婉轉“耀眼~幽靜一明澈~深情“傾心’‘溫婉’‘寒風凜冽’‘暮色蒼茫’‘奼紫嫣紅’‘寒氣襲人’‘滄海桑田’‘威武雄壯’等等。怎么會這樣?然而彼時的童詩名家們確實就是這樣給孩子寫詩的。這類書卷語的指義是凝固的、板結的,不能給讀者以舒展想像的廣闊空間;這種僵硬的詞語堆砌多了,詩必然就沒有了詩文體所殊需的自由和靈動,喪失了同時特別需要的口語清純美和鮮活美,從而使作品變得概念化和成人化。”在該文中,韋葦歸納了他對童詩藝術特徵的理解:一是運用“提煉過的口語”,二是具有敘事性,“即有一定的故事性”。由此可見,韋葦的上述童詩所具有的明顯的口語性和敘事性,一方面是在反叛“上世紀50—60年代的童詩”傳統,一方面是在踐行自己的童詩創作主張。
在感受、思考韋葦的童詩創作的藝術特色的時候,不能忘記他的翻譯家的身份(也讓我們聯想一下任溶溶)。我本人像韋葦先生一樣,既從事外國(日本)兒童文學研究,也從事兒童文學翻譯,同時,近年也開始了兒童文學創作。以我的感受而論,也許與學者韋葦的研究相比,翻譯家韋葦的翻譯,使他與世界上優秀的童詩傳統走得更近。
中國兒童文學需要走向世界,為此,人們常說的一句話是,中國的才是世界的。這話沒有錯,但是,它不是完整的論述。不僅是中國的,而且還是世界的,如此,才能“匯入世界童詩潮流”。
2014年8月5日
(朱自強,兒童文學學者、翻譯家、作家,中國海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兒童文學研究所所長)
在我的理解中,韋葦先生的“願我們攜手共進”這一贈語含有特殊的意味。當時,正值我第一次日本留學歸來不久,已經嘗到了學習、研究外國兒童文學的甜頭,所以體會出韋葦先生的贈語裡,既有共同研究好外國兒童文學的意思,也有通過第一手資料,汲取外國兒童文學的資源,把兒童文學理論以及中國兒童文學研究做得更好、更到位的意味。的確,對於中國兒童文學研究者來說,沒有兒童文學的國際視野,很容易陷入誤打誤撞的窘境,這也是有1980年代的歷史來作證的。
本是為韋葦先生的童詩集作序,卻大談外國兒童文學研究的重要性,這是有緣由的——韋葦先生的童詩創作,與他在外國兒童文學方面的深厚學養有著血脈聯繫。正如韋葦先生的童詩集後記的標題所示,他的童詩創作,是在“匯入世界童詩潮流”。
《聽夢——韋葦童詩集》的突出特點在於擬兒童的口吻,生動地抒發“兒童”的心聲。我在“兒童”上加了弓j號,意在表示,童詩里的兒童的心聲,其實是詩人在感受兒童生活的基礎上創造出來的。正是在能否創造性地建構“兒童”的心聲上,分出了詩人的高下,分出了童詩的高下。
韋葦的童詩,有不少在我們通常讀到的童詩里找不到的童趣。
《咕,呱》一詩,寫的是一個叫“咕”,一個叫“呱”的青蛙捉迷藏,他們說好了在荷葉“上”捉迷藏,可是,“呱是個機靈鬼,/他趁咕轉身不注意,/吱溜躲進了荷葉下。”在荷葉“上”找不到“呱”的“咕”,與“呱”有了這樣的對話:“呱一呱,你躲哪兒啊?/咕一咕,我藏這兒吶!/這兒是哪兒?/哪兒在這兒!/這兒是哪兒?/這兒在這兒!”“咕!/呱!/咕!/呱!”在這個世界上,能夠分清“咕呱”叫的青蛙哪個是“咕”,哪個是“呱”,也許是韋葦的獨家本領。有了這樣的本領,韋葦才發現了未曾有人發現的一個“青蛙”的世界——詩的世界。
對兒童現實生活中的童趣,韋葦也有獨家發現。比如《接電話》這首詩。一個孩子在給另一個孩子家裡打電話,“汪——!/汪一汪!/汪一汪一汪!”聽到電話那邊這聲音j打電話的孩子問了:“喂,喂喂,/你聽見我的電話嗎?/汪汪汪的,/是你在叫,/還是狗在叫?”接電話的孩子(他是個頑皮得會學狗叫的孩子吧)急了:“哎,你別叫,/寶貝,別叫,你,/沒見我在接同學的電話嗎!/你這個壞東西……”結果那邊不讓了:“你說什麼?/你說我是壞東西?/你在我的書上畫鬼臉,/我都沒說你是壞東西!”這邊趕忙解釋,我沒說你是壞東西,我說的是我的狗,然後歷數小狗的劣跡。對方不想聽:“你跟我說這些做什麼,/我是問你,/這汪汪汪的,/是狗叫還是你叫?”“是我讓狗叫的嗎?/如果我是狗/我早不叫了,/如果你是狗,/啊呀……我都說些什麼了!/我沒有說你是狗……”瞎,還是求求自己的狗吧:“別叫了,寶貝!/我求您了,/我叫你大爺行嗎!/你沒見我在接同學的電話呀?/我接電話你來湊什麼熱鬧哇!”你瞧,“您”也上來了,“大爺”也上來了,可是——“汪——!/汪一汪!/汪一汪一汪!”小狗似乎叫得更來勁兒了。
一定會有人問,這也叫童詩嗎?是的,這與我們通常讀到的童詩很不一樣。可是,誰知道“童詩”是什麼?“童詩”有一個可以被某人拿在手裡的固定不變的標準嗎,就像拿著一塊石頭一樣?和這塊“石頭”不一樣就不是童詩?我只知道,《接電話》給了我新奇和愉悅,我對“這邊”“那邊”以及湊熱鬧的小狗懷著喜愛,再有就是希望集子裡的這類詩作再多一些,儘管我知道這樣的要求近於苛刻。
我們再來看《喂,南瓜》這首詩——
我種了一棵南瓜。
它是個淘氣鬼,
不聲不響
往隔壁院子裡爬,
看樣子
要在那邊安家……
喂,南瓜,
你給我回來!
誰讓你自作主張,
這樣自說白話?
這首詩對童趣的表現,就不像《接電話》的童趣表現那樣,令讀者感到那么陌生。不過,它依然能反映出韋葦以童詩表現童趣的藝術靈性。我還讀到過他的《長大了》一詩,覺得也屬於抒發“兒童”心聲,表現童趣這一脈,很是喜歡,可是,在《聽夢——韋葦童詩集》中卻沒有找到,不知是出於疏漏還是別的什麼原因。於是,我將其列在下面,以免可能的遺珠之憾。
夏天來了,/趕緊把剝下的絨衣/,隨手扔在一旁。
夏天小樹長得很快,/一天能長几片新葉;/新筍長得還要快,/下雨天,/它們一激動,/就嘎叭嘎巴嚷著往上沖。
小男孩著急了,/自己總是不長,總是不長,/昨天和今天看不出有什麼兩樣。
春天生的小狗,/到秋天都有小男孩齊腰高了,/還會去叼來爺爺要看的報紙;/春天生的小貓,/到秋天都離開媽媽/自己去學爬樹了。
小男孩更急了,/自己總是不長,總是不長,/昨天和今天咋看不出有什麼兩樣?
天涼了,/趕緊拿出絨衣/套在自己身上。呀,這褲子怎么了——/褲管短得露出了一截腳稈?/媽媽,你快來看,/我長大了!/我長大了!
由《咕,呱》《接電話》《喂,南瓜》《長大了》這樣的詩,我想到作為教授的韋葦的研究著述中的兒童文學的審美價值觀,想到他的童詩觀。在《就童詩事答記者問》一文中,韋葦這樣說:“童詩切忌堆砌書卷語。這在我國的歷史上是有諸多教訓的。上世紀50_-60年代的童詩里,多的是‘明麗~斑斕~輕捷“婉轉“耀眼~幽靜一明澈~深情“傾心’‘溫婉’‘寒風凜冽’‘暮色蒼茫’‘奼紫嫣紅’‘寒氣襲人’‘滄海桑田’‘威武雄壯’等等。怎么會這樣?然而彼時的童詩名家們確實就是這樣給孩子寫詩的。這類書卷語的指義是凝固的、板結的,不能給讀者以舒展想像的廣闊空間;這種僵硬的詞語堆砌多了,詩必然就沒有了詩文體所殊需的自由和靈動,喪失了同時特別需要的口語清純美和鮮活美,從而使作品變得概念化和成人化。”在該文中,韋葦歸納了他對童詩藝術特徵的理解:一是運用“提煉過的口語”,二是具有敘事性,“即有一定的故事性”。由此可見,韋葦的上述童詩所具有的明顯的口語性和敘事性,一方面是在反叛“上世紀50—60年代的童詩”傳統,一方面是在踐行自己的童詩創作主張。
在感受、思考韋葦的童詩創作的藝術特色的時候,不能忘記他的翻譯家的身份(也讓我們聯想一下任溶溶)。我本人像韋葦先生一樣,既從事外國(日本)兒童文學研究,也從事兒童文學翻譯,同時,近年也開始了兒童文學創作。以我的感受而論,也許與學者韋葦的研究相比,翻譯家韋葦的翻譯,使他與世界上優秀的童詩傳統走得更近。
中國兒童文學需要走向世界,為此,人們常說的一句話是,中國的才是世界的。這話沒有錯,但是,它不是完整的論述。不僅是中國的,而且還是世界的,如此,才能“匯入世界童詩潮流”。
2014年8月5日
(朱自強,兒童文學學者、翻譯家、作家,中國海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兒童文學研究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