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工主體論

職工主體論是由中國經濟學家蔣一葦1986年提出的有關社會主義企業基本特徵的理論。職工主體論認為企業的全體勞動者,包括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是企業的主體,不是企業的客體。這是社會主義企業與資本主義企業的根本區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職工主體論
  • 提出人:蔣一葦
  • 提出時間:1986
  • 主要內容:對人的本質和心理活動的重新認識
內容,依據,要點,意義,

內容

職工主體論是人本管理理論的主要理論之一,其主要內容有:
(1)重視人在企業中的地位和作用,把人作為管理活動的核心;
(2)對人的本質和心理活動的重新認識;
(3)採取有效的制度設計和企業管理活動來最大限度地調動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依據

馬克思主義認為資本主義企業以人格化的資本為主體,勞動者作為被僱傭者,是企業的客體,在企業內形成物化勞動統治活勞動,作為生產力主要因素的勞動者,不能充分發揮它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社會主義實行公有制就是要改變這種反常現象,使勞動者成為生產資料的主人,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積極作用。

要點

①主張實行混合公有制,企業除了全民所有的資產外,應當有職工集體共有的資產,以及職工合作所有的資產,以體現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的直接結合。
②除少數特殊部門外,勞動者應當是企業的集體經營者,具有直接支配生產資料和對重大生產經營決策的權利和義務。勞動集體既有民主決策的權利,也有承擔決策失誤的責任,是一個有福同享,有禍同當的命運共同體。
③勞動者的收入首先取決於集體勞動的成果,其次取決於個人的勞動貢獻。同時通過企業與企業運行機制入股分紅等收益分配,使職上從物質利益上關心企業的經濟效益和資產的損益。
④社會主義企業的勞動集體是“自山平等的土產者的聯合體”。個別勞動者加入一個社會豐義企業,或在社會主義企業與企業之間流動,是個別勞動者與勞動集體相互選擇的行為,不存在勞動力買賣的僱傭關係。
⑤社會主義企業內部實行民工集中制,在職工民主管理的基礎上建立高度集中,統一指揮的廠長(經理)負責制。勞動集體是法人企業的豐體,廠長(經理)是法人的代表。
職工主體論還認為,充分調動職工民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僅是社會主義企業的特色,而且是一切現代企業的發展趨勢。覡代資本主義企業也被迫在勞資對立的條件下,尋求調動勞動者積極性和豐動性的途徑。如日本企業實行終身僱傭制、年功序利工資制及提倡“家族”觀念等等,其目的在於強化職工對企業的“歸屬感”和“忠誠心”;聯邦德國和西歐其他一些國家的企業實行“職工參與制”,提高職工在企業中參與決策和管理的權利。因此,作為社會主義企業不能停留於職工“參加”管理,而應當進一步實行職工“自主”管理。目前蘇聯和東歐一些國家的改革都強調企業自治,進一步完善職工民眾在企業中的主人翁地位。要搞好企業的經營管理,必須有一批精通經營管理的專家,特別需要有—個優秀的廠長或經理作為企業的中心人物,來承擔經營管理的主要職責。他是職工民眾所擁戴的領袖。但是如果過分強調這一點,以少數“企業家”當家作主來取代職工民眾當家作主,使勞動者仍然處於類似僱傭者的客體地位,那將是有害的。這樣不但會使社會主義性質的企業失去自己的最大優勢,甚至還會落後於已經重視調動職工民眾積極性的資本主義企業。

意義

在企業中實行以職工為主體的管理具有重要的意義。首先,人作為生產經營中決定性的起主導作用的因素,制約著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現代企業要完成其功能,就得集中各種生產要素,並把它們有機結合起來。但企業的物質技術要素本身是無生命的,離開了人,它們本身既不能變化,也不能創造,當然更談不到增值。所以,只有堅持職工的主體地位,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精神,才能激勵他們把個人的進取願望與企業的發展相結合, 讓個人的奉獻精神在搞好本職工作、提高工作效益上開花結果;其次,堅持以職工為主體進行管理是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的前提。人的能動性是指人類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改造客觀世界的一種屬性。在管理活動的所有要素中,唯有人具有這種能動性,而其他的要素都是被動的,由人支配的。因此,如何創造各種積極因素,充分調動職工的能動性,使他們積極主動地投人到管理活動中去,為實現組織目標而努力奮鬥,就成為現代管理工作的中心任務;再次,堅持以職工為主體的管理是現代管理活動發展的必然趨勢和客觀要求。現代社會,由於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對勞動者的素質要求已由體力支出為主逐漸變為以腦力支出為主,而腦力勞動的重要特點是主觀能動性的因素對勞動的質量和數量起著決定性的影響作用,因此如何以職工為主體、充分發揮職工的主觀能動性愈來愈成為現代管理活動追求的目標和探索的方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