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都鄉

聶都鄉

聶都鄉,隸屬江西省贛州市崇義縣,位於崇義縣西南邊陲,湘、粵、贛三省交界處,距離縣城51公里。《山海經》記載:“贛水出聶都東山,東北注江,入澎澤西”。聶都是贛江源頭支流章水發源地,為章江源頭第一鄉。全鄉區域總面積136平方公里。鄉政府駐聶都街,轄9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93個村民小組,其中竹洞村為畲族少數民族村。轄區人口共7473人(2010年)。

聶都鄉經濟以林礦業為主,資源豐富,真可謂“一方富土”。森林面積達17.8萬畝,其中毛竹林4.8萬畝,是全縣主要竹產區之一。耕地面積0.86萬畝。土特產有筍乾、香菇、紅菌、苦茶、土紙、淮山等。境內礦產資源豐富,有矽礦鎢礦以及大理石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聶都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華東地區
  • 下轄地區:聶都、蓮塘、河口等9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93個村民小組
  • 政府駐地:聶都街
  • 電話區號:0797
  • 郵政區碼:341308
  • 地理位置:崇義縣西南邊陲
  • 面積:135平方公里
  • 人口:7473人(2010年) 
  • 方言客家語(於桂片)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車牌代碼:贛B
  • 行政代碼:360725
基本信息,歷史沿革,行政規劃,地理環境,自然資源,工業,經濟發展,旅遊景點,章源橋,仙鶴岩洞,羅漢岩洞,王公寨小石林,

基本信息

江西省聶都鄉基本概括表
中文名稱
聶都
外文名稱
Niedou
行政代碼
360725206
所屬地區
江西省崇義縣
地理位置
崇義縣西南部,聶都山南面
來歷
(崇義縣誌):“由聶姓者開都以聚民,故名聶都”
鄉政府
聶都圩
面積
165.7平方千米
人口
7473人(2010年)
距縣城
31千米
交通
關(田)聶(都)公路
相壤
東眺閩粵
南扼梅關之吭
西拊湘桂之背
美譽
大理岩溶第一洞

歷史沿革

(崇義縣誌):“由聶姓者開都以聚民,故名聶都”。東眺閩粵,南扼梅關之吭,西拊湘桂之背,史稱四省咽喉,南北之要衝,巋然特立於江西地方史首頁,是江西省最古老的地理專名。解放前夕為聶都鄉,解放初屬關田區。1958年設立聶都公社,1984年改鄉。

行政規劃

11個行政村
由聶姓者開都以聚民,故名聶都
  
鄉政府駐:聶都圩
  
龍西
  
小嶺
  
河口
  
聶都
  
蓮塘
  
沉井
  
烏洞
  
小陳洞
  
夾州
  
竹澗
  
白溪
  

地理環境

聶都四面環山,其地勢除聶都街附近較為平坦外,其他基本上都是連綿起伏的山地,天華山海拔1383.6米,為境內最高峰,江口海拔210米,為境內最低點,聶都街海拔為380米。聶都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每年11月下旬至次年2月上旬常有霜凍出現,年平均氣溫在16℃左右,年降雨量1700毫米,無霜期為275天。

自然資源

全鄉資源豐富,有森林面積18.5萬畝,其中毛竹林4.8萬畝,是全縣主要竹產區之一;耕地0.86萬畝;地下礦藏有鎢、鉬、銅、錫、矽、大理石、茶磨石等;土特產有筍乾、香菇、紅菌、苦茶、土紙、淮山等,真可謂“一方富土”。

工業

建設“邊貿活躍、旅遊興旺、社會和諧、山川秀美”,富有現代文明氣息的聶都,是歷屆鄉黨委、政府不懈追求,並為之孜孜不倦、奮鬥不息的宏偉目標。構築聶都經濟大廈的支柱產業有農業、林業和礦業,新培育的產業有水電企業,正呈現勃勃生機,為聶都經濟的發展注入了無窮的活力;旅遊業也已在悄然興起,全鄉經濟結構已形成第一、第二、第三產業並進的多元化新格局。財政運行態勢日趨平緩,農民收入穩中有升,2004年實現財政總收入293萬元,農民人均年收入2604元。全鄉已實現廣播、電視、通訊村村通,交通便捷;文教衛生設施完備,水平提升;農網改造已全面到位,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城鎮化規模顯現,章源新大圩和旅遊商貿市場的建設並建成,將成為聶都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經濟發展

2007年全鄉財政總收入271萬元,同比增長11%;新增個體工商戶31戶;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020元,同比增長15.2%;該鄉還被縣委、縣政府授予“抗凍救災先進單位”、“招商引資工作先進鄉鎮”、“社會綜合治理工作先進鄉鎮”、“固定資產投入先進鄉鎮”、“安全生產工作先進單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先進單位”和“招商引資重大項目獎”等榮譽。回顧過去一年的工作,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2007年,該鄉始終堅持發展為第一要務,狠抓財源培植,持之以恆主攻工業,千方百計促進招商,全鄉經濟呈現出快速發展勢頭。主要做了三篇文章:一是抓技改,促進老企業擴規模增效益。2007年梅樹坪鎢礦通過技改後,實現稅收90.22萬元,新增稅收36.03萬元。二是抓服務,促進落戶企業早投產早見效。主動靠前服務,幫助落戶企業排憂解難。豐寶源公司、章源鎢礦兩大企業均已試產,2008年上半年可正式投入生產。三是抓招商,促進招商項目引得進留得下。積極走出去招商,充分利用豐寶源公司產品引進深加工企業,利用聶都豐富的旅遊資源和礦產資源引進老闆進行開發,旅遊項目書和整體規劃正在編制。由於鄉黨委、政府多年來持續抓財源培植,成效正初步顯現,2007年我鄉獲得了縣還權活鄉獎勵資金7.55萬元。
2007年,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快,資金投入達到1526.4萬元,重點投向了一些關係國計民生的項目。一是公路建設掀起高潮。投資1256萬元的聶竹公路順利完工並全線貫通,結束了竹洞村沒有通鄉公路的歷史;投資91.4萬元硬化了聶都至龍西4公里通村公路;投資45萬元硬化了通往仙鶴岩風景區道路。二是學校設施逐步改善。投資38萬元的聶都中學學生公寓已投入使用,解決了多年來教師辦公緊張、學生住宿難的問題。三是水利設施逐漸改善。投資16萬元的虎形塘水利設施建設7月份完工並交付使用。四是村級辦公條件不斷改善。總投資達80多萬元的竹洞村、沉井村、龍西村三棟辦公樓主體工程均已完工,竹洞村部已竣工剪彩,沉井、龍西村村部正在裝修。五是農村通信設施得到改善,全鄉9個村大部分均有移動通訊信號。
2007年新農村建設按照“整體推進、注重實效”的原則,認真抓好全鄉7個建設點工作。一是“三清三改”工作力度加大,村莊面貌得到改觀。完成了鄉村總體規劃編制和產業分戶規劃。全鄉新農村建設共拆除舊廁所、舊豬牛欄、危舊房68間,清理垃圾890噸,清除路障226處,粉刷牆壁16500平方米,硬化通組戶路8千米,全面完成改水、改廁任務。二是主導產業務實發展,農民增收渠道拓寬。本著“因地制宜、產業富民”的原則,主抓了竹產業,臍橙、茶葉也逐步增長。同時對9個行政村進行了產業規劃,並組建了2個協會。筍竹豐產林新增3386畝,臍橙新增104畝,茶葉新增30畝。三是“農民知識化”工程積極實施,農民的致富能力有所提高。各建設點制訂了產業發展培訓規劃,鄉里聘請農業專家開辦培訓班5次,集中培訓農民達760人次。四是創建文明新村活動積極開展,農村精神文明風貌有新變化。大力開展了以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文明村鎮創建為主要內容的塑造新風貌和“除陋習、樹新風”活動。加強了社會公德、家庭美德教育,制定了村規民約、理事會章程等制度,有效促進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入開展。五是“三會兩組”活動深入開展,村組班子建設得到加強。建立了“三會兩組”機構,制訂了章程、職責等長效機制,努力增強村級班子和黨員在新農村建設中的組織協調、管理服務的意識和能力。

旅遊景點

聶都旅遊資源豐富,以典型大理石溶洞為主要特色,融章江源生態景觀、自然山水、文物古蹟,古村落以及民俗風情為一體,以生態觀光、尋幽探勝、攝影創作、登山攀岩、野營露營、民俗節慶、民俗研究、科普科考、農家體驗為主要功能,是一個綜合性原生態的遊覽勝地。聶都以其獨特的地質地貌、豐富的自然景觀和深厚的人文底蘊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和省級章江源自然保護區。

章源橋

距聶都鄉政府所在地東南1.5公里"夫人廟"附近。上游30米處新建"夫人橋"。西北80米處有聶都至大余古驛道上的"姐妹橋",為聶都十八景之一,其中較大的一座被稻田硬堵塞,較小的一座由幾塊條石輔就,有小溝水通過。屬三孔大理石步行拱橋。西北--東南走向。橋長35.2米,寬4.3米,高5.4米。橋平面長24.8米,寬3.7米,兩端各有四級總長5.2米的斜面台階,最大坡度21°。跨度分別為:中孔7.9米,兩則孔各為7.5米。中孔上部一塊條石上刻有楷書大字"清乾隆十四年羅若聖首事監造"。上游面三孔間有兩個船頭形分水橋墩,墩底面頭部距側面4米;頂面頭部距橋側面4.5米,頂面距橋面1.75米,上面各有一隻長0.9米,寬0.3少的鎮水水牛,橋面兩側各有28根大理石護欄柱,欄柱及柱間石板上有花草動物頭案浮雕。左岸橋頭有崇義縣人民政府立的"章源橋"碑。保存較完好,略有破損。上游有條引水渠堵塞石孔下半部,將水位抬高,澆灌高級久1.5米的水田。現為崇義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仙鶴岩洞

位於聶都街東北1.6公里。有鄉級公路通到半山腰。上水泥台階,直行到後廳出口,向左饒行經一段平坦山路可達洞口。洞口有二級水泥平台,洞口門楣處有蔣經國當贛州專員時的題字,因年久,字跡模糊。洞口前左側一塊孤石上刻“仙鶴岩"三字,孤石上橫放一條石,上書"鹹豐十一年合村同建"。洞內冬暖夏涼。每到雨季,洞內積水沿地下河流出。屬大理石洞。洞口寬20餘米,高約2米,朝向北東45度。總長約800米。有6個洞廳。進洞順水泥台階下約9米,進入第一大廳。此廳面積最大,約1400平方米。平面形狀,呈橢圓形,長軸24米,短軸22.5米,頂高12米。廳內水泥地面,中間用人工大理石貼成雙鶴圖。有"仙鶴迎賓"石筍。四周下部長滿綠色苔蘚。"仙鶴迎賓"北後有一條地下河,長64米,在50米處有一支洞,深6米,可見流水。從第一大廳向前,依次排列著四個大廳。尺寸分別為:第二大廳,東西長45米,南北31米,頂高2-8米。廳內多石柱,最大的石柱,圍徑4.1米;三廳,東西14米,南北10.2米,頂高6米;四廳,東西12.2米,南北10.5米,頂高6米,洞內多蝙蝠,與三廳之間有一座島嶼狀石筍群;五廳東西15.6米,南北16.8米,頂高4.5米,頂部多石花。洞內石筍、鐘乳石、石柱造型豐富,有金牛、大象、瀑布群、天狗、水簾洞等景觀。在三廳左側有一曲折穿洞,長23.5米,高1.8米,寬075米,通到東西長26.4米,南北寬13.7米,頂高約4米後廳。後廳出口寬2米,高1.35米,朝向北東30度。
已列入江西省二十四個重點景區之一的聶都溶洞群重點開發景點。1991年投資17萬元修建前後洞口及洞內照明等。

羅漢岩洞

位於聶都街西南3公里的穆姑山下,距山腳垂直高度約40米,距林區公路100米。

王公寨小石林

位於五公寨石林中部的陽坡上。東部是石林的"鯊魚灣"、千帆石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