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中明 (1929年12月29日~2005年2月27日)江蘇無錫人。我國聞名合唱指揮家,音樂家、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廣播藝術團一級指揮、中國合唱協會理事長、世界國際合唱聯盟理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聶中明
- 出生地:江蘇無錫石塘灣
- 出生日期:1929年12月29日
- 逝世日期:2005年5月27日
- 職業:合唱指揮家、音樂家
- 畢業院校:南京國立音樂學院
個人履歷,生平簡介,
個人履歷
1946年,代表無錫縣立中學參加無錫地區舉辦的獨唱比賽,並兩次奪冠。
1947年,指揮無錫縣立中學合唱團演唱《黃河大合唱》(擔任其中獨唱)及《碼頭工人歌》,在當時的蘇南地區演唱進步歌曲尚屬首次,由楊心泉老師指導。
1948年9月,考入南京國立音樂學院聲樂系,師從張相影教授。
1950年,國立音樂學院遷津,組建成立中央音樂學院,師從喻宜萱教授。
1951年,受校委派任天津市中蘇友好協會蘇聯音樂合唱團指揮。
7月,參加中央音樂學院慰問團赴新疆慰問演出,行程萬餘里,歷時3個月。
1953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聲樂系,分配至中央廣播事業局,受命組建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學生廣播合唱團並任指揮。
同年,作為中國青年代表團藝術團成員赴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參加第四屆世界青年聯歡節,後至蘇聯、波蘭、東德等國訪問演出,歷時半年。
1954年,入由莫斯科格涅辛音樂學院教授、指揮家列·尼·杜馬舍夫講授的指揮班,歷時兩年,其間曾任北京教師合唱團,北京大學教師合唱團,北京大學生合唱團等的指揮。
1956年,任中央廣播合唱團指揮,在全國第一屆音樂周上指揮該團演唱了王震亞作曲的《陽關三疊》等合唱作品。
同年,加入中國音樂家協會。
1957年4月,指揮中國廣播合唱團舉行無伴奏合唱專場音樂會,為國內首次,開創先河。
指揮中央廣播合唱團演唱大型合唱作品《人民英雄紀念碑》。
11月,在中國音樂家協會主辦的紀念蘇聯十月革命40周年音樂會上,指揮中央廣播合唱團演唱大型合唱《偉大的友誼》,由沈湘領唱,中央廣播管弦樂團伴奏。
同年,開始參與創辦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每周一歌》的固定欄目,演播了大量合唱歌曲。
1958年,下放河北滄州自來屯農村勞動。
1959年10月,指揮中央廣播合唱團在京公演,演唱姚牧作曲的《黃浦江怒潮》及張文綱作曲的《楊根思》故事大合唱。
1962年,根據新梅花大鼓《張羽煮海》創作、改編並指揮大合唱《龍女聽琴》,由中央廣播管弦樂團伴奏,配以民族特色樂器。
1970年,根據周恩來總理“要恢復對少數民族地區的廣播並錄製一批用少數民族語言演唱的歌曲”的指示,受命赴內蒙呼和浩特,組織並排練錄製了一大批少數民族歌曲,歷時兩個多月,其間協助組建了雙管制的管弦樂團和80餘人建制的合唱團,後又到吉林長春錄製延邊歌舞團的少數民族合唱。
1972年,與陝西省等西北地區音樂工作者排練並錄製了5首民歌合唱曲。
1972~1973年,作為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文藝組錄音導演,高質量地錄製了海交響樂團、上海合唱團的交響合唱音樂《智取威虎山》,中央樂團的交響合唱音樂《沙家浜》及《毛主席詩詞五首》合唱。
1973年,赴烏魯木齊、伊犁地區排練、整理錄製了一批新疆少數民族歌曲。
1976年,在北京、大連、廣州等地指揮中國廣播合唱團演出交響合唱音樂《杜鵑山》。
1978年,應雲南省文化局邀請赴昆明為少數民族音樂工作者排練大合唱《阿詩瑪》,歷時20餘天。
同年秋,率中國廣播合唱團訪日,在京都、大阪、神戶等七城市舉辦合唱音樂會,指揮演唱了42首中外合唱名曲。
1986年7月,在新成立的中國音樂家協會北京合唱指揮學會中任副理事長(同年秋改名為中國合唱學會)。
1988年7月率中國廣播合唱團赴日本寶冢參加第五屆國際室內合唱比賽,獲混聲金獎、女聲金獎、團體金獎和男聲銀獎。
同年底,應全日本合唱聯盟邀請觀摩該國第四十一屆全國合唱比賽。
1989年,應邀參加美國合唱指揮協會(ACDA)年會及國際交流大會,指揮了新英格蘭音樂學院合唱團和肯塔基州立大學合唱團。
同年7月,應邀赴日本寶冢國際合唱節擔任評審。
1991年,應瀋陽軍區政治部之邀,指揮中國人民解放軍前進歌舞團演出大型合唱《雷鋒組歌》。
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10月,在第二屆中國合唱學會理事會年會上將學會改名為中國合唱協會,繼續擔任副理事長併兼任童聲合唱委員會主任委員。
1992年,為慶祝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在東京指揮中國廣播合唱團與東京混聲合唱團聯合音樂會並接受日本廣播協會NHK邀請向日本全國演播了中國民歌合唱專場音樂會。
1993年8月,在北京主持“93中國童聲合唱節”。
1994年8月,在煙臺主持“94中國童聲合唱節”。
10月,在北京指揮慶祝國慶45周年7000人大合唱《祖國萬歲》。
1995年,舉辦中國廣播合唱團《春的召喚》無伴奏合唱音樂會,這是繼1957年之後再次推出的合唱藝術精品。
同年8月,在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與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北京萬名大學生同唱《黃河大合唱》音樂會上任指揮並在貴州主持“95中國童聲合唱節”。
10月,榮獲中國唱片公司頒發的金唱片指揮特別獎。
同年,指揮、錄製了我國第一張無伴奏合唱CD專輯《在銀色的月光下》,由中國廣播合唱團演唱。
1997年1月,作為杭州西子女聲合唱團首席指揮,率該團赴香港、泰國演出。
7月,為慶祝香港回歸,指揮中國廣播合唱團和交響樂團演播了交響合唱《香港-大江奔騰》。
8月,在大連主持“97中國童聲合唱節”。
同年,錄製了蘇聯名歌專輯CD《遙遠的地方》,由中國廣播合唱團演唱。
11月,指揮?>中國廣播合唱團在京舉辦《紅莓花》俄羅斯歌曲音樂會。
1998年6月,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科學之聲合唱團建團10周年音樂會上,作為該團名譽團長兼常任指揮,指揮該團上演兩場音樂會。
7月,在中央電視台主辦的《鐮刀斧頭的誓言》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77周年文藝晚會上任科技方隊合唱指揮。
1999年4月,與李汝松、車冠光合編《百首中外合唱歌曲集》,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
12月,當選中國合唱協會理事長。
2000年7月,作為中央電視台銀河少年電視藝術團藝術總監和常任指揮,參加第29屆維也納國際青年音樂節並在奧地利、德國等歐洲4國演出。
8月,作為北京市中學生金帆合唱團指揮,率團赴香港演出。
9月,在江蘇無錫舉辦的“世紀的歌聲”——2000年夕陽紅老年合唱電視大賽暨“永遠的輝煌”——第二屆中國老年合唱節上,指揮廣電部老幹部合唱團獲得金獎,並被廣大觀眾評為“我最喜愛的合唱指揮”。
11月,在廣東中山市主持第三屆中國合唱節。
2001年2月,率中央電視台銀河少年電視藝術團赴法國、瑞士等國訪問演出。
6月,指揮中國建設銀行北京分行合唱團在京舉辦中外合唱作品專場音樂會。
7月,參加在香港特別行政區舉行的第二屆中國國際童聲合唱節,並為開幕式致詞。
9月,為慶祝CCTV銀河少年電視藝術團成立40周年,指揮該團合唱團與專程來訪的維也納童聲合唱團同台演出。
11月,在威海主持“永遠的輝煌”——第三屆中國老年合唱節。
2002年5月,在無錫主持第六屆中國合唱節。
在北京舉辦的紀念延安文藝座談會講話60周年大型合唱音樂會上任閉幕式合唱指揮。
9月,在北京主持第三屆“夕陽紅”老年合唱電視大賽暨第四屆“永遠的輝煌”中國老年合唱節。
10月,在韓國釜山舉辦的第二屆國際奧林匹克合唱比賽上任評審會執行委員。
12月,在北京世紀劇院指揮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合唱團演唱《蘭色多瑙河》。
在CCTV“音樂廳”欄目慶祝中國廣播合唱團成立50周年專題節目中指揮該團演播合唱作品並接受採訪。
2003年3月,以中國合唱協會名義起草“關於期望國家有關部門大力支持國家級專業合唱團建設”的提案,提交全國政協十屆一次會議。
4月,在昆明主持第四屆國際旅遊節的全國老年合唱比賽,任評審會主任並舉辦示範講座。
7月,與蓬勃合著《合唱與合唱指揮》,由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出版。
10月,應邀任中國唱片總公司金唱片獎評審。
11月,由中國合唱協會、中國交響樂團合唱團聯合舉行《崢嶸之光》系列合唱音樂會——著名指揮家聶中明專場,中國交響樂團合唱團演唱。
2004年4月,在北京金帆音樂廳由北京大學學生合唱團舉辦的法國合唱作品專場音樂會上,指揮該團演唱加布里埃·弗雷作曲的大型安魂曲。
5月,在成都舉行的中國合唱協會第五次全國理事代表大會上作1994~2004年協會工作報告,會議產生新一屆中國合唱協會領導成員,繼續任理事長。
之後,代表中國合唱協會赴韓國釜山參加國際合唱聯盟亞太區域峰會。
7月,赴無錫參加第七屆中國國際合唱節任藝委會成員及評審。
8月,在昆明主持第三屆中國童聲合唱節。
9月,在北戴河主持第六屆“永遠的輝煌”全國老年合唱節,慶祝建國55周年暨紀念毛主席《浪淘沙·北戴河》創作50周年。
12月,在海口市主持第七屆中國合唱節。
2005年1月9日,在無錫指揮山禾合唱團舉行第三屆《太湖美》山禾合唱音樂會。
2005年5月27日,在溫州逝世
生平簡介
自幼熱愛音樂,曾學習二胡和笛子,並參加歌詠活動。1948年高中畢業考入南京國立音樂學院,建國後,在天津中心音樂學院學習志樂,同時任天津市業餘合唱團指揮,後轉入中心音樂學院學習,1953年畢業分配到中心廣播合唱團(現中國廣播藝術團合唱團)任指揮。1955年進入蘇聯指揮大師列·尼·杜馬舍夫指揮班學習合唱指揮。以優異的成績結業。後任中心廣播合唱團指揮。1956年考入南京國立音樂院,從喻宜萱教授學習聲樂。
1957年4月,在北京指揮了我國首次的無伴奏合唱音樂會。他的指揮富於音樂感,手勢利落,點線清楚而又剛柔相濟;既把握統一的整體,而又不忽視重點的突出;既借鑑了西方的指揮技巧,又繼續了民族音樂的特點。
1962年,與劉森民一起根據新梅花大鼓《張羽煮海》改編、創作了合唱《龍女聽琴》,在管弦樂隊伴奏中配以民族特色器樂。這部開創性的作品上演後,引起了強烈反響。這使他在合唱這門外來藝術形式走民族化的道路上,邁出了成功的一步。
為了豐富中國的合唱藝術,他不斷探索,在我國開創了無伴奏合唱的先河。1957年,他率先將無伴奏專場音樂會搬上了中國的舞台,把觀眾帶進了如詩如畫的音樂世界。
1995年,他指揮了《春的召喚》無伴奏合唱音樂會,他熟練的指揮技巧,豐富的感情,美麗的身姿及凝重獨到的手法調動了合唱團每一個成員的演唱激情,美妙的旋律感染了在場的觀眾。同年,中國唱片公司出版了由中國廣播藝術團合唱團演唱、由聶中明同志指揮的中國第一張無伴奏合唱專輯《在銀色月光下》。
聶中明同志1983年7月進入大型音樂舞蹈史詩《中國革命之歌》的指揮組,擔任序幕和第二幕的指揮,為大型歌舞劇的藝術創作做出了突出的成績。
1985年指揮中國廣播藝術團合唱團參加全國第二屆北京合唱節榮獲一等獎;1986年指揮中國廣播合唱團、交響樂團參加全國專業合唱大賽榮獲金獎;1988年指揮中國廣播藝術團合唱團赴日本參加國際合唱大賽榮獲三金一銀的國際大獎;1995年他榮獲廣播電影電視部頒發的金唱片指揮非凡獎。同時他指揮中國廣播藝術團合唱團為廣播電影電視錄製了大量的節目,為我國廣播影視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50多年來,聶中明同志對合唱藝術孜孜以求,辛勤耕耘,多年致力於合唱藝術的民族化。從上個世紀50年代起,他開始借鑑多種民族藝術,從中汲取精華,大大豐富了合唱指揮的表現手法,形成了獨立的藝術風格。
他還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合唱藝術的普及工作中,先後擔任學生廣播合唱團、科學之聲合唱團、廣電總局老幹部合唱團等多個合唱團的指揮及藝術指導,對於合唱藝術在中國的普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為了合唱藝術事業的發展,他還為全國各地培養了很多指揮專業人才。
多年來,他的足跡走遍了祖國的山山水水,也走遍了世界各地,他曾多次指揮中國廣播藝術團合唱團在國外演出,他以精湛的指揮技巧向世人展示了中國合唱藝術的水準和魅力,也使中國的合唱藝術走向了世界。
聶中明同志崇高的品德、精湛的藝術、卓越的成就為人們所敬仰。為表彰他在合唱藝術事業上做出的傑出貢獻,1991年聶中明同志獲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非凡津貼。
聶中明是我國第一代合唱指揮中的佼佼者,早在上個世紀50年代就擔任現中國廣播合唱團前身中心廣播合唱團的指揮,一直從事於合唱指揮事業。由他指揮錄製的千首合唱曾在廣播電視中廣為播放,其中《我們走在大路上》、《毛主席的戰士最聽黨的話》等一批膾炙人口的歌曲更是被廣為傳唱。聶中明還致力於合唱藝術的普及工作,他曾經身體力行親自輔導指揮業餘合唱團,中國建設銀行合唱團、油龍合唱團、科學之聲合唱團、清華大學合唱團等都是名揚全國的優秀業餘合唱團體。因患腦溢血2005年2月27日在浙江溫州逝世,享年7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