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道(海洋聲學術語)

聲道(海洋聲學術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海洋中易於聲傳播的水層。由於海水中溫度、鹽度的分布不均,再加上壓力作用,造成聲速分布不均而形成。人們以此建立海洋水聲系統,進行水下通信,接收遇險船舶求救信號,記錄海底地震和火山爆發的時間和地點,軍事上用以建立海上警戒、反潛、防潛作戰系統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聲道
  • 外文名:Channel
  • 發現時間:二戰期間
  • 發現人:美國和前蘇聯科學家
原理,發現過程,

原理

海水由於受太陽輻射加熱和風力攪拌等的影響,其溫度的垂直分布一般呈分層結構,加上壓力的影響,使海洋中的聲速呈垂直分布。從聲速最低的地方發射的聲波,由於上下層的聲速不同而發生折射,反映聲波傳播途徑的聲線,總是彎向聲速最低的地方。大部分聲波在海水中經過這樣的往復彎曲折射,而不與海面和海底接觸,故能量損失很小,這種現象稱為聲道現象,聲速最低的地方稱為聲道軸。
低頻聲波在聲道中能傳播到很遠的地方,例如一千克TNT炸藥的爆炸聲,能在聲道中傳播一萬公里以上,故可以利用聲道的這種特性,傳送失事的飛機和船隻的呼救信號,監測水下的地震、火山爆發和海嘯等。
風浪的攪拌,使表層海水形成等溫層。其中的靜壓力,使聲速隨深度的增加而略有增加。等溫層內自聲源出發的聲線總是彎曲向上,經海面反射而向前傳播,也可以傳播到較遠的地方,稱為表面聲道。

發現過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和前蘇聯的科學家分別發現,在大洋深處有一些深海聲道可以讓聲波傳得很遠。在深海聲道中,聲音可以傳播到數千公里之外而沒有減弱的跡象。後來的科學家還為此做過一次實驗,他們在澳洲南部海中投下深水炸彈,爆炸產生的聲波順著深海聲道繞過了好望角,又折向赤道,橫穿大西洋,經過3小時43分鐘後,竟然被北美洲百慕達群島的測聽站收聽到了。計算起來,這顆炸彈爆炸後的聲波一共“走”了19200公里,在海洋中環繞地球達半圈!
經過理論分析,科學家發現,這是因為大自然在大洋深處造成了對聲波傳播非常有利的深海聲道。海水下的聲速基本上由溫度和海水壓力控制:溫度愈低,聲速也愈慢;而海水壓力愈大,則聲速愈快。大洋中的水溫從總的來說是太陽照射造成的,因此溫度總是隨深度增加而降低,但到一定深度後溫度就不再改變,形成深海等溫層。而海水壓力卻只與深度有關,深度愈大,海水壓力就愈大。因此,如果從海面向下觀察,就會發現,聲速先是隨深度增加、溫度降低而變慢,當下降到一個最低值時,海水溫度不再改變,這時,聲速就會隨海水壓力增大而變快。
這樣,聲波傳播的速度在整個海洋中變成了上下兩層,在上面的一層中,水層越深,聲速越慢;在下面的一層中,水層越深,聲速則越快。在這兩層交界的地方,就形成了一個特殊的聲道軸,由於聲波在傳播中總是向聲速慢的界面彎曲,因此聲道軸上方和下方的聲音都會折回聲道軸。在上面的一層中,水層越深,聲速越慢;在下面的一層中,水層越深,聲速則越快。這樣,聲能被限制在聲道上下一定的深度範圍內傳播,不接觸海面和海底,這就像在聲道軸上下各放一塊反射聲音特別好的大平板一樣,聲音總是在這兩塊平板之間來回反射,能量不受損失,可以傳到很遠的地方。這就是“深海聲道”。
深海聲道經常受到複雜海況的影響,海洋深度的變化、海底山脈的阻擋都是障礙。一般說來,如果海的深度變淺,對聲道會有明顯的影響,但如果不淺到聲道的下界,影響就不大,如果越過了下界,聲道中的部分聲波能量就會受損。海底愈淺,聲能受損就愈嚴重。如果海底穿過整個聲道,那么聲道效應就沒有了,聲道就消失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