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教,漢語辭彙。
拼音:shēng jiào
釋義:聲威教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聲教
- 出處:《尚書·禹貢》
- 釋義:聲威教化。
- 讀音:shēng jiào
引證解釋,佛學釋義,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引證解釋
聲威教化。
《尚書·禹貢》:“東漸于海西,被於流沙,朔南暨聲教,訖於四海。”
唐-薛能《國學試風化下》詩:“英明高比日,聲教下如風。”
清 陳康祺《郎潛紀聞》卷一:“國初聲教所被,固宜保塞稱藩者,享王恐後矣。”
郭沫若《蔡文姬》第二幕:“ 曹丞相 既然看重 蔡文姬 的文彩,要她回去參與文治聲教的事業,我們理當從命。”
佛學釋義
佛學大詞典
【聲教】 教法由音聲而宣說,故稱聲教。佛有六塵說法,此即為聲塵說法。摩訶止觀卷七下(大四六·九七下):‘即是漸、頓、不定、秘密、藏、通、別、圓,若得此意,聲教開合,化道可知。’[四分律含注戒本疏行宗記卷一上。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聲教】(術語)教由聲而說,故曰聲教。佛有六塵說法。是聲塵說法也。止觀七曰:‘聲教開合,化道可知。’行宗記一上曰:‘教由聲說,故云聲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