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珠紋

聯珠紋

聯珠紋是隋唐時期曾盛行的絲織紋樣的一種流派。聯珠紋由一個個的小圓珠組成,圓珠或排成條帶等形狀,或圍成一個圓圈,用以包圍主題紋樣,成為聯珠圈。這是聯珠紋的典型,從6世紀中葉直到7世紀80年代,是中國最重要的裝飾題材。

基本介紹

源頭,盛行,演進,

源頭

魏晉南北朝絲綢以至工藝美術裝飾的重要變化是聯珠紋的出現、植物題材的增多和紋樣的寫實,這集中表現在6世紀以來的南北朝後期。
圖1·1 聯珠對飲文錦圖1·1 聯珠對飲文錦
聯珠紋由一個個的小圓珠組成,圓珠或排成條帶等形狀,或圍成一個圓圈,用以包圍主題紋樣,成為聯珠圈。這是聯珠紋的典型,從6世紀中葉直到7世紀80年代,是中國最重要的裝飾題材。儘管在更早的時代,中國已有聯珠紋,但它們沒有形成一種簡單的幾何體,聯珠可能自發地出現在任何年代、任何國度、任何民族。因此,絲綢聯珠紋的中國源頭實在無法判斷。
聯珠紋在中國流行的時代,西方文明風靡,在那時同中國交流的國家較多的西方文明大國里,最重要的是薩珊波斯(224-651年,在今伊朗),而聯珠紋特別是聯珠圈紋是其藝術的重要題材。同時,初唐聯珠圈內的主紋往往有薩珊國教——襖教的含義。因此,中國的聯珠紋特別是聯珠圈也應當傳自薩珊波斯。此時期聯珠圈內的主紋也往往“洋”風撲面,如中國不產的獅子、少見的大象、著短窄胡裝的人物、作隆準的胡相【圖1·1】經常出現,而絲路行旅的圖像也一再出現,甚至索性表現西方的神像。這些都是為初唐“洋”風撲面的聯珠紋錦的湧現做鋪墊。同時,也是聯珠紋傳自異域的證明。

盛行

聯珠紋在中國的盛行於隋唐時期。
唐前期,最引人注目的裝飾圖案組合是聯珠紋,聯珠圈內的主題紋樣依舊很“洋”,如肩生雙翅的翼馬、暴露獠牙的野豬頭【圖1·2】等,它們在薩珊波斯都有特定的宗教含義,又有一些紋樣如鸞鳥、花角鹿、野山羊等也有明確的異域文化背景。
圖1·2 聯珠野豬頭文錦圖1·2 聯珠野豬頭文錦
隋唐時代,在直徑較大的聯珠圈裡,內置的紋樣主要是禽獸和狩獵等人事活動,其構圖方式有單獨和對稱兩種。前者是薩珊聯珠文錦的傳統,品類不多,織造水平較低,應產在中國的西北及其以西的地區。對稱紋樣的文化來源稍複雜,中國的因素固然不少,經粟特中介的拜占庭因素也不容忽視,其題材極豐富,精美的聯珠圈紋錦均屬此類。它們起碼大多是中國內地的產品,官府作坊聚集的長安、洛陽、揚州都是可能的產地,而益州最有可能。
在隋唐五代的絲綢圖案設計家裡,唐初的竇師倫是最重要的一位。他字希言,是扶風平陵(今陝西鹹陽西北)人。師綸生性“巧絕”,起初,在李世民的秦王府里任職,爵封陵陽公,又兼益州大行台檢校修造,設計出的瑞錦、宮綾圖案“章彩奇麗”,題材有“對稚、斗羊、翔風、游麟”等,被稱為“陵陽公樣”,至少流傳到9世紀中葉(《歷代名畫記》卷10)。唐前期,對稱紋樣的聯珠圈錦風靡,它們採用的應當就是陵陽公樣。

演進

唐人對聯珠圈紋的改造應不晚於8世紀。新疆吐魯番的阿斯塔那墓出土的絲綢豐富,那裡的一片聯珠對龍紋綾帶有“景雲元年”(710年)的題記,它雖然也裝飾聯珠圈,但聯珠圈已改成為雙層,外圈還變成小圓環。日本奈良正倉院的兩種錦透露了略晚的信息,在聯珠狩獵紋錦上,雙層聯珠圈又改易為內層聯珠,外層卷草。在卷草鳳紋錦上,西方情調的聯珠圈已為中國風格的卷草取代。
圖1·3 聯珠對龍紋綾圖1·3 聯珠對龍紋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