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海拾趣

聯海拾趣

《聯海拾趣》編著者張國瑞、鄧旻玥。 《聯海拾趣》是一本輯錄對聯趣聞的書,其宗旨是傳承、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作者探幽發微,披沙揀金,蒐集了大量的對聯趣聞,經反覆篩選,精選了493則,編排為名勝聯、讀書聯、修身聯等24章,每章前均有精短說明,每章包含對聯趣聞若干則,每則材料都是對聯與趣聞並錄。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史上,不僅留存下浩如煙海的對聯,也傳承下很多與對聯有關的趣聞,其內容廣泛,內涵豐富,異彩紛呈,情趣盎然,顯示了古今文人的精神品格,學識修養,聰明才智。《聯海拾趣》採擷的是其中的一些精品,意蘊精深,妙趣橫生,千姿百態,美不勝收,其無窮的藝術魅力,使人回味無窮,擊節稱奇。倘置案頭,細細品味,可以增長知識,愉悅心情,陶冶情操,獲得美感。

基本介紹

  • 書名:聯海拾趣
  • 出版社:氣象出版社
  • 頁數:229頁
  • 開本:16
  • 作者:張國瑞 鄧旻玥
  • 出版日期:2012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02954805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聯海拾趣》編著者張國瑞、鄧旻玥。
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史上,不僅留存下浩如煙海的對聯,也傳承下很多與對聯有關的趣聞,其內容廣泛,內涵豐富,異彩紛呈,情趣盎然,顯示了古今文人的精神品格,學識修養,聰明才智。《聯海拾趣》採擷的是其中的一些精品,意蘊精深,妙趣橫生,千姿百態,美不勝收,其無窮的藝術魅力,使人回味無窮,擊節稱奇。倘置案頭,細細品味,可以增長知識,愉悅心情,陶冶情操,獲得美感。

作者簡介

張國瑞,江蘇啟東人。畢業於南京師範學院中文系,原在江蘇省啟東中學任教,擔任語文學科主任,中學語文特級教師。現執教於上海某市重點中學。

從1984年開始,先後在《修辭學習》《高校招生》等刊物上發表了五十多篇論文。多篇論文被評為全國一等獎或省市等級獎。總結、創設了“頂釋”“列承”“承連”和“虛喻”等多種修辭格。其中“頂釋”一格已被收入《漢語修辭格大辭典》《漢語辭格大全》和《修辭通鑑》等大辭典。著有《詩詞趣聞錄》、《高考文言文強化訓練自測題解》、《原創與經典》(三本)、《啟東中學作業本》(三本)和《中學修辭學習指南》(與人合著)等書。

圖書目錄

序言
一、名勝聯
二、讀書聯
三、修身聯
四、戲謔聯
五、諷刺聯
六、奇趣聯
七、婚嫁聯
八、醫藥聯
九、養生聯
十、節令聯
十一、生肖聯
十二、修辭聯
十三、拆字聯
十四、行業聯
十五、寺廟聯
十六、集句聯
十七、謎語聯
十八、春聯
十九、壽聯
二十、酒聯
二十一、茶聯
二十二、輓聯
二十三、墓聯
二十四、雜聯
參考資料
後記

後記

《對聯拾趣》終於出版了,雖以輯錄為主,卻也花了不少工夫。經歷出書過程的歷煉,對“成如容易卻艱辛”有了更深的認識。世上要辦成一件事不容易,寫書編書亦然。古往今來,“著書難為稻粱謀”,然仍有孜孜不倦者,或出於某種愛好,或想傳承某種東西,或為了實現某種人生價值,“思垂空文以自見”吧!
對聯趣聞,是當事人智慧的體現,把它撰寫下來使之在社會上流傳則是作者的貢獻,這兩者都是真正值得人們尊敬的。本書只是把那些對聯趣聞收集輯錄,彙編成書,重在“拾”,重在精選和編排,沒有原創艱辛,卻也是甘苦自知。不禁想起孔子編選《詩經》,劉向輯錄《楚辭》、編訂《戰國策》,蕭統編選《文選》,司馬光主編《資治通鑑》,紀曉嵐主編《四庫全書》,吳楚材、吳調侯編選《古文觀止》,梁章鉅編撰《楹聯叢話》、《楹聯續話》、《楹聯三話》,他們該花多少心血,經歷多少艱辛!
書稿出版,凝結了各方面的智慧。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考了大量的對聯書籍,參閱了網上大量的相關資料,由於種種原因無法一一註明出處,河南書法家汪波先生為本書題寫了書名,氣象出版社方益民老師給予了悉心指導,付出了辛勤勞動,在此謹向汪波先生、方益民老師、相關資料作者表示誠摯的謝意。
對聯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瑰寶,對聯趣聞趣味良多,倘得一知己,促膝長聊,共同品賞,也是人生一樂事,諸君以為然否?

序言

工作之暇,喜歡去旅遊,我不僅為名山勝境的無限風光折腰,也為那些充滿情趣、內涵豐富的對聯所傾倒。
“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這是蘇州滄浪亭的對聯。上聯集自歐陽修的《滄浪亭》詩:“清風明月本無價,可惜只賣四萬錢。”下聯集自蘇舜欽的《過蘇州》詩:“綠楊白鷺俱自得,近水遠山皆有情。”此聯雖是集句,讀起來卻渾然一體,上下契合,天衣無縫。上聯“清風明月本無價”,寫在滄浪亭能夠領略美好的自然風光,而這種自然風光是任何金錢所不能買到的;下聯“近水遠山皆有情”,寫在滄浪亭外能夠看到遠近各處的湖光山色,因為人有情,這些山山水水也顯得更有情了。意境是那樣雅淡、疏朗;情韻是那樣纏綿、嫵媚,使人入得園來,覺得這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分外可親,滿園美景都是無價之寶,真是令人心醉神迷,流連忘返。
“長嘯一聲山鳴谷應,舉頭四顧海闊天空”,這是中國佛教八小名山之一的狼山山頂廣教寺殿門兩側楹柱上的一副對聯。此聯把狼山的美景作了很好的概括。登臨者憑欄遠眺,頓覺胸懷無限寬廣!據說宋朝文學家米芾到此極為驚嘆,題詞日:“第一山”。為什麼題第一山?第一是這裡是由海入江的第一座山;第二是狼山雖小,卻景色極佳,具泰山之雄,青城之幽,華山之險,峨眉之秀,小小一山具雄幽險秀,所以稱第一山。讀此聯,觀此景,怎不令人由衷嘆服!
“畫閣鏡中,看幻作神仙福地;飛泉雲外,聽寫成山水福音”,這是濟南趵突泉聯(石韞玉)。趵突泉位於濟南西門外趵突泉公園內,泉水分三股湧出,聲如隱雷,宋代始稱趵突泉,號稱“天下第一泉”。此聯上聯寫樓閣亭台倒映在清池中如同仙境;下聯寫悠揚的泉水聲遠播雲外,悅耳動聽。“閣”與“泉”相映,“聽”與“看”相比,以“福地”、“福音”為喻,巧妙地將人的視覺與聽覺結合,傳出“趵突泉”之神韻。
“一樓何奇?杜少陵五言絕唱,范希文兩字關情,滕子京百廢俱興,呂純陽三過必醉。詩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見古人,使我愴然涕下;諸君試看,洞庭湖南極瀟湘,揚子江北通巫峽,巴陵山西來爽氣,岳州城東道崖疆。瀦者,流者,峙者,鎮者,此中有真意,問誰領會得來。”這是清朝竇塘為湖南嶽陽樓撰寫的著名長聯。全聯102個字,以問句始,以問句終。上聯詠史,藉助名人典故、詩文名句、傳說逸事,追昔撫今,無限感慨;下聯寫景,描繪了洞庭湖的山川形勢、地理環境,突出了岳陽樓的雄偉奇特。這副對聯思想內涵十分豐富:湖、江、山、城,經過許多朝代興亡,許多人世滄桑,但卻不因此而改變它們的風貌,依然或瀦、或流、或峙、或鎮。比起大自然看不出的緩慢變化,朝代的興替、個人的得失多么渺小,實在算不了什麼。不以個人的坎坷遭遇耿耿於懷,這種感受,有幾個人能真正領會呢?
“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這副對聯是郭沫若1962年為山東淄博市淄川區蒲家莊蒲松齡故居題寫的。寫鬼寫妖:魯迅《中國小說史略》云:“《聊齋志異》於詳盡之外,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親,忘為異類。”此指《聊齋志異》題材的特點是描寫鬼狐花妖的。高人一等:既指蒲松齡在小說中塑造的鬼狐形象比“人”更生動,又指蒲松齡的寫作才能超越常人。刺貪刺虐:貪虐,指貪官污吏。聯語指蒲松齡所著《聊齋志異》的主題思想是諷刺封建統治階級的貪婪和暴虐。入骨三分:化用成語“入木三分”,比喻見解、議論的深刻,指《聊齋志異》對罪惡社會的揭露批判深入骨髓。
等等,等等,精彩紛呈。閱讀如此精妙的對聯,怎不令人喜之,愛之!於是也因此愛上了各類對聯書籍。平時用心蒐集,歲月日久,積聚頗豐。在蒐集對聯的同時,也收集、輯錄了相關的對聯知識。
對聯亦稱楹聯(因古代常把對聯題寫於楹柱上,故常稱“楹聯”)、楹貼、對子、聯語、聯句等。它言簡意賅,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它源遠流長,內容豐富,種類繁多。書院門庭、樓室堂館、寺廟道觀、山水勝景,無處不見它的影跡;婚喪嫁娶、宴樂喜慶、書法繪畫,到處都有它的風采。它是我國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寶庫中璀璨的明珠,是萬紫千紅的文藝百花園中絢麗的奇葩。
對聯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它產生於五代十國,明、清兩代尤為興盛,發展到今天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
對聯最初題在桃符板上,在發展的過程中,也有寫在紙上、布上或刻或掛或貼在木頭上、竹子上、楹柱上、大門上的。對聯,最初主要在春節時張貼,故名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生活,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藝術形式。
早在秦漢以前,我國民間每逢過年,就有在大門的左右懸掛桃符的習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兩塊大板,最初人們以桃木刻人形掛在門旁以避邪,後來畫鬥神像於桃木上,再簡化為在桃木板上題寫傳說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鬱壘”等鬥神名字,用以驅鬼壓邪。’唐代以後,又有畫猛將秦瓊、尉遲敬德二人像為鬥神的,還有畫關羽、張飛像為鬥神的。鬥神像左、右各一張,後代常把一對鬥神畫成一文一武。到了五代,人們開始把聯語題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後來逐漸發展為春聯。
據《宋史·蜀世家》記載,五代後蜀主孟昶“每歲除,命學士為詞,題桃符,置寢門左右。宋初(公元964年),學士辛寅遜撰詞,昶以其非工,自命筆題云: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是我國最早出現的一副春聯。近來,也有人認為作於唐朝中期的敦煌桃符題詞才是中國迄今發現的保存最早的楹聯。(敦煌莫高窟中編號為S.0610V的文獻中,收有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對聯,如“三陽始布,四序初開”。因此有人推斷,對聯的出現不會晚於唐代。)
宋代以後,民間新年懸掛春聯已經相當普遍了,因此王安石的《元日》詩中寫的“千門萬戶瞳疃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就是當時春聯盛況的真實寫照。臨近春節,千家萬戶都會考慮把舊桃換新符。古時候,人們認為在大門上掛兩塊畫著鬥神或題著鬥神名字的桃木板,可以驅邪逐祟,到除夕那天,再把春聯貼在上面,因此就把桃符借指春聯。由於春聯的出現和桃符有著密切的關係,所以古人又稱春聯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對聯。他在定都金陵(現在的南京)以後,命令大臣、官員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須書寫一副對聯貼在門上,他親自穿便裝出巡,挨門挨戶觀賞取樂。當時的文人也把題聯作對當成文雅的樂事,寫春聯便成為一時的社會風尚。
入清以後,乾隆、嘉慶、道光三朝,對聯猶如盛唐的律詩一樣興盛,出現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名聯佳對。
對聯的種類很多,根據內容可分為春聯、喜聯、壽聯、輓聯、裝飾聯、行業聯、交際聯、哀輓聯、名勝聯、格言聯、題贈聯和雜聯等。根據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楣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
對聯文字長短不一,短的僅一兩個字,長的可達幾百字。對聯形式多樣,有正對、反對、流水對、聯球對、集句對等。但不管何類對聯,使用何種形式,都必須具備以下特點:
1.要字數相等,斷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達到某種效果外,上下聯字數必須相同,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合,音調和諧。傳統習慣是“仄起平落”,即上聯末句尾字用仄聲,下聯末句尾字用平聲。
3.要詞性相對,位置相同。“虛對虛,實對實”,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量詞對數量詞,副詞對副詞,而且相對的詞必須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內容相關,上下銜接。上下聯的含義必須相互銜接,但又不能重複。
此外,張掛的對聯,傳統做法還必須直寫豎貼,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顛倒。
與對聯緊密相關的橫批,猶如文章的標題,能標示出對聯的主題思想,是畫龍點睛之筆,是錦上添花之筆。一般說來,橫批對於聯文有著概括、揭示、補充、說明等作用。
對聯是一門雅俗共賞的藝術品類,古往今來,人們從未間斷過對對聯的藝術探求。從開始只限於春聯的嘗試,到後來的各種行業聯、文苑聯等的創新,充分說明了對聯有著極強的生命力,它有著比詩歌更廣泛的實用價值,對社會產生了不容忽視的獨特作用和深遠影響。
一、祈祥祝福
對聯最初主要表達一種祈禱和祝願。對聯的祝福作用主要指的是春聯、婚聯、壽聯等的祝福。
請看下面一副壽聯:
四萬里皇圖,伊古以來,從無一朝一統四萬里;
五十年聖壽,自前以往,尚有九千九百五十年。
乾隆二十五年(1760)八月,皇上五十聖壽。文武百官為恭賀乾隆五十萬壽,紛紛撰聯賦詩,頌揚天子。整個京城沸沸揚揚,家家戶戶都貼上了‘‘萬壽無疆,,之類的門貼。
萬民慶壽的場面,乾隆看了非常高興,便叫幾位大臣伴駕,一一檢閱官內上壽的詩、聯。走到經壇,看到一副對聯,氣象宏闊,構想奇偉,意境新穎而對仗工穩,與尋常對聯相比,確是獨闢蹊徑,迥然不同。聯語是:“四萬里皇圖,伊古以來,從無一朝一統四萬里;五十年聖壽,自前以往,尚有九千九百五十年。,,
乾隆仔細琢磨起來,越看越想越高興。自大清入關、定都北京以後,逐步統一全國,版圖之大,歷史上從未有過:西起蔥嶺,北至薩彥嶺,東北到外興安嶺,東瀕大海,南達南海,西南抵帕米爾高原,縱橫均為四萬里,此聯頌揚清帝國強盛至極,實可稱妙語無雙。五十聖壽,再加上九千九百五十年,正是一萬歲啊,這樣敬祝萬歲,新意頓生,更覺意味深長。
乾隆聽說獻聯人正是紀曉嵐時,更是喜不勝收,當即傳旨行賞,並將紀曉嵐擢升為京察一等,以道府記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