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多種空間測量技術定量分析全球山嶽冰川質量平衡

聯合多種空間測量技術定量分析全球山嶽冰川質量平衡

《聯合多種空間測量技術定量分析全球山嶽冰川質量平衡》是依託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由沈嗣鈞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聯合多種空間測量技術定量分析全球山嶽冰川質量平衡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沈嗣鈞
  • 依託單位: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為更好的理解全球海平面變化的物理機制這一科學問題,本研究提出聯合多種空間大地測量技術定量分析和研究全球山嶽冰川的質量平衡問題。研究突破傳統冰川變化監測技術的局限,結合近年來空間大地測量技術的進展,聯合衛星測高、衛星重力以及衛星遙感等多種技術資料精確測定山嶽冰川的邊界及覆蓋面積、監測冰川表面高程的變化,進而精確獲得全球山嶽冰川質量平衡的變化量,並探討山嶽冰川變化對全球海平面變化的影響。這對我們深入認識全球海平面變化的物理機制以及未來應對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結題摘要

山嶽冰川和冰蓋的萎縮,及其灌溉著世界主要河流的季節性融水,深刻影響著淡水資源的穩定性,特別是在當前人類因素引起氣候變化的大環境下。亞洲高山(AHM)冰川系統包括中國青藏高原並且毗鄰八個國家,為19條世界主要河流的發源地,為下游30億居民提供水資源。了解這些冰川和冰蓋在中國和世界上的當前狀況十分重要。人們對於山嶽冰川和冰蓋對當前海平面上升的貢獻的估計跨度較大:從0.55到1.4毫米/年,它們的差值相當於304×109噸/年的淡水消耗。本項目使用多種現代大地測量技術的數據,包括ICEsat雷射測高;CryoSat-2(低頻測高雷達LRM,孔徑雷達SAR,及合成孔徑雷達SARIn),Envisat,TOPEX及其他測高雷達;GRACE衛星重力數據及地面實測數據來估算和驗證2002到2017年間山嶽冰川質量變化。我們綜合ICESat和CryoSat-2數據得到的2003年10月22日至2017年1月16日期間亞洲高山(AHM)山嶽冰川質量變化估值為 –11.02±7.14×109噸/年,其中有1.5年的數據中斷。這個估值與幾乎同期(2002年4月至2016年7月)的GRACE數據得到的AHM估值 –13.0 ±6.0×109噸/年大致一致。最後我們重新估計得到了世界山嶽冰川質量變化為 –152.0 ±9.0×109噸/年(0.42±0.02毫米/年海平面升高),冰蓋和末端冰川的質量變化為 –375.0 ±32.0×109噸/年(1.04±0.02毫米/年海平面升高)。與後-氣候變化政府間委員會(Post-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AR5)所發布的估值0.76和0.60毫米/年(等效海平面變化)相比,我們估計的山嶽冰川融化對當前海平面升高的貢獻要顯著低0.34毫米/年,冰蓋質量平衡估值卻高了0.44毫米/年。這導致我們對總冰庫(包括山嶽冰川和冰蓋及末端冰川)變化對當前海平面升高的估值比IPCC AR5給出的估值要高0.10毫米/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