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聞雁
- 作者:愛新覺羅·弘曆
- 創作年代:清
- 作品體裁:五言律詩
《聞雁》是唐代詩人韋應物創作的一首五絕。這首詩是詩人韋應物在秋雨之夜、歸思正深之際,聽到自遠而近的雁叫聲,有感而作。此詩描寫了由遠飛的大雁引起遊子對故土的懷念,表達了詩人思鄉之情。全詩語言質樸自然,意境淒切古澹。作品原文...
《聞雁》是南宋詩人陸游創作的一組古詩。作品正文 聞雁·霜高木葉空 霜高木葉空,月落天宇黑(1)。哀哀斷行雁,來自關塞北。江湖稻粱少,念汝安得食?蘆深洲渚冷,歲晚霰雪逼。不知重雲外,何處避畢弋(2)?我窮思遠征,羨汝有羽翼。聞雁·過盡梅花把酒稀 過盡梅花把酒稀,熏籠香冷換春衣(3)。秦...
《聞雁》是明末清初詩人韓洽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描繪江畔深秋月夜,渲染出一派淒清岑寂的氛圍。原文 朔風吹雁渡江乾,月白霜清響尚寒。孤客幾回愁里聽,故鄉何處報平安?賞析 開頭兩句描繪江畔深秋月夜的特定環境,渲染出一派淒清岑寂的氛圍。朔風陣陣,冷月清幽,征雁南渡。寫景之中運用了通感手法,嘹唳的雁鳴,響徹...
《聞雁》是清代女詩人袁機創作的一首語言律詩。作品原文 聞雁 秋深霜氣重,孤雁最先鳴。響入空閨靜,心憐永夜清。自從成隻影,同是感離情。誰許並高節,寒林有女貞。注釋譯文 ①選自《清詩別裁集》卷三十一。②高節:高尚的節操。典出《莊子·讓王》:“高節戾行,獨樂其志,不事於世。③女貞:女貞樹...
聞雁 《聞雁》是一首五言律詩,作者是弘曆。弘曆即愛新覺羅·弘曆,清朝的乾隆皇帝。作品原文 旃廬清夜分,候雁數聲聞。霜落才傳信(塞上早霜故云),沙平淺印文。早來應挈子⑴,可羨未離群。木葉洞庭下,何須怨楚雲。⑴ 春時雁北去至極涼處換羽育雛至秋攜之以南 ...
《新雁過妝樓·聞雁》是清代女詞人顧太清的作品,詞作於1835年(道光十五年),作者通過描寫其所見到的北雁南飛之景,抒發了自己內心深處的離愁別緒。作品原文 冷入簾幃,西風送、一行雁陣南飛。碧天如水,去路遠趁斜暉。雲外長鳴浩蕩,月中連翼影參差。共依依。楚江兩岸,霜點毛衣。秋容三分過半,正寒螿...
《醉太平·聞雁》是清代著名女詞人顧太清的作品,詞作於1835年(道光十五年),作者通過描寫其所聽到的大雁的鳴叫聲,抒發了自己對於大雁堅韌不拔的精神的讚賞。作品原文 長鳴短鳴,何來雁聲?翱翔律呂和平,發炎方北征。人情物情,千年不更。雲中誰計郵亭,趁東風去程。作品注釋 律呂:音樂的聲律。音樂追求和諧,...
聞雁 《聞雁》是元代詩人艾性夫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作品原文 聞雁 枯樹淡秋影,濕雲凜夕陰。江天一聲雁,世事百年心。
《聞雁》是元末明初詩人鄭夢周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作者簡介 鄭夢周(1337-1392)朝鮮王氏高麗末期大臣,學者,詩人。初名夢蘭、夢龍,字達可,號圃隱。延日人。1360年登第,官至門下侍中。1364、1380年先後參加抗擊女真和倭寇的入侵,建義倉,設水站,大力提倡理學,鼓吹三綱五常。後因反對李成桂建立新王朝...
《聲聲慢·聞雁》是清代詩人曹慎儀創作的一首詞。作品原文 燈昏香燼。屏掩簾垂,霜風劃地淒緊。冷落東籬,還是送秋將近。忽聽數聲哀雁,下虛窗、一行雲影。似怨語,感離魂、過盡也無鄉信。月浸寒塘煙暝。嘆孤飛、斷葦欲棲難溫。水遠天長,博得雪泥纖印。歧途更憐矰繳,望關山、偏多別恨。又幾度,警愁...
《聞雁》是詩人龐尚鵬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有鳥有鳥刺天飛,凌風何處借高棲。朝游碧落暮四海,誰道湯網橫天施。雪深邊塞五更時,洞庭雲暗雨如絲。河漢一聲天地曉,恥隨越鳥巢南枝。沙頭明月秋偏好,蘆洲曲水環蓬島。群居不為稻粱謀,迴翔肯落虞人手。問爾常從海上來,釣徒幾見鷹揚老。作者簡介 龐尚鵬(...
《聞雁》是詩人謝遷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旅雁乘風翱,薄暮聲嘹嚦。寒雲暝前途,營營雙倦翼。問之何從來,遠自沙塞北。爾性固隨陽,爾心乃謀食。原田有稻粱,亦復多矰弋。空闊蓼花灘,胡不暫棲息。作者簡介 謝遷,字於喬,浙江餘姚人。成化十一年(1475)進士第一,授修撰,累遷右庶子,弘治八年(1495...
《聞雁》是詩人田雯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宋玉含愁思不禁,飄蕭窗外動長吟。屋茅半捲秋風破,布被初寒夜雨深。瑟瑟柝聲驚塞月,淒淒猿嘯隔楓林。不堪伏枕聽難寐,回首鄉關久滯淫。作者簡介 田雯(1635—1704)清代詩人。字子綸,一字綸霞,又字紫綸,號漪亭、山蕤子,晚號蒙齋,山東德州人。康熙進士,...
聞雁 《聞雁》是明代詩人謝榛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少年聞雁聲,老年聞雁聲。鄉心無老少,何處最關情。作者簡介 謝榛(1495-1575),字茂秦,自號四溟山人,又號脫屣山人。臨清(今屬山東)人。著有《四溟集》。
《滿江紅·聞雁》是清代詞人徐燦創作的一首詞。作品原文 滿江紅·聞雁 既是隨陽,何不向、東吳西越。也只在、黃塵燕市,共人淒切。幾字吹殘風雨夜,一聲叫落關山月。正瑤琴、彈到望江南,冰弦歇。悲還喜,工還拙。廿載事,心聞疊。卻從頭喚起,滿前羅列。鳳沼魚磯何處是,荷衣玉佩憑誰決。且徐飛、莫便沒...
聞雁 《聞雁》是明代詩人謝承舉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枕斷煙波曉夢餘,雁聲悲切過匡廬。離人久望平安字,何事江東不寄書。作者簡介 謝承舉(1461-1524),字子象,自號野全子,初名浚,字文卿。上元(今江蘇省南京市江寧縣)人。屢舉不第。工詩,善畫與書法。
《聞雁》是詩人彭孫貽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獨客高齋夜,孤鴻鳴向晨。關山愁北望,砧杵報西鄰。露咽秋將斷,天低月易親。江湖嗟歲晚,況復未歸人。作者簡介 彭孫貽(1615—1673),字仲謀,一字羿仁,海寧(今屬浙江)人。明末貢生。與同邑吳仲木創“瞻社”,為名流所重,時稱“二仲”,終身不仕。有《...
《滿庭芳·聞雁》是詩人曹貞吉創作的一首詞。作品原文 細草摧霜,寒風敗葉,樓頭一雁初鳴。偶來嘹嚦,何事恰關卿。惆悵沙平月落,衡陽路、幾點峰青。還堪憶,江楓漁火,隻影傍人明。伶俜。山枕上,夢回酒醒,哀韻偏清。更階前蛩語,林外秋聲。同是一般憔悴,算只少、猿叫三更。從今去,湘流曲折,莫近...
《念奴嬌·聞雁》是清代陳維崧創作的一首詞。作品原文 念奴嬌·聞雁 金風凜凜,將冷雁、糝下半天煩惱。拚逐征南諸將帥,飛透黃榆白草。萬裡邊愁,一行兵氣,辛苦憑誰道。遏雲裂石,數聲橫度林表。我且緩把一樽,水明樓畔,側聽心如搗。響帶秋砧偏覺慘,更犯幾般曲調。南浦煙深,後湖陰重,月掛關門小。不...
《聞雁二首》是宋代詩人嚴羽創作的一組五言詩。 作品原文 聞雁二首 其一 淒離聽不足,咿嗈斷還續。江人何似情,賈客舟中宿。夜深沙磧寒,月冷洞庭寬。寂寞相依影,悲風動毳翰。其二 江南底好處,塞北今衰草。何限旅情遙,月映蘆花老。琵琶倚蓬窗,孀婦別蘭房。十載江湖淚,一夕盡淋浪。作者簡介 嚴羽(?
《虞美人·聞雁》是黃侃創作的一首詞。作品原文 燈昏雨暗聞孤雁。何事多清怨。人間離散最傷情。此去天涯空作斷腸聲。錦書經歲無端的。望斷南來翼。誰知一樣惜分飛。有意憐君還自不勝悲。作者簡介 黃侃(1886—1935),初名喬鼐,後更名喬馨,最後改為侃,字季剛,又字季子,晚年自號量守居士。湖北省蘄春縣人...
《月上海棠·聞雁》是清代詩人曹慎儀創作的一首詞。作品原文 曲屏香燼菸絲絕。聽悲涼、雁去聲嗚咽。病里詩魂,更春歸、落花時節。江南遠、遙望雲波萬疊。喚回鄉夢關情切。嘆飄零、也似人離別。漫說傳書,又還愁、一行吹滅。空淒斷,殘影虛窗冷月。作者簡介 曹慎儀(約乾嘉期間),字叔蕙,清江西新建人,...
《洞仙歌·聞雁》是詩人程頌萬創作的一首詞。作品原文 魂銷已甚,又短篷江路。怕聽銷魂夜深語。恁昏煙叫暝,瘦月啼空,空際恨、飄滿十三箏柱。湖天霜氣冷,一點秋魂,喚醒菰蘆最深處。今夜小紅樓,吳語生寒,料也似、背舷吟苦。有夢影、隨君返瀟湘,認倚定闌乾,個儂凝佇。作者簡介 程頌萬(1865-1932) 字...
《綺羅香·聞雁》是王策創作的一首詞。作品原文 寂寂簾櫳,有風無月,夢醒深房獨夜。幾陣酸聲,逼入枕棱窗罅。記催愁、暮雨空江;又送恨、斜陽斷壩。到今朝、瑟縮窮廬,還來絮我斷腸話。說與雁兒須聽,好避此間矰繳,快高飛罷。稻蟹秋霜,何處更尋殘䆉。新風景、榆塞高涼;舊家門、湘波聊且。怎便攜...
《碧雲深·聞雁》是張玉珍創作的一首詞。作品原文 風颼颼。雁聲冷喚蘆花秋。蘆花秋。夢沉別浦,燈灺南樓。去時系足書空修。而今隻影牽新愁。牽新愁。幾回忘了,又上心頭。作者簡介 張玉珍,字藍生,又字清河、蘊山,松江華亭(今上海市松江區)人。袁枚友人張夢喈傳 季女,太倉金瑚妻。有《得樹樓集》...
《謁金門·聞雁》是清代詞人徐燦創作的一首詞。作品原文 謁金門·聞雁 愁渺渺。禁得者番秋老。雲外南鴻音均好。羨它歸甚早。錦帳帶香風裊。鳳燭影分寒悄。幾點漏催天未曉。 一庭星月皎。作者簡介 徐燦,字湘蘋,又字明霞、明深,江蘇吳縣(今蘇州市吳中區、相城區)人。陳之遴繼配。幼穎悟,通書史。陳...
《南浦·聞雁》是董祐誠創作的一首詞。作品原文 西風嘹喨,聽遙天、急響度龍沙。千里水昏煙暝,離恨引邊笳。寫遍雲綃秋影,替春鵑、一例惜年華。奈楚鄉人遠,繡衣零亂,莫認雪痕斜。同是夜亭倦羽,但今宵、歸信隔窗紗。寂寞斜陽身世,瑟瑟怨蘆花。南下秋聲如許,料紅閨、有夢繞天涯。望空庭寒月,知他淒...
《剔銀燈·聞雁》是詩人章鈺創作的一首詞。作品原文 漂泊天涯怎了。秋雨秋風偏早。中澤頻年,上林何處,忍再重提泥爪。聲聲雲表。還突過、蟬哀蛩悄。肯替稻梁計較。海思雲愁多少。題字皆殘,揮先亦澀,試問和誰吟眺。如何是好。聽鵑後、添番煩惱。作者簡介 章鈺,字式之,一字堅孟,號汝玉,別號蟄存...
《聞雁二絕》是明代詩人湛若水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作品原文 年年陽氣復,是爾北歸期。王孫春草綠,爾歸歸不歸。作者簡介 湛若水,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