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辯才法師復歸上天竺以詩戲問》是北宋文學家蘇軾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詩。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因辯才法師重歸天竺寺的喜悅,以及對辯才法師的讚美之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聞辯才法師復歸上天竺以詩戲問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處:《蘇軾詩集》
-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 作者:蘇軾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聞辯才法師復歸上天竺以詩戲問①
道人出山去②,山色如死灰。
白雲不解笑,青松有餘哀。
忽聞道人歸,鳥語山容開。
神光出寶髻③,法雨洗浮埃。
想見南北山,花發前後台。
寄聲問道人,借禪以為詼⑤。
何所聞而去,何所見而回⑥。
道人笑不答,此意安在哉。
昔年本不住,今者亦無來。
此語竟非是,且食白楊梅⑦。
注釋譯文
②道人:有道之人,這裡指辨才法師。
③神光:佛光。寶髻:靈隱寺西玉女峰,一石狀人,兩髻分明。
④法雨:佛法如雨滋潤灑布大地。
⑤詼:諧。
⑥何所聞而去,何所見而回:這兩句用典:三國時期,名士嵇康、向秀在樹下打鐵,權貴鐘會前往探視。嵇康、向秀沒有理睬,鐘會正欲離開,嵇康日:“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鐘會答曰:“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
⑦白楊梅:產於杭州南山,又稱聖僧梅。
創作背景
公元1073年(北宋熙寧六年)至公元1075年(北宋熙寧八年),作者蘇軾出任杭州通判,在此期間與杭州天竺寺僧人辨才禪師結交。辨才禪師是天竺寺的名僧,兼通戒律禪宗,曾經因故離開天竺寺,當他在次回到天竺寺時,蘇軾寫下該詩寄之。
作品鑑賞
這首詩的開篇四句“道人出山去,山色如死灰。白雲不解笑,青松有餘哀。”寫辯才法師離開寺廟後,山的顏色變得猶如死灰一般,沒有了光彩,天上的白雲也沒有了笑容,青松也是滿腹哀嘆。顯然青山不會瞬間變色,白雲也原本就不會笑,青松就更不會有什麼哀愁,這裡是賦予了青山、白雲、青松人的靈性,他們也因為辨才禪師的離去而感到不高興,其實是作者對禪師的離去感到不捨。該詩的第三、四聯“忽聞道人歸。鳥語山容開。神光出寶髻,法雨洗浮埃。”突然聽說禪師歸來,山色變得青翠,鳥語花香,佛光從山頂透出,法雨將塵埃洗淨,這是進一步地表達了作者對禪師讚美,以及聽聞禪師歸來後的喜悅之情。禪宗認為:“身心和宇宙本來就空無一物,辯才離開天竺寺後,山色如灰,白雲不笑,青松有哀;辯才回來後,鳥語山容開,法雨洗浮埃。在禪者的眼中皆為虛幻之象,因而道人是笑而不答的。這一問一答充滿禪機,所見何有。所聞何有,不往無來,還是品嘗這白楊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