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聚族而居
- 拼音:jù zú ér jū
- 出處:《故鄉》
- 含義:同族人聚集在一起居住
家族的由來,組成者歷史,
家族的由來
什麼是家族?古人曾解釋說,族是湊、聚的意思,同姓子孫,生相親愛,死相哀痛,時常聚會,所以叫族。這種解釋兜了一個並無實際意義的大圈子。其實,從字面上講,族是一個假借字,原指盛箭矢的袋子,把許多支矢裝在一起叫族(後來寫作“簇”),也叫束。用它來命名家族的族,就是許多家庭聚集在一起的意思。所以,家族是以家庭為基礎的,是指同一個男性祖先的子孫,雖然已經分居、異財、各爨,成了許多個體家庭,但是還世代相聚在一起(比如共住一個村落之中),按照一定的規範,以血緣關係為紐帶結合成為一種特殊的社會組織形式。要構成家族,第一必須是一個男性祖先的子孫,從男系計算的血緣關係消楚;第二必須有一定的規範、辦法,作為處理族眾之間的關係的準則;第三必須有一定的組織系統,如族長之類,領導族眾進行家族活動,管理族中的公共事務。不論哪個歷史階段、哪種具體形態的家族組織,這三個基本特點都是缺一不可的。
組成者歷史
家族又稱宗族、戶族、房頭,古書中又常常直接稱為族、宗,稱家族成員為族人、宗人。這些名詞在當時包含的範圍不很一致,也不很確定。有的學者企圖將家族和宗族這兩個名詞加以區別,提出五服之內為宗族,出了五服叫家族,這樣區分實在沒有必要,也不可能區分得了。
古代有所謂“三族”、“九族”的說法。按照漢朝人的解釋,以父族、母族、妻族為三族,或以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為九族,又或以上自高祖、下至玄孫的九代為九族。古代所謂“族誅”、“誅九族”,實是株連到同一高祖以下九代的所有族人,株連母族、妻族,則是法外用刑了。家族就是以血緣關係最親近的九族為核心的。至於母族、妻族,用於異姓。
原始社會的氏族,包括份系氏族和父親氏族,在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一種以血絛關係為紐帶結合而成的家族。不過氏族同我們所講的家族制度,有著原則的區別。氏族並不是以個體家庭為基礎結合起來的,並不都是一個男性祖先的子孫,並不具備後來在幾千年中存在和發展的那種家族制度的基本特點,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