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瑪爾塔錐尾鸚鵡

聖瑪爾塔錐尾鸚鵡

聖瑪爾塔錐尾鸚鵡(學名:Pyrrhura viridicata)是鸚形目鸚鵡科的鳥類。是一種非常罕見的高山鸚鵡,棲息於雲霧瀰漫的林區、涼爽又鄰接開闊地區的樹木生長線地帶,從1800米到2800米的高度都是其活動的範圍。通常都是成對或是小群體活動,有時候也會單獨行動。主要以種子、水果、堅果、漿果,特別是野生的黑苺等為食。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聖瑪爾塔錐尾鸚鵡
  • 拉丁學名:Pyrrhura viridicata
  • 別稱聖馬塔鸚哥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鳥綱
  • 鸚形目
  • 鸚鵡科
  • :錐尾鸚鵡族
  • :Pyrrhura屬
  • :聖瑪爾塔錐尾鸚鵡
  • 分布區域:哥倫比亞北部的聖瑪爾塔山
  • 命名時間:Todd, 1913
  • 英文名稱:Santa Marta Parakeet
  • 英文名稱:Santa Marta Conure
  • 保護狀況IUCN瀕危
外形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外形特徵

聖瑪爾塔錐尾鸚鵡身長25厘米;這種鸚鵡鳥體為綠色,額頭有一條細窄的紅色帶狀羽毛;頸部、喉嚨以及胸前的羽毛帶有細窄的紫棕色滾邊;耳羽為紫棕色;下腹部分布著不同程度的橘紅色;翅膀邊緣、翅膀彎曲的地方以及翅膀內側的覆羽為黃色,並點綴零星的分布些橘紅色的羽毛;主要飛行羽的覆羽為藍綠色;尾巴上方為綠色,內側為暗紅棕色;眼睛外圍有一圈白色的裸皮;鳥喙為蠟白色,虹膜為棕色。
聖瑪爾塔錐尾鸚鵡(圖2)聖瑪爾塔錐尾鸚鵡(圖2)

生活習性

聖瑪爾塔尾鸚鵡主要棲息於雲霧瀰漫的林區、涼爽又鄰接開闊地區的樹木生長線地帶,從1800米到2800米的高度都是他們活動的範圍。它們通常都是成對或是小群體活動,有時候也會單獨行動;個性膽小內向,都是在飛行的時候被看見,。在森林中活動的時候則會隱藏在濃密的枝葉間,利用身體的羽色當作掩蔽;有時候會在林中忽然冒出一小群,過了一會兒就整群忽然消失。如果受到驚嚇會整群飛起伴隨刺耳的尖叫,偶爾它們認為危險過去以後,還會再度回到現場;在白天偏好在遮蓬附近活動,非常活耀;在中午或是下午兩三點,喜歡停留在比較高的枝頭休憩,之後會回到比較低的地區覓食;有季節性遷移的習性,遷移的地點完全視食物充足與否。
聖瑪爾塔錐尾鸚鵡(圖3)聖瑪爾塔錐尾鸚鵡(圖3)
聖瑪爾塔尾鸚鵡主要以種子、水果、堅果、漿果(特別是野生的黑苺)等為食。

分布範圍

僅棲息於哥倫比亞北部的聖瑪爾塔山。
聖瑪爾塔錐尾鸚鵡(分布圖)聖瑪爾塔錐尾鸚鵡(分布圖)

繁殖方式

在野外的繁殖季大約為6月到9月,親鳥每年6月會在距離地面6米高的枯死樹洞中築巢,9月則會看見幼鳥,其他的資料均不詳。

種群現狀

聖瑪爾塔尾鸚鵡是一種非常罕見的高山鸚鵡,僅棲息於哥倫比亞北部的聖瑪爾塔山中的幾個小區域,不僅很少人知道,也無人繁殖飼養,哥倫比亞是南美洲國家中,唯一臨大西洋與太平洋的國家。持續四十多年越演越烈的內亂加上走私販毒情況猖獗,使得哥倫比亞的政經情勢以及生態保育狀況一直非常惡劣。由於哥倫比亞境內種植古柯植物的情況非常嚴重,為了徹底掃蕩古柯鹼這種毒品,因此政府當局大量的使用廣效性除草劑來大幅消滅古柯植物,結果不僅無法徹底消滅種植古柯,反而將許多珍貴而且稀有的熱帶雨林植物一併殺死,造成哥倫比亞某些區域,例如安第斯山北部、以及聖瑪爾塔山的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破壞,地表缺乏植物覆蓋導致泥土不斷被腐蝕、也缺乏小水塘和水源等重要的生態補給點;此外,大量的使用廣效性除草劑也使得許多動物賴以維生的植物枯死、鳥類築巢以及棲息的樹木消失,也沒有樹木提供果實以及昆蟲供他們食用,造成許多僅棲息於當地的珍稀動物陸續絕種,面臨很大的危機。聖瑪爾塔尾鸚鵡所棲息的地區幾乎完全都被古柯植物所包圍,因此它們也成為當地使用除草劑消滅古柯的頭號犧牲者,原本數量很多的聖瑪爾塔尾鸚鵡,因為賴以維生的樹木、植物以及食物全都消失了,數量因此驟減,聖瑪爾塔山僅剩下不到15%的原生性植被,加上當地農民放火燒地,不斷濫墾未被開發的林地種植作物、放牧飼養牲畜等等,都使得聖瑪爾塔尾鸚鵡的生存更加艱困,估計聖瑪爾塔尾鸚鵡全球僅剩下4000隻以下,急需保育人士伸出援手。
聖瑪爾塔錐尾鸚鵡(圖4)聖瑪爾塔錐尾鸚鵡(圖4)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2010年鳥類紅色名錄——瀕危(EN)。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