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歷史
真福約翰·紐曼在1845年改宗加入天主教,在伯明罕建立了司鐸祈禱會(Oratory),並興建了教堂,奉聖斐理伯·內利為主保聖者。腓特烈·威廉·法伯等其他改宗者則在查林十字(Charing Cross)附近建立了倫敦司鐸祈禱會。1852年11月,他們耗資一點六萬英鎊購買了當時還是半農村的西郊一塊3.5
英畝的土地。最初是一個小聖堂,不久興建臨時教堂,兩者都是由 J. J. Scoles設計。1874年發起捐款,用於建造一所教堂。
建築
布朗普頓聖堂的建築師赫伯特·格里布爾,時年29歲,1876年3月贏得設計競賽。教堂於1860年6月奠基,1884年4月16日新教堂祝聖。穹頂完成於1895年,高達200英尺(61米),是倫敦第二大羅馬天主教教堂,僅次於威斯敏斯特主教座堂(1903年)。
布朗普頓聖堂為義大利文藝復興風格,它有大理石的圓柱和祭台欄桿,一個巨大的拱形圓頂,馬賽克,木雕和石雕。此外,還在1895年從錫耶納主教座堂收購了12使徒的雕像。在室內裝飾是由義大利建築師完成於1927至1932年,成本超過估計的三萬一千英鎊。
禮儀
使用莊嚴及合適之禮儀,是英國的司鐸祈禱會的傳統。每日均有以拉丁文主持的彌撒。禮儀方面,除了梵蒂崗第二次大公會議後之禮儀(現稱為Ordinary Rite),每日亦有特倫多禮儀(Tridentine Rite)之彌撒。
音樂
倫敦司鐸祈禱會一直堅守傳統羅馬宗之禮儀。每逢主日及必守聖日,均有隆重拉丁文彌撒及晚禱。聖誕節、聖周及復活節之禮儀,通常都吸引很多教友。為了配合禮儀,倫敦司鐸祈禱會之司鐸建立了一支以專業音樂家組成的音樂團隊,帶領三個合唱團提供禮儀音樂。
倫敦司鐸祈禱會合唱團
倫敦司鐸祈禱會合唱團(The London Oratory Choir)是一支全專業之成年室樂合唱團,於聖堂之主要禮儀(包括主日及主要聖日之隆重拉丁文彌撒及晚禱)提供禮儀音樂。至1854年倫敦司鐸祈禱會在現址成立迄今,倫敦司鐸祈禱會合唱團一直被視為國際知名之合唱團,尤其演唱傳統羅馬宗禮儀音樂,包括文藝復興時期之複式音樂,及古典時期維也納派之彌撒曲。以下是近年曾任音樂總監一職之人物:Henry Washington (1935–1971)、John Hoban (1971–1995)、Andrew Carwood (1995–1999)及Patrick Russill (1999至今)。
倫敦司鐸祈禱會兒童合唱團
倫敦司鐸祈禱會兒童合唱團(The London Oratory Junior Choir)於1973年,由前音樂總監John Hoban成立。 除了每周主日之英語彌撒,及周二之聖體降福外,該合唱團亦活躍於其他音樂活動。例如屢次於英國廣播公司主辦“夏日逍遙遊”音樂會(BBC Proms)登台。另外,只1979年,英國皇家芭蕾舞團製作的《胡桃夾子》,該合唱團一直提供兒童合唱部分。至1984年,Patrick Russill為該團指揮。由2005年至今,Charles Cole為該團指揮。
管風琴
倫敦司鐸祈禱會有深厚的管風琴傳統。曾任風琴師的包括:Ralph Downes (1936–1977)、 Patrick Russill (1977–99) 、 John McGreal (1999-2011),及Matthew Martin (2011至今)。該管風琴總共有45個音栓、3個鍵盤及腳鍵盤,由著名風琴廠J. W. Walker & Sons Ltd,於1952至1954年間,根據Ralph Downes之設計建造。此風琴為倫敦首座新古典式(Neo-classical)教堂風琴,亦被視為二次大戰後,英國其中一座最好之管風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