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墓教堂

聖墓教堂

聖墓教堂,又稱“復活大堂”,耶穌墳墓所在地,基督教聖地,耶路撒冷基督教大教堂之一。位於以色列東耶路撒冷舊城。聖墓教堂是耶穌基督遇難、安葬和復活的地方。

聖墓教堂建於巴勒斯坦中部的耶路撒冷是世界著名的歷史古城,在這座有4000年歷史的城池上,刻滿了征戰和興亡的印記。傳說耶穌被害前,就是沿著“受難之路”背負著沉重的十字架,一步步艱難地走向刑場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聖墓教堂
  • 外文名:Sanctum Sepulchrum/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re
  • 別名:復活大堂
  • 地理位置:巴勒斯坦中部的耶路撒冷
  • 榮譽:耶穌釘死在十字架上的地方
  • 地位:耶路撒冷基督教大教堂之一
  • 屬於:天主教、東正教、亞美尼亞教會
地理位置,城市背景,城市構造,相關介紹,概況,教堂歷史,漫遊聖墓教堂,

地理位置

城市背景

據統計,它先後遭受過各國的征服共達37次之多。這座古城特別以濃厚的宗教情調著稱。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各自根據自己的宗教傳聞,尊它為聖城。猶太教把耶路撒冷一貫看作是他們的宗教中心以及他們頂禮和思慕的所在,為了保持城市的聖潔,猶太教法典甚至嚴格規定,除玫瑰花外,不得在城內有其他的花園。基督教徒則認為這裡是救主耶穌釘死在十字架上的地方,是他一生傳教的主要活動場所。伊斯蘭教則相傳耶路撒冷是先知穆罕默德從這裡騎飛馬直上七重天,接受天啟的神聖地點。三教奉一城為聖地,使耶路撒冷在全世界處於獨一無二的地位。在歷史的長河中,許多邦國的興亡、民族的攻戰、宗教的紛爭,在這裡深深地糾結在一起,直到今天還沒有平息。
聖墓教堂聖墓教堂
聖墓教堂聖墓教堂
聖墓其實是一個石洞,稍為狹小,不足2米寬。據傳,這裡原本是貴族約瑟夫購買的墓地,當年他因敬仰耶穌基督,而把自己的墓地捐獻出來埋葬耶穌。耶穌基督在世的時候說自己死後的第三天要復活(馬太福音17章22至23節:耶穌說:人子被交在人的手中,他們要殺害他。然後被殺之後,在第三天他要復活)。
在第三天的早晨,抹大拉的瑪麗亞和雅各的母親馬利亞並撒羅米,買了香膏、要去膏耶穌的身體。去到墓地的時候,看見洞門的石頭被人滾開了,他們進去墓室,發現耶穌基督的身體不見了。瑪麗亞就在洞門口哭泣,因為瑪麗亞以為耶穌的身體被人盜去了。在瑪麗亞低頭哭泣的時候。突然有兩位天使站在瑪麗亞的後面對瑪麗亞說:為甚么在死人中找活人呢?他不在這裡、已經復活了.當記念他還在加利利的時候、怎樣告訴你們說、人子必須被交在罪人手裡、釘在十字架上、第三日復活。
早在公元前18~19世紀的埃及文獻上,就出現了耶路撒冷的最早記載。迦南人曾把它定為王城。統一猶太人各部落的大衛王(公元前1013~前973年),建立了希伯來統一王國,定此為都,開始了猶太人的興盛時代。相傳以睿智著稱的所羅門王(公元前973~前930年)在位時,它更成為猶太人的“黃金時代”的標誌。統一的王國分裂後,耶路撒冷繼續成為分立的猶太王國的京都。公元前586年,巴比倫攻下耶路撒冷,全城被夷為平地。此後波斯、馬其頓、托勒密、塞琉古的統治旗幟先後在城中飄揚。公元1世紀,基督教出現。公元70年,羅馬攻下耶路撒冷,城市又一次被毀。以後,這裡成為基督教的著名中心。公元7世紀,伊斯蘭教興起,耶路撒冷轉入穆斯林的管轄之下。十字軍東征時,曾於1099年,攻占耶路撒冷,建立了延續近一個世紀的耶路撒冷王國。1187年,穆斯林擊敗十字軍,收復耶路撒冷。從16世紀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它處於奧斯曼帝國的統治之下。
聖墓教堂地圖聖墓教堂地圖
經過兩千多年的歷史變遷,阿拉伯人成為耶路撒冷的主要居民。但自近代以來,猶太人又陸續遷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聯合國大會於1947年通過決議,巴勒斯坦以、阿分治。次年5月,以色列建國。第一次阿、以戰爭同時爆發。戰後,耶路撒冷分東西兩區,以色列占有西區,約旦控制東區。1967年第三次阿以戰爭爆發,以色列進占東區。1980年7月,以色列議會通過法案,定耶路撒冷為以色列“永恆的和不可分割的”首都。國際社會對以色列的這一作法一直表示譴責。

城市構造

耶路撒冷的城市構造不是很複雜,人口為42.4萬(1982年),面積109平方千米。它的西部是19世紀起逐步建立的新城,多為現代建築。以色列的總統府、議會大廈等都設立在這裡。東部面積為西部的兩倍,其中包括城牆環繞,集中了主要古代聖跡的老城在內。
耶路撒冷老城為四邊形,每邊約長900米。它是大衛王所築的城池的延續,但因戰火頻起,歷經興廢,先後重修18次之多。據信大衛王所築城在今老城稍南。現有城牆乃是400年前奧斯曼蘇丹蘇萊曼時代所建,但很大部分利用了所羅門王的舊城遺址,老城內根據宗教區分:東部有穆斯林區,西北部有基督教區,東南部有猶太區,西南部有亞美尼亞區。

相關介紹

概況

聖墓教堂(拉丁語:Sanctum Sepulchrum),東正教稱之為“復活教堂”(希臘語:Ναός της Αναστάσεως;阿拉伯語:كنيسة القيامة‎;亞美尼亞語:Սուրբ Հարություն;英語: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er)是耶路撒冷老城城內的一所基督教教堂。許多基督徒認為,教堂的基址即是《新約》中描述的耶穌基督被釘死的地方,即各各他的所在之處,而且據說耶穌的所謂“聖墓”也在其中,他們因而對此地頂禮膜拜。從西元4世紀開始,教堂即已成為一處朝聖的重要目的地。時至今日,教堂是耶路撒冷牧首的總部,而建築本身則由三個教會(拉丁禮羅馬天主教會、亞美尼亞使徒教會、希臘正教會),六個宗派(羅馬天主教會、希臘正教會、亞美尼亞使徒教會、敘利亞正教會、衣索比亞正教會、科普特正教會)共同管理。
聖墓教堂入口聖墓教堂入口

教堂歷史

教堂處在耶路撒冷,就有著和其城市同樣的悠久歷史,處在基督教區的聖墓大堂,乃是基督教的最著名的聖地。相傳耶穌的墓就在這裡。據《聖經》記載,基督教救世主耶穌傳教時,遭祭司和貴族所嫉恨,被猶太教當局拘捕,送至羅馬總督彼拉多處,後判為釘死在十字架上。耶穌死後3天復活,40天后升天。4世紀初,羅馬君士坦丁大帝的母親希拉娜太后巡遊至耶路撒冷,下令在耶穌蒙難和埋葬處,建造一座教堂,即後來的聖墓大教堂。因大教堂地基一部分為耶穌墓地,故奉聖墓大教堂為聖堂。這一巍峨的建築分為三部分,包括墓上的復活教堂、宏偉的長方形的受難教堂和岩石上的十字架。614年大教堂遭火燒毀,後經修建。11世紀初,大教堂被拆,後經拜占庭皇帝下令重建。12世紀,十字軍入耶路撒冷城,將此改建成一座羅馬式長方形教堂。聖墓大教堂中央大廳中的石碑,象徵著人們視為聖城的耶路撒冷。大教堂中具有許多傳說性的神聖遺蹟、遺物和遺址。基督教徒不分教派和所屬教會,都將耶路撒冷奉為聖地。大教堂的一部分為東正教耶路撒冷主教的主教座堂,另一部分為天主教方濟各會所據有;科普特教會、敘利亞教會和亞美尼亞教會也各據堂中一部分。耶穌母親聖瑪利亞的誕生處也距此不遠,十字軍在那裡建有聖安妮教堂。
教堂里懸掛著的釘著耶穌的雕像教堂里懸掛著的釘著耶穌的雕像
聖墓教堂所在地原是哈德良時期修建的一座阿芙羅狄蒂神廟。君士坦丁大帝皈依基督教後,曾派其母親海倫娜(Helena)前往巴勒斯坦查訪聖跡。據稱海倫娜除發現耶穌受難的十字架(TrueCross)外,還將此地確認為耶穌受難地。公元335年由君士坦丁大帝修建的其實是三個彼此相連的教堂,分別位於三處不同的聖跡之上:一座長方形廊柱大廳教堂(Matyrium),圍繞RockofCalvary的廊柱中庭(Triportico),和一座圓形大廳(Anastasis,意為“復活”)。圓形大廳中央,是海倫娜發現的安葬耶穌的洞穴遺址。洞穴周圍的岩石全被削去,聖墓則被圍在一個被稱為Edicule(意為“小房子”)的建築內。圓形大廳的穹頂直到公元4世紀末方才完工。

漫遊聖墓教堂

聖墓教堂因為基督教主要分為七個教派,其中希臘東正教派、亞美尼亞教派和羅馬天主教主要瓜分了聖墓教堂的各個財產。由於教派紛爭厲害,爭鬥不止,1757年國際仲裁組織判定,以當時爭端發生時的範圍為永久範圍,接近於是個停火協定。教堂內每一釘子、蠟燭、石頭都登記在案,分歸各個教派所有,還有些是共管區。
從教堂正門望去,前面的院子是屬於希臘東正教的,而通往前院的樓梯屬於亞美尼亞教派。
教堂外部的樓梯教堂外部的樓梯
關鍵是樓梯最後一級台階是屬於院子的延伸部分還是樓梯,兩派爭執從未停止,甚至在1920年有2位教士因此被殺。而二樓窗戶外的梯子則是亞美尼亞教派近150年前放置的。
教堂外部已是這樣,教堂內更是變本加厲,基本整個就是一個搶地盤運動,到目前為止還毫無休止的跡象。各派長年爭鬥的結果就是聖墓教堂大門的鑰匙是掌管在一個阿拉伯望族手中,每天早晨由阿拉伯少年負責打開大門。在耶路撒冷,什麼樣的神奇都有可能。
進入聖墓教堂,右轉踏上樓梯,就奔向了當年耶穌被釘上十字架的各各他山。當年的占領者羅馬人都選擇地勢高的地方處死犯人,這邊算是耶路撒冷的一個高處。當年人們是爬山,現 在人們改走樓梯了。
苦路的第十、十一、十二站都是緊挨著的,其中第十和十一站是屬於羅馬天主教會,就是兩幅壁畫,分別說的是耶穌被剝去衣服,然後釘上了十字架。
遊人撫摸聖墓教堂里耶穌墓上的大理石遊人撫摸聖墓教堂里耶穌墓上的大理石
第十二站是耶穌被豎立在十字架上,然後斷氣的地方,屬於希臘東正教。一個祭壇,上方是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的模型,下方有個耶穌像,像前的一個大理石的圓孔,說是當初豎十字架的孔。無數虔誠的教徒排著長隊來摸這個孔,把整個的各各他山都站滿了。
從各各他山望下看,聖墓教堂進門處,一塊紅色的大理石安放中間。裡面寫著耶穌是周五早上9點被釘上十字架的,到中午時分天完全都黑了,下午三點的時候,耶穌大聲叫喊神後就斷氣了。這是人民民眾都相信了耶穌真的是主的兒子,是來拯救他們的彌賽亞。於是人們把他從十字架上解下來,安放在這塊大理石上塗抹膏油,準備安葬。
大理石後面牆上的壁畫上詳細描繪了當時的情景。有許多虔誠的教徒,把信物放在大理石上擦拭,然後帶回家供奉起來。更多的人則是長時間跪下親吻這塊說是浸透著耶穌的血的石頭。
從第十三站往左,又是一處無數信徒排隊的地方,門口的希臘東正教士嚴肅守衛著。這就是苦路的最後一站——耶穌墓。說當時耶穌被安葬於此,三天后就是從此處復活的。裡面還有當初墓上的大理石,人們排隊就是進去摸一下那塊原物。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