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土望君歸”由 “望君歸玉璽”、“中原聖土”、“中原覽聖圖基座”三部分組成。
創意與設計,重要文化交流活動,
“望君歸玉璽”印紐為天安門華表上的“望君歸(龍太子)”,造型雄偉、形態慈祥,玉璽篆刻“復興”二字,帶有祈盼中原崛起之意;下部為圓形基座,形式創意來源於客家人的典型建築“土樓”;基座“中原覽聖圖”由人文始祖三皇五帝、母親河黃河、河圖洛書、甲骨文、姓氏盤、古城池等中原最有代表性的文化符號繪製而成,神聖、莊嚴、厚重;望君歸基座內置聖土盒,由金色絲袋盛裝著在淮陽太昊陵、新鄭軒轅故里等九市、縣始祖文化聖地採集的“中原聖土”原質土壤。
創意與設計
根據河南是全球一百多個國家一億二千萬客家人祖根地的歷史文化資源,河南省客家聯誼會、河南省客家文化發展公司等於2009年10月26日---12月5日發起了旨在“勾畫全球客家人回歸中原之路”的“世界客家播遷路”全球文化交流活動和“採集中原聖土,打造文化標誌-聖土望君歸”活動。活動受到國務院僑辦、中國僑聯、河南省委領導的重視和支持,得到了河南省淮陽、新鄭等九個始祖聖地政府以及福建、廣東、香港、台灣、澳門等20多個省市、地區客家人祖根地、居住地的政府以及海內外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華人社團、客屬社團的回響和支持。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採集中原聖土”及“中原尋根之旅”等活動分別在河南省的9個文化聖地和台灣寶島舉行了莊嚴、神聖、熱烈的傳統儀式和尋根活動。河南省及有關市、縣的主要領導,歷史、文化、旅遊、藝術等各界知名人士;泰國、德國、加拿大等國駐華使節和各地民眾十多萬人分別參加了系列活動,並獲得圓滿成功,在海內外造成轟動的社會影響。
世界客家播遷路活動組委會在“採集中原聖土,打造文化標誌”成果的基礎上,邀請、組織海內外著名工藝、歷史、文化專家張海、二月河、王立群、肖紅、蔣曄、許順湛等一批專家參加了“聖土望君歸”的論證、研製、開發、設計工作;組成了由肖紅、吳元全、許順湛以及省社科院等單位歷史、文化、藝術專家組成的創作班子,根據中原文化的屬性,共同研製開發出了“聖土望君歸”標誌性紀念物。
重要文化交流活動
2009年12月14日,“聖土望君歸001號”由時任河南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徐光春、孔玉芳部長、曹維新秘書長等省委領導代表河南人民贈送給世界客屬總會總會長吳伯雄,作為獻給台灣同胞、客家鄉親的一份美好祝願。
2010年11月30日,世界客屬第23屆懇親大會閉幕晚會上,世界客家播遷路活動組委會名譽主席,河南省十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賈連朝、河南省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林先齋,共同將“聖土望君歸”贈送給世界客屬第23屆懇親大會組委會主任、中共河源市委書記陳建華和河源市市長劉小華。
2010年12月2日在香港展覽中心舉行的2010客家文化節開幕式上,由世界客家播遷路活動組委會副主席林雪梅、司馬眾志、林健代表河南人民向本屆香港客家文化節籌委會主席、著名客家領袖何志平先生贈送了 “聖土望君歸”。 中央人民政府駐港聯絡辦公室、外交部駐香港公署、香港民政事務局等政府領導及曾憲梓大紫荊勛賢、劉皇發大紫荊勛賢、田家炳大紫荊勛賢等著名客家首領共同出席了本次“聖土望君歸”交接儀式。
籌委會主席何志平教授盛讚河南省所打造的“聖土望君歸”堪稱客家神器,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稱其打造過程是一個偉大的創舉,將會為中原文化的傳承做出卓越的貢獻,並表示將把它供奉在客家的神聖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