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大師文匯》是2012年華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釋教之來中土,逾二千年矣。自漢迄唐,歷千年而與中華文化相融。後世或徑稱“中國佛教”,實則異域文化“中國化”成功之範例。《聖嚴大師文匯》為現代高僧聖亞大師著作的精選集,分為住持禪宗語錄、一吼堂文集、講演錄、一吼堂詩集、佛經講義幾個部分,以暢述百年佛教之衰而興,追憶先賢理行之艱以韌;感國家之昌明,證佛法之廣被。
目錄
菩薩戒指要 自序 傳統戒律與現代世界 從三聚淨戒論菩薩戒的 時空適應 一、佛戒的起源 二、菩薩戒的重點及其人間性 三、由約而繁的菩薩戒 四、彈性的三聚淨戒 五、涵攝的三聚淨戒 六、既難且易的三聚淨戒 七、由易而難的三聚淨戒 八、有收有放的三聚淨戒 九、結論 十善業道是菩薩戒的共軌 一、前言 二、十善法與大小乘 諸經論 三、十善是世間善法的常軌 四、十善與五戒都是佛法的正道 五、十善是世間善業道也是出世間無漏道 六、由十善正行道而成為十善律儀戒 七、十善依據五戒四波羅夷而做適應性的調整 八、消極的十善法升華為積極的菩薩行 九、十善是凡聖同歸大小兼備的菩薩戒法 十、以十善法為菩薩戒是印漢藏諸大論師的共識 十一、結論 明末的菩薩戒 一、梵網菩薩戒的源流 二、雲棲襪宏的菩薩戒 三、蕅益智旭的菩薩戒 四、其他三位菩薩戒 學者 明末中國的戒律復興 一、前言 二、明末戒律的著作 三、明末的在家戒 四、明末的出家戒 五、明末的受戒法 六、明末的戒律環境 適應時空的菩薩戒會 勉勵“萬行菩薩”都受菩薩戒 附錄一 傳授菩薩戒儀范 附錄二 菩薩戒會誦戒儀 附錄三 傳授幽冥戒儀范 印度佛教史 序 第一章 緒說 第一節 印度及其人民 第二節 印度的宗教 第三節 印度的哲學 第二章 釋迦世尊 第一節 釋尊的時代背景 第二節 釋尊的降生與成道 第三節 轉法輪 第四節 釋尊的教團及行化 第三章 原始佛教與三藏聖典 第一節 原始佛教 第二節 王舍城結集 第三節 毗舍離城結集 第四節 初期的聖典 第四章 阿育王與大天 第一節 阿育王的事功 第二節 部派佛教與大天 第五章 部派佛教的分張 第一節 分系及分派 第二節 部派的思想 第六章 大眾部及有部的教義 第一節 兩個根本部派 第二節 阿毗達磨的發達 第三節 《俱舍論》概述 第七章 阿育王以後的王朝及佛教藝術 第一節 王朝的興替 第二節 迦膩色迦王與佛教 第三節 印度的佛教藝術 第八章 初期的大乘佛教 第一節 大乘佛教的根源 第二節 初期大乘的興起 第三節 大乘初期的經典 第九章 龍樹系的大乘佛教及其後的經典 第一節 龍樹菩薩 第二節 龍樹的後繼者 第三節 龍樹以後的大乘經典 第十章 無著系的大乘佛教 第一節 無著菩薩 第二節 世親菩薩 第三節 世親以後的諸論師 第十一章 笈多王朝及其後的佛教 第一節 笈多王朝的佛教 第二節 伐彈那王朝的佛教 第三節 佛教與外道的交涉 第十二章 從密教盛行到近代佛教 第一節 密教的淵源 第二節 密教的興亡 第三節 印度的近代佛教 學術論考 上篇 教理 天台思想的一念三千 密教之考察 禪的本質 禪與禪宗 淨土思想之考察 中國佛教以《法華經》為 基礎的修行方法 下篇 論考 和尚與僧伽 正法律中的僧尼衣制及其上下座次 近代的佛教學 今日的台灣佛教及其面臨的問題 中國佛教藝術的價值 從佛教的觀點談科學 印順長老的護教思想與現代社會 現代台灣佛教的學術研究 佛教與中國文化 戒律與人間淨土的建立 人間佛教的人間淨土 佛教藝術的承先啟後 中國佛教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