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耿忠心效桑梓:王竹溪的人生與學術生涯

耿耿忠心效桑梓:王竹溪的人生與學術生涯

基本介紹

  • 書名:耿耿忠心效桑梓:王竹溪的人生與學術生涯
  •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 頁數:333頁
  • 開本:32
  • 品牌:電子工業出版社
  • 作者:海燕
  • 出版日期:2013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121200082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專業推薦,媒體推薦,名人推薦,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耿耿忠心效桑梓:王竹溪的人生與學術生涯》的傳主王竹溪先生既是一位博古通今、學識淵博的物理學家,又是數學家、翻譯家、文字學家和教育家。他的一生,可謂著作等身,聞名中外,是北大物理五大宗師之一,是若干位學術名流的導師。《耿耿忠心效桑梓:王竹溪的人生與學術生涯》發表於美國《物理化學雜誌》,成為中國物理學家與生物學家結合的典範。美國植物生理學家克拉默評論此文“已遠遠超越其時代……並顯示出對這個問題的理解高於同時代的任何其他論又”。

作者簡介

海燕,1974年出生於“三袁故里”——湖北省公安縣,1994年畢業於湖北省航天工業學校電子技術專業,1998年通過自學完成大專學業,先後從事過辦公室文案、報刊編輯等工作,業餘時間從事文學創作。自幼酷愛文學、書法,有百餘篇文章刊登於各大報刊與網站。現為湖北省宜都市作家協會會員、宜都市書法家協會會員、宜都市殘聯第五屆主席團委員,也是殘疾人文學創作群體“心靈史詩”團隊成員。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為一位著名的物理學家,百科壘書式的人物作傳,其難度可想而知。作者付出超越常人的艱辛努力編撰而成的這部傳紀,不僅介紹了傳主的生平閱歷、科學成就、深遠影響,還論述了時代風雲的複雜變幻、理論物理學的發展歷程及傳主獨特的人格魅力。一冊在手,王竹溪高大而生動,完整而豐滿的形象,宛在目前。——曾紀鑫(國家一級作家,中國作協會員)
海燕以一個殘疾之軀,完成了這部書稿,其情其狀,著實令人感佩。他憑藉著海量的時間,海量的資料和海量的考察走訪,然後在傳主嚴謹務實的學風、百折不撓的求索精神感召下,完成了這種在外人看來幾乎不可能完成的寫作。——杜鴻(中國作協會員,21世紀新生代代表作家)
這是一部優秀的勵志類作品,尤其是在科學發展、社會進步的今天,百科全書式學者王竹溪的人生軌跡更值得當代國人認真學習和研讀。作者做了一件好事,而且傳記資料翔實,語言通暢,是一部讓讀者終生受益的作品。——甘茂華(中國作協會員。著名詞作家)

名人推薦

為一位著名的物理學家、百科全書式的人物作傳,其難度可想而知。作者付出超越常人的艱辛努力編撰而成的這部傳記,不僅介紹了傳主的生平閱歷、科學成就、深遠影響,還論述了時代風雲的複雜變幻、理論物理學的發展歷程及傳主獨特的人格魅力。一冊在手,王竹溪高大而生動、完整而豐滿的形象,宛在目前。
——曾紀鑫(國家一級作家,中國作協會員)
海燕以一個殘疾之軀,完成了這部書稿,其情其狀,著實令人感佩。他憑藉著海量的時間、海量的資料和海量的考察走訪,然後在傳主嚴謹務實的學風、百折不撓的求索精神感召下,完成了這種在外人看來幾乎不可能完成的寫作。
——杜鴻(中國作協會員,21世紀新生代代表作家)
這是一部優秀的勵志類作品,尤其是在科學發展、社會進步的今天,百科全書式學者王竹溪的人生軌跡更值得當代國人認真學習和研讀。作者做了一件好事,而且傳記資料翔實,語言通暢,是一部讓讀者終生受益的作品。
——甘茂華(中國作協會員,著名詞作家)

圖書目錄

第一章三袁故里 堅實根底
(一)潭子灣旁 清貧家世
(二)年幼志高 惜時如金
(三)強烈求知 苦練書法
第二章江城滬上 博覽群書
(一)省城求學 積極上進
(二)醉心珠算 初識物理
(三)養病自學 博聞強記
(四)武大預科 強烈求知
(五)麥倫書院 精勤不倦
第三章清華歲月 自強不息
(一)雙喜臨門 選擇清華
(二)初習土木 終定物理
(三)清華同窗 相處甚洽
(四)物理系同學
(五)葉企孫師 清華物理
(六)量子物理 閱讀經典
(七)閱讀論文 獨特之法
(八)周培源師 得意弟子
(九)碩士論文 劍橋之門
第四章劍橋深造 融合中西
(一)狄拉克推薦 師事福勒
(二)繞道蘇聯 奔赴劍橋
(三)中國同學 相處情深
(四)狄拉克之 於物理學
(五)福勒其人 福勒學派
(六)求真之論文
(七)求善與求美之論文
(八)嚴謹之論文
(九)細緻務實之論文
(十)博士學位之論文
(十一)統計物理 前沿難點
(十二)東西文化 理念融合
第五章西南聯大 剛毅堅卓
(一)受聘聯大 返回祖國
(二)伉儷情深 共渡難關
(三)授業聯大 貢獻卓越
(四)教學之外 醉心科研
(五)主持討論 舉辦演講
(六)指導學生 學術研究
(七)高瞻遠矚 助徒擇業
(八)超晶相變 精深研究
(九)熱力學研究之勒夏特列原理
(十)熱力學研究之高級相變
(十一)熱力學研究之范氏氣體的性質
(十二)熱力學研究之平衡與穩定的理論
(十三)開創論文 名震後世
(十四)淡泊明志 寧靜致遠
第六章祭父尊師 柳浪集賢
(一)回歸故里 祭奠慈父
(二)拜謁恩師 永留佳話
(三)柳浪集賢 熱心科普
(四)探親訪友 情留故里
第七章迎接光明 走出書齋
(一)執教清華 迎接光明
(二)走出書齋 投身世外
第八章燕園歲月 默默奉獻
(一)《熱力學》的誕生
(二)《統計物理學導論》的誕生
(三)與郭敦仁合著《特殊函式概論》
(四)關於量子力學的珍貴手稿
(五)傑出論文與鮮為人知的工作
第九章“文革”歲月 坎坷前行
(一)“文革”磨難 安之若素
(二)意外喜訊 會見高徒
(三)外事科研 兩不相誤
(四)名人難做 束氏效應
第十章先生之風 山高水長
(一)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二)教學之外 真誠關懷
第十一章象牙塔外 貢獻卓著
(一)物理學會 物理學報
(二)物理學名詞
(三)《中國大百科全書物理學》
(四)科學愛好者大型座談會、全國科學大會
(五)有關成立理論物理所之建議
第十二章文化瑰寶 字書巨匠
(一)語言文字之概述
(二)發明漢字檢索機器化新方案
(三)編纂《新部首大字典》
(四)出版及評價
第十三章晚年歲月 風骨彌堅
(一)國庫券、西服、籃子
(二)為了行人
(三)葉企孫師
(四)夙願
第十四章巨星隕落 業績永存
(一)辭世
(二)紀念
結束語
附錄一王竹溪生平大事年表
附錄二王竹溪主要論著
附錄三相關名詞術語解釋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後記

生長在“三袁故里”、“魚米之鄉”湖北省公安縣,我心中倍感自豪,因為“三袁”,更因為王竹溪先生。
在我兒時的印象中,離我故里不遠的松西河在堤邊蜿蜒流過,每至假期,與夥伴們到堤上去玩,瀏覽松西河兩岸恬靜而樸素的風光。記得上國小一年級的時候,我右眼突然失明,經公安縣南平醫院檢查診斷為視神經萎縮,當時這種病是絕症,不可能醫治。左眼尚可,視力約為1.5。右眼的失明在我幼小的心靈里留下了陰影,但學習成績尚好。
1985年,我隨父親遷至宜都市枝城鎮。1987年,在宜都市枝城鎮西湖中學上初一的我,在右眼失明的情況下,左眼因使用過度,視力急劇F降,約為O.5。當時,親朋好友均勸我輟學回家,但周恩來總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理念早已深入我心。我認為不讀書是不行的。在同學和老師們的幫助下,我以較好的成績考入了湖北省航天工業學校,從事電子技術專業的學習,同時,因對書法的愛好,受訓於河北石家莊文學藝術函授中心。國中時代,我己從語文課本之課文《滿井遊記》中得知“三袁”之名,為故鄉出了這樣偉大的文學家而倍感驕傲與自豪。1990年,我第一次閱讀到了有關王竹溪教授的相關資料。資料來源於湖北省公安縣政協主編的《公安文史資料》第二輯。當時我在湖北航校就讀。學生時代對傳記文學極感興趣的我,對這位出自故鄉的偉大科學家,心中充滿了敬意。從此留心收集有關王竹溪先生的資料。
1990年10月參加工作後,每次回公安,我都不忘查閱《公安縣誌》,以了解有關王竹溪先生的更多信息。隨著資料掌握得越來越多,我對這位百科全書式學者所具備的驚人學識與高尚品德也愈加敬佩。
2005年9月,我非常榮幸地恭讀了公安縣政協主編的《王竹溪傳》,隨後與該書主編之、原公安縣政協文史委員會主任張遵明先生建立了聯繫。2008年,我又仔細恭讀了王竹溪教授的學生、原中國核物理學會常務理事、原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教授王正行所著的《嚴謹與簡潔之美——王竹溪一生的物理追求》,隨後就書中的一些問題向王正行先生請教。至此,一代物理學巨匠王竹溪的人生經歷與學術生涯在我心目中有了較為完整的印象。
其後,我通過圖書館所藏書籍及網際網路等不同渠道,讀到了王先生更多的文章和著作,如他發表在《物理學報》上的文章、他在《科學家談數理化》書籍上的文章、他在物理所建所時與郝柏林合著的文章,他與湯佩松合作的有關植物細胞吸水的開創性論文、他的《熱力學》和《統計物理學導論》等著作,不一而足。這些文章和著作大大拓展了我的知識範圍,同時為我的寫作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閱讀《王竹溪傳》與《嚴謹與簡潔之美——王竹溪一生的物理追求》兩本書後,我對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與兩位作者進行了交流。《王竹溪傳》一書內容顯得較單薄,因校對方面的原因出現了一些錯誤,同時缺乏對王竹溪先生學術生涯方面的敘述:《嚴謹與簡潔之美——王竹溪一生的物理追求》一書對王先生學術生涯敘述甚詳,但缺乏王先生工作與生活方面的進一步敘述,在反映王先生學術生涯時,極缺原始資料,如王先生之典型的具有代表意義的著作,使讀者不能從更深層次、從更廣泛意義上理解王先生之道德風範與科學貢獻。自此,我萌生了為王先生寫一部完整反映其人生經歷與學術生涯的書的念頭。這在當時有些狂妄。首先,王先生是百科全書式學者,為其寫書,需要參考諸多的資料與書籍,以我之能力與知識水平似乎有點望塵莫及;其次,自己寫作經驗欠缺,似乎難以擔此大任;再次,時間上似乎難以安排,因我不是專業作家,沒有固定的時間從事寫作;最後,我身有殘疾(視力殘),以此境況寫作似乎顯得更為困難。
但我有個習慣,一個目標既已確定,就會不惜一切代價地去完成它。因此,我下定決心,儘快行動。
我與原公安縣政協文史委員會主任、《王竹溪傳》的作者之一張遵明先生進行了積極聯繫,並數次登門拜訪,非常榮幸地閱讀到了王先生的《特殊函式概論》及《新部首大字典》等名著,還有幸拜讀了王先生的親筆信件和《新部首大字典》之手稿複印件,深為王先生深厚的書法功力和驚人毅力所折服。張遵明先生是王竹溪紀念館的高級顧問,他答應並授權我,在作品創作中,與王竹溪先生人生經歷相關之部分,可引用《王竹溪傳》中的內容,另有關王竹溪紀念館部分也可詢問他,在此我深表感謝。
2007年6月22日上午9時,在張遵明先生的帶領下,我有幸踏入“湖北省最佳文明單位”公安一中的校門,在公安一中老師吳成蘭的引導下,參觀了位於科技樓的與三袁紀念館並列而建的王竹溪紀念館,收穫頗豐。這是我第一次近距離地全面觀察到王竹溪教授生前各個時期的照片、證件、手稿和著作。通過瀏覽清貧家世、求學之路、學術專著、桃李芬芳、社會影響五個部分的展覽,我較為完善地了解了王竹溪先生的傑出貢獻和高尚品德。
2008年11月28日,我與王竹溪先生的弟子、原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教授王正行通電話,表示我將寫一部儘量完整(詳細反映王竹溪先生人生經歷與學術生涯)的著作,綜合《王竹溪傳》與《嚴謹與簡潔之美——王竹溪一生的物理追求》兩本書之內容,並吸取有關王先生的最新信息,在內容上有所擴充,在深度上有所增強強,同時進一步完善附錄資料,給廣大讀者提供有關王先生的更為翔實、完整的資料。王正行教授表示積極支持,並授權我可引用其所著作品《嚴謹與簡潔之美——王竹溪一生的物理追求》中的相關資料(主要是學術資料),並表示有關物理專業學術方面的問題可以向他請教,他將盡力給予答覆。
通過張遵明先生,我還與王竹溪先生的家屬、王先生的兒媳盛淑蘭女士取得了聯繫,了解到了王竹溪先生更多的事跡。通過武漢大學退休辦,2012年8月21日,我與王竹溪先生的學生、武大物理系教授何建鄂先生也取得了聯繫,進行了十五分鐘的通話。他回憶了他跟隨王竹溪先生鑽研熱力學的情形及王先生為他進行右派平反的事情,更多地了解了王竹溪先生的感人事跡。同天,我又通過何建鄂教授所提供的信息,與北京大學物理學院聯繫,最終獲得了該院呂軼舟先生寄給我的王竹溪先生誕辰100周年紀念大會的視頻資料,使我對王先生的事跡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我還積極與電子工業出版社、上海翻譯出版公司取得聯繫,了解到了王竹溪先生遺著《新部首大字典》出版後的相關情況。我還與王竹溪先生故里麻豪口鎮現鎮委書記陳敦軍先生建立了良好的聯繫,獲取了有關潭子灣王家台的重要的相關資料。
此後,我將古今中外有代表性的傳記作品,如古代之《史記》中的相關文章,近代之《華羅庚》,國外之《費米傳》(又名《原子在我家》)、《居里夫人自傳》、《愛因斯坦》等作品再次仔細閱讀了一遍,從文章之結構安排、敘事之方法等方面吸取了豐富的營養,為寫作做好了良好的鋪墊。
一切準備就緒,我將動筆時間選在2009年11月,因身體殘疾[視力殘3級,右眼因視神經萎縮導致失明(自1980年始),左眼高度近視1,另加之背脊柱及腰椎疼痛不止,寫作顯得極度緩慢,但目標已定,沒有理由不完成!這是我的一貫信念與做人準則。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書中主人公王竹溪先生嚴謹求實、孜孜不倦的精神和勤奮、愛國、不趨炎附勢的品格深深感染了我,給我以巨大的力量。
我曾擔心不能將此書手稿完成,因為眼睛疼痛越來越厲害,不停地流淚,家人幾次勸我放棄,而我是個絕不輕占放棄的人,我自己鼓勵自己:必須將這件事進行到底。
經過兩年多時間的努力,2012年1月1日,該書手稿已全部完成(大信紙寫了564張)。隨後,宜都市殘聯的領導給予了積極評價。按他們的建議,需將之轉換成電子列印稿,對一個眼睛幾乎失明的殘疾人而言,這是一個大工程。尤其是2012年2月至6月,我出現右眼淚管堵漏、左眼視力急劇下降的趨勢(常流淚水,左眼配1500度的眼鏡,通過著名中醫治療,情況稍有好轉),我還是繼續前行,沒有理由停止。
在枝城港石鼓家屬區5棟3樓1號簡陋的住房(枝城港紅磚老房子)里,我抓緊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主要是下班業餘時間和周末)從事寫作。我的妹妹陳海濤(她也是殘疾人,視力殘1級,已失明)為支持我的工作,將一讀屏軟體郵寄給我,使我的眼睛(僅剩的左眼)減輕了工作量。以往,作為文學愛好者,我曾發表過通訊、散文、詩歌、小小說之類文章一百餘篇,但編輯幾十萬字的勵志、傳記類書籍還是第一次。 2012年7月中旬,電子列印稿終於完成。此時,個人再大的風險我也不怕了,哪怕眼睛失明,因為我的目標終於告一段落了。
在寫作中,我深深欽佩於王竹溪教授的淵博學識:他的文理兼優、他的愛國熱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嚴謹務實、他在困境之中所顯現的百折不撓深深感染了我:還有他的剛直不阿、他對學生的真誠關懷亦讓我佩服不已。
在寫作結構的安排上,第一章至第十三章較為翔實地敘述了王竹溪教授的人生經歷和學術生涯(以時間為坐標,兩者交叉並行),主要參考了王正行先生所著的《嚴謹與簡潔之美——王竹溪一生的物理追求》和公安縣政協主編的《王竹溪傳》,同時結合《物理學報》、《科學家談數理化》及網路上的相關資料(如百集大型系列電視片《科學家的故事》之《我們的老師王竹溪》及公安電視台播放的有關王竹溪紀念館的宣傳片),在內容上(含文字、圖片)進行了適當擴充,主要是增加了一些極富人文價值的資料與圖片。尤其是王竹溪在公安縣麻豪口生活的一段時期涉及的風土人情及革命歷史方面的資料,參閱了中共公安縣委員會、公安縣人民政府、公安縣老區建設促進會、公安縣扶貧開發辦公室主編的《記住紅色1926-2008:公安縣革命老區區情畫冊》,公安文化局侯麗所著的《水韻公安》(武漢大學出版社)及張世泉主編的《水韻春秋》(湖北長江出版集團/湖北人民出版社)。第十四章主要參閱了北大物理學院舉辦的王竹溪先生誕辰lOO周年紀念大會之實況光碟。附錄一和附錄二為王竹溪生平大事年表與主要論著目錄,附錄三對書中牽涉到的一些名詞術語作了簡單的介紹,以加深讀者對王先生教學與科學貢獻的進一步了解。
在本書寫作過程中,中國核物理學會原常務理事、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教授王正行先生,武漢大學物理系何建鄂教授,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第三世界科學院駐北京辦事處副主任林純鎮先生,王竹溪先生的兒媳盛淑蘭女士,中國作協會員、魯迅文學獎獲得者、湖北省文學院院長、湖北省作協副主席陳應松先生,中國作協會員、國家一級作家曾紀鑫先生,中國作協會員、湖北省作協執行理事甘茂華先生,中國作協會員、宜昌文聯秘書長杜鴻先生,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北京大學出版社理科編輯部,公安縣政協文史委員會原主任張遵明先生、現主任張艾梅女士,宜昌市殘聯理事長高潮先生,宜昌市殘疾人文學藝術協會常務副主席黃昌林先生,公安縣委書記張萬超先生,公安縣政協副主席汪萬倫先生、楊澤明先生,公安縣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劉德培先生,公安縣麻豪口鎮黨委書記陳敦軍先生,宜都市殘疾人朋友翁世濤先生,宜都二中的師生,枝城鎮殘聯李超群女士,宜港集團、枝城港鐵運公司的同事與領導均給予了積極的鼓勵和支持,各位親朋好友、同學的熱情鼓勵更是堅定了我的信心。在此,向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感謝《三峽晚報》的鄭聯學先生、劉重玲記者、冉德強記者,感謝宜都電視台記者李椏、胡駿、羅曼,是他們的熱情鼓勵、支持與幫助,堅定了我最終完成書稿的信心與決心。
2012年9月中旬,通過宜昌殘聯高潮理事長、宜昌殘疾人文學藝術協會黃昌林副主席聯繫,中國作協會員、21世紀新生代代表作家、宜昌文聯秘書長杜鴻先生欣然為本書作序,讓我倍感榮幸與自豪,再次致以深切的謝意1
2013年3月7日,王竹溪先生的學生、北大物理學院教授林純鎮先生於百忙之中,將精心寫成的序言通過電子郵件發到我的信箱中,令我感動不己。
2013年3月8日,中共公安縣委書記張萬超在百忙之中為本書作序並親自致以信件加以鼓勵,令我倍感欣慰。
2013年3月8日,王竹溪先生的學生、世界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先生亦在繁重的教學與科研之餘為本書封面題字,更讓我欣喜萬分。
在此書稿於2011年年底結稿之時,又值王竹溪先生誕辰100周年,權當是故鄉人向王先生奉獻的一份微薄之禮吧!
謹將此書奉獻給廣大的殘疾朋友!
謹將此書奉獻給廣大的讀者朋友!
謹將此書奉獻給廣大的王先生故鄉也是我的故鄉的父老鄉親們!
因本人才疏學淺。書中錯漏之處在所難免,望廣大讀者、王先生的親朋好友多多提出批評與建議,我將感激不盡。
海燕
2013年3月8日

序言

懷念百科全書式的學者王竹溪先生
我的一位同學告訴我,湖北省公安縣一位殘疾青年海燕花了很多年的時間編著了一部王竹溪先生的傳記,問我能不能看一下並寫一個序。我知道王竹溪先生是公安人,家鄉人寫王先生的傳記自然親切、有優勢。我答應可以看一下,但寫序有困難。因為王竹溪先生是我國最早的一代著名的物理學家和教育家,在物理學界享有崇高的威望,而我只是他的一個普通的學生,我畢業留校在北大理論物理教研室工作,王竹溪先生一直是理論物理教研室主任和北大副校長,是我的領導,王先生的許多學生都是很知名的學者,要我來寫序確實不宜。但海燕言辭懇切,堅持說出版這樣的傳記,需要由和王竹溪先生共事過的人寫序才好,但他找不到。他的理由是充分的,我們這些當年的年輕人,現在都已年逾古稀或近耄耋之年,比我們年長的都已高齡,出版在即,再找一些當事人確有困難。海燕以殘疾之身多年來艱難奮鬥,成就此作品,令人感動。我考慮再三覺得只好勉為其難,寫下點滴回憶,作為我對王竹溪先生的深切的懷念。
1956年我考進北大物理系後就知道王竹溪先生的大名了,一直到1960年畢業後留在理論物理教研室任教才和王先生有直接接觸。在和王先生相處的二十多年裡,先生的為人、為師、為學的精神深深地影響著我們這些當年的年輕教師。
王竹溪先生在清華讀書時由於成績優異已是名人,後來負笈劍橋,27歲任西南聯大教授,顯示出其過人的天賦。除了書中敘述的學術成就,王先生被當代人稱道的還有他的學科知識淵博和治學嚴謹之態度。作為一位物理學家,他幾乎講授過基礎物理的所有學科,而且可說都精通。數學是物理學的基礎,王先生對數學同樣有很高的造詣,他和郭敦仁教授合著的《特殊函式概論》是屬數學專業領域的,先在國內出版獲得好評,經楊振寧先生推薦出版英文版後,在國際學術界同樣獲得很高的評價,並多次再版。回憶我們在1958年的所謂的“教學革命風暴”,作為學生我們還沒有讀《熱力學》,卻被要求批判王先生的《熱力學》著作,即所謂在批判中學習。我當時參加了這個運動,並向化學系和生物系的教授了解他們對該書的意見,結果我在這些教授謹慎的表態里聽到更多的是對王先生學術水平和治學態度的敬重。
王竹溪先生文理兼長,學貫中西,這是他的同輩人和我們後輩人非常敬佩的。他在少年時代受到了很好的中國傳統文化教育t可謂飽讀詩書;青年時代又在清華和劍橋這些當時國內外科技和文化發展最高端處接受中西科學文化的洗禮。再加上他個人的天賦和勤奮,成就了他一生多方面的貢獻。他的《新部首大字典》就是中西科技文化結合的一個典型傑作。他傾注了四十多年的精力,在沒有助手、沒有現代計算機的情況下,用手寫完成了這部250萬字的巨著,書中收集了五萬一千餘字,它是我國現有字典中收字最多的。可想而知,這需要什麼樣的智慧、能力和毅力!他告訴我,他在西南聯大曾向朱自清教授請教過怎么編字典。四十年後他終於編出了用新的科學分類方法、收錄了最多中文字的大字典,對中華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這裡還值得一提的是,王竹溪先生把編字典看成業餘工作,用的完全是業餘時間。他有很多職務和社會活動,還有很重的教學科研任務。
在“文化大革命”的年代裡,王竹溪先生被稱為“資產階級學術權威”,受到了衝擊。雖然我們當時算是年輕教師,但由於一概被劃為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同樣受到了衝擊。各種各樣的大字報鋪天蓋地,即使如此,教研室的同志還是一起保護王先生,沒有組織過任何批判會。工宣隊和軍宣隊進校之後,組織突擊清隊。記得有一次,他們把所有教師都集中在物理大樓吃住,一個大房間裡住了很多人,我的床鋪和王竹溪先生的剛好挨著。他們要人人交代問題,重點當然是當時的王先生。工宣隊組織了學生對王先生進行現場批判。在一陣口號之後他們要王先生交代問題,王先生坦然地說,該說的都說了。有學生就喊不老實。王先生淡淡地說:“看老實不老實是有立場的,在你們的立場看來也許是不老實,在我看來我說的都是老實的。”王先生這句極富邏輯的答辯,使批判的人頓時啞口無言。之後,王先生回到床邊,泰然自若地和我討論起當天發射了一顆衛星的新聞,使人不得不佩服王先生的心態,真是“君子坦蕩蕩”。
在“文革”的動亂中,北大物理系的其他專業恢復了招生,只有理論物理專業被認為是脫離實際的,被停辦了。工宣隊找我們開了會,參加者中有王先生和我。工宣隊問:“理論物理具體一點說有什麼用?”許多人發表了意見,也說了一些具體的套用方面。王先生說:“理論物理學是基礎學科,基礎有什麼用?打個比方,蓋房子就要先有基礎,你不能要求人家一定要說出這個基礎具體支持了哪一塊磚哪一片瓦才是有用的,基礎的用處是支持了整個房子。”這個比喻太形象,連主持會的工宣隊都點了頭。這也促使了後來理論物理專業恢復了招生。在“文革”期間,“四人幫”搞“批林批孔”。一些人搞政治投機,也想在科技界搞學術批判,和“批林批孔”相呼應。當時最主要的是批相對論中的光速不變理論和熱力學中的熱寂論。這些文章在審稿時常常通不過,作者就給出版社或審稿人扣政治帽子,告政治狀。這使得一些專家教授拒絕審稿,但王竹溪先生堅持審稿,而且敢於面對面針鋒相對地發表自己的看法。這在當時是需要很大勇氣的。周培源先生高度評價了王竹溪先生,說他的一生剛正不阿,作風正派,一直堅持一個科學家實事求是的態度,從不隨風倒,不隨大流,這個評價是多么貼切!
王先生生活非常儉樸。繼任理論物理教研室主任的胡慧玲教授說過,王先生是位大教授,走在外面一點也看不出來,他的中山裝穿了很多年,比一般人都舊。不僅是他,全家人都如此,真是一種儉樸的家風。“文革”後的一段時間裡,王先生的幾個孩子都不在身邊,胡慧玲教授問他要不要申請調一個回來,王先生謝絕了。“文革”期問,王先生的學部委員津貼每月有一百元(當時的名義是學部委員車馬費),一共發了一萬多元,他拿來要我幫他交給物理系,理由是他已經有工資了,車馬費用不著。這在當時絕對是一筆大錢。我告訴王先生,這是國家給每一位學部委員的津貼,不是他獨有的,應和工資一樣看待;另外,當時學校及物理系行政組織已經不存在了,是一些所謂的“文革”組織掌權,要交的話可能不知交到哪裡去了。我勸王先生先拿著,以後再說。後來,王先生告訴我他最後交給了物理系來抄家的人了。他認定不該拿的錢,是非常堅持的。
1982年的一天,我拿著中央統戰部的介紹信送王先生入住友誼醫院,王師母很擔心地告訴我,他總是手不釋卷,很少休息a我看了一下王先生手上拿著的是《黃龍士圍棋譜》,並告訴師母王先生這算是休息了,他不能不看書。到友誼醫院辦完入住手續後,醫生在辦公室里告訴我,王先生是肝胃血管硬化後期,隨時有大出血的可能。我當時說他看起來一切正常,他還有很多事情要做,讓醫生一定要想辦法·醫生搖了搖頭。我說不出話來,在回家的路上我很痛苦,抱怨醫學怎么會這么落後,居然沒有辦法治好王先生的病-
三十年過去了,前年在北京大學舉辦了一場盛大的王竹溪先生誕辰100周年紀念大會。王先生的學生濟濟一堂,其中有楊振寧教授-眾多的中科院院士、大學教授、科技工作者及從他的書中獲益的年輕大學生,共同追憶王先生的學術成就和高尚品德。一個人的一生怎么樣可以稱得上“偉大”?從這本書里看到,不少評價認為王竹溪先生是我國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偉大學者,我想按品德、學問和貢獻,王先生應該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學者。
很感謝海燕寫了一本很翔實的記述了王竹溪先生生平的書,他克服困難的決心和毅力令人欽佩!也感謝之前老同學王正行教授寫了一本《嚴謹與簡潔之美——王竹溪一生的物理追求》的書,滿懷深情地追憶了恩師王竹溪先生傳奇的一生,沒有他們的工作,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會對我們曾經有過的一位大師、學者失去記憶,這是多么大的損失。有了他們的工作,我相信受過王竹溪先生教誨和沒有機會認識王竹溪先生的人,都會從他們的書里得到啟迪和激勵:要像王竹溪先生那樣做人,做學問,為國家作貢獻。
林純鎮
(北大物理學院教授,第三世界科學院駐北京辦事處副主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