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姜山,是湖南邵東縣最高峰。這裡地形逶迤 ,峰巒拔萃。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反清復明鬥爭失敗後 ,從衡陽到此避難 ,隱居3年 ,在山上還築有茅廬。這裡還是古代的佛教 、道教文化聖地 ,有大小48座庵堂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耶姜山
- 海拔:996.4米
- 屬:南嶽七十二峰之一
- 今名:大雲山
基本信息,鄉鎮概況,旅遊資源,物產資源,漁業資源,
基本信息
靈官殿鎮在湖南省邵東縣,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小集鎮。地處丘陵地帶,四面環山,中間較為平坦,形似水盆。靈官殿鎮轄52個村委會。該鎮基礎設施齊全,旅遊資源及特產資源豐富,同時靈官殿還有得天獨厚的養魚資源。經濟發展良好。
鄉鎮概況
靈官殿鎮轄:大全居委會;赤星、太陽山、神前、永錫、雙河口、中橋、石橋、佳木、金星、石井、雙桂、付家沖、毛荷殿、荷花廟、民主、夫玉、壽公、大趙、正星、民善、良善、祝龍、大石頭、路源、實發、小水、群升、合龍、雙合、富泉、芭蕉、長源、新宇、茶子山、農勝、農稼、雙中、湘陽、忠實、永和、雙盛、山竹、月形、湘田、全田、善田、小嶺山、凌雲、增灣、民青、民安、星子橋52個村委會
旅遊資源
靈官殿背依大雲山,腳踏蒸水,處於盆底中央,氣候溫暖宜人,四周峰巒翠秀,花開四季,果樹飄香。大雲山是邵東第一高峰,山上雲霧繚繞,若巨龍隱現。山上有不少名勝古蹟,現在可考的有六仙殿、烏龜岩等。山上盛產茶葉,用它泡茶,入口清爽,滑而不膩,香遠益清,被譽為“雲山霧尖”。六仙殿不斷湧出的數股清泉沿山瀉下,在山腳匯成一條小河,俗稱“蒸水”,它貫穿該鎮東西,一直延伸到佘田橋南拐流入湘江,聞名瀟湘的“佘田橋豆腐”便是用該水製作的。
物產資源
靈官殿鎮物產豐富。大雲山金礦、馬鞍山和小山頭的鉛鋅礦、螢石礦,不僅儲量豐富,而且出礦率極高。大雲山腳下的七一七礦,曾是中央和省的重點企業。靈官殿鎮農業種植近幾年蓬勃發展,其中以柑桔的產量最大,且品種多、質優。早熟蜜桔、冰糖桔等已成為拳頭產品,聞名遐邇,產品遠銷兩廣、內蒙、新疆、東北三省等全國二十幾個省市,部分產品遠銷海外,出口創匯。茶油是靈官殿的又一特產,境內小水、群升、合龍等20多個村盛產茶果,加工的茶油,無油渣,清亮純正,是真正的純天然植物油。近年來,經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香芋生產,已初具規模。
漁業資源
靈官殿還有得天獨厚的養魚資源,全鎮共有11個小Ⅰ、Ⅱ型水庫和上千口山塘,其面積達幾千公頃,大量的農田還可進行稻田養魚。同樂坪中型水庫,四面青山環抱,水源是大自然山泉,出產的魚個大、味鮮。據專家鑑定,同樂坪水庫的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特別豐富。靈官殿鎮地理位置優越,地處祁陽、邵陽、衡陽“三陽”交界之處,東鄰佘田橋,西接祁東、祁陽,南毗堡面前,遠通兩廣,是湖南進入廣西的必經之途。
基礎設施 在大力加速城鎮建設的東風下,靈官殿鎮採取一系列措施,加強鎮規劃區街道路面的改造。鎮區街面完全建好了高標準水泥路面,達到硬化要求,修好了湘桂樞紐線上的靈官殿大橋。建好郵電大樓,開通了行動電話,為本鎮的經濟建設織就一張緊密的信息網。修建了無線頻道,收視率達100%,修建5個有線電視網點。按“綠化、淨化、亮化”的要求進行市容建設,整個街面,寬闊平坦,綠化帶令人心曠神怡,街道兩邊高樓鱗次櫛比,城市面貌令人耳目一新。
大雲山位於邵東、衡陽、祁陽三縣交界處,坐落於邵東縣東南邊陲的靈官殿鎮和堡面前鄉交界地,俗名大牛山,別名耶姜山,又名白雲峰,海拔 998.4米,是邵東縣境內最高山峰,屬南嶽七十二峰之一,區內地形逶迤,山巒疊嶂奇峰突兀,動植物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95.4%,面積5萬公頃。是一處山、水、石、林,水系十分發達,溪、瀑、泉、澗、潭景觀兼具,系蒸水發源地;動植物種群繁多,是人們回歸自然,旅遊觀光,避暑納涼,休閒娛樂,度假療養,探險獵奇的理想之地,是旅遊資源未開發的處女地。 主要有森林生態旅遊,大雲山休閒度假,探險狩獵場,雲山樂園;開發地中縫,南天柱,一線天,鴨婆石,堅根石,青蛙石,叫化岩,雞冠峰,姊妹石,獅子石,道士石,仙人斧,仙人床,仙人橋,天河,烏龜洞等地貌景觀;開發申太芝煉丹寺院,六仙殿,轄皇殿,古代炮樓,王夫之等名人的詩詞碑林,力俠劉大鵬練功場等人文景觀
基礎設施 在大力加速城鎮建設的東風下,靈官殿鎮採取一系列措施,加強鎮規劃區街道路面的改造。鎮區街面完全建好了高標準水泥路面,達到硬化要求,修好了湘桂樞紐線上的靈官殿大橋。建好郵電大樓,開通了行動電話,為本鎮的經濟建設織就一張緊密的信息網。修建了無線頻道,收視率達100%,修建5個有線電視網點。按“綠化、淨化、亮化”的要求進行市容建設,整個街面,寬闊平坦,綠化帶令人心曠神怡,街道兩邊高樓鱗次櫛比,城市面貌令人耳目一新。
大雲山位於邵東、衡陽、祁陽三縣交界處,坐落於邵東縣東南邊陲的靈官殿鎮和堡面前鄉交界地,俗名大牛山,別名耶姜山,又名白雲峰,海拔 998.4米,是邵東縣境內最高山峰,屬南嶽七十二峰之一,區內地形逶迤,山巒疊嶂奇峰突兀,動植物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95.4%,面積5萬公頃。是一處山、水、石、林,水系十分發達,溪、瀑、泉、澗、潭景觀兼具,系蒸水發源地;動植物種群繁多,是人們回歸自然,旅遊觀光,避暑納涼,休閒娛樂,度假療養,探險獵奇的理想之地,是旅遊資源未開發的處女地。 主要有森林生態旅遊,大雲山休閒度假,探險狩獵場,雲山樂園;開發地中縫,南天柱,一線天,鴨婆石,堅根石,青蛙石,叫化岩,雞冠峰,姊妹石,獅子石,道士石,仙人斧,仙人床,仙人橋,天河,烏龜洞等地貌景觀;開發申太芝煉丹寺院,六仙殿,轄皇殿,古代炮樓,王夫之等名人的詩詞碑林,力俠劉大鵬練功場等人文景觀
大雲山的景觀傳說
1.六仙殿
相傳唐朝時代,有六位仙人,即鐵拐李,漢鐘離,何仙姑,藍采和,呂洞賓,韓湘子見雲山秀麗,風光迷人,來此山腰下了七天的棋,七天之中,山下一窮放牛娃,每天都清晨上山放牛,並且為他們清理下棋場地。每天都是觀棋不語,他家貧,勤勞,且孝敬父母,這些仙人有心想幫助他成仙,其中一人就問放牛娃:“這裡有幾個人在下棋。”他連數了兩次,都說:“六人下棋。”話音剛落,見其太不聰明,一會兒就不見人影,放牛娃同當地講了這件事,當地問他這些人叫什麼名字,他又詳細地介紹,當地的老年人都知道這都是仙人,為了紀念這些仙人,大家捐錢捐物修成了這座大殿,取名為“六仙殿”。
相傳唐朝時代,有六位仙人,即鐵拐李,漢鐘離,何仙姑,藍采和,呂洞賓,韓湘子見雲山秀麗,風光迷人,來此山腰下了七天的棋,七天之中,山下一窮放牛娃,每天都清晨上山放牛,並且為他們清理下棋場地。每天都是觀棋不語,他家貧,勤勞,且孝敬父母,這些仙人有心想幫助他成仙,其中一人就問放牛娃:“這裡有幾個人在下棋。”他連數了兩次,都說:“六人下棋。”話音剛落,見其太不聰明,一會兒就不見人影,放牛娃同當地講了這件事,當地問他這些人叫什麼名字,他又詳細地介紹,當地的老年人都知道這都是仙人,為了紀念這些仙人,大家捐錢捐物修成了這座大殿,取名為“六仙殿”。
2、黃士嶺
從大雲山東麓的等江亭出發,行不到一公里便到黃土嶺。黃土嶺四周山巒皆為黑砂壤,唯此為黃土,故名。
從大雲山東麓的等江亭出發,行不到一公里便到黃土嶺。黃土嶺四周山巒皆為黑砂壤,唯此為黃土,故名。
3、叫化岩
從黃土岑沿溪而上,只見山邊兀立著的兩塊巨石,斜斜地擁在一起,下面有三四平方米的空間,這就是叫化岩。從前,往來於衡祁三陽的乞丐們,常在此岩下避風躲雨,因而得名。
從黃土岑沿溪而上,只見山邊兀立著的兩塊巨石,斜斜地擁在一起,下面有三四平方米的空間,這就是叫化岩。從前,往來於衡祁三陽的乞丐們,常在此岩下避風躲雨,因而得名。
4、石草魚
叫化子岩下,一股清澈的溪流在巨石間穿行,逆流而上便是水竹沖。據說這裡從前遍長水竹。沖中溪水裡有一種狀如草魚的小魚,當地人叫它“石草魚”。石草魚最大的長也不過五寸,生活在水下的石縫中。一捉住它,它全身就分泌出乳白色的沾液,滑溜溜的。石草魚離開此溪即死,但魚肉味道鮮美無比。整個大雲山小溪無數,惟有水竹衝到叫化子岩一段溪流中有此小魚。
5.劉踐後石板路
在水竹沖衝口,有一條石徑盤曲而上的石板路,這條路寬1.2米,長3888級。相傳是紅旌村的一個劉姓大財主修築而成的,因他聚了三個老婆都不生小孩,大家都叫他“劉絕後”。他不服氣,便請來一個高人給他算了個命,高人說:“從子星來看,你有七男二女,他你要多做善事。”於是,他便請了二位石匠和幾個長工,整整修了三年,路修築成功後,果真生了七男二女,因其子女多,大家又稱他叫“劉踐後”。後來過路人稱此路為“劉踐後石板路”。
在水竹沖衝口,有一條石徑盤曲而上的石板路,這條路寬1.2米,長3888級。相傳是紅旌村的一個劉姓大財主修築而成的,因他聚了三個老婆都不生小孩,大家都叫他“劉絕後”。他不服氣,便請來一個高人給他算了個命,高人說:“從子星來看,你有七男二女,他你要多做善事。”於是,他便請了二位石匠和幾個長工,整整修了三年,路修築成功後,果真生了七男二女,因其子女多,大家又稱他叫“劉踐後”。後來過路人稱此路為“劉踐後石板路”。
6、仙人橋、雞冠峰、石鼓仙鶴
在劉踐後石板路登級穿行於松杉之間約十幾分鐘,林帶邊緣一座石橋呈於眼前,這便是仙人橋。仙人橋形如鄉村常見的石板橋。橋高五米多,長三米左右,橋面平整,有兩米來寬。整座橋由三塊巨石組成,兩塊巨石相隔2米左右,如兩堵牆似的,依著陡峭的山坡,一前一後地挺立著, 一塊巨石鋪在上面。橋向山下的一端高些,遠望去,有凌空欲飛之勢。
傳說峨嵋山有位仙人,一天夜裡騎鶴路過大雲山,見這裡秀麗幽深,就想架一座通往峨嵋山的石橋,好讓他的弟子們來往方便。剛架好一節,誰知仙平踩響了石鼓,石鼓聲驚動了山上的金雞,金雞一叫,山下家家戶戶的雄雞跟著叫起來。仙人怕人們知曉他的行蹤,一怒之下,一腳將仙鶴踢得趴在山腰變成一塊大石頭,伸手抓起金雞騰雲就走。金雞乘仙人不備,掙脫了跳到大雲山巔引吭高歌。仙人回手一指,金雞化為碩大無比的石頭,矗立在大雲山巔。當地人把大雲山最高峰取名雞冠峰由此而來。
在仙人橋再往上一點,有一塊巨石,像一隻大鳥趴在山坡上。這便是傳說中的石鼓仙鶴。
在劉踐後石板路登級穿行於松杉之間約十幾分鐘,林帶邊緣一座石橋呈於眼前,這便是仙人橋。仙人橋形如鄉村常見的石板橋。橋高五米多,長三米左右,橋面平整,有兩米來寬。整座橋由三塊巨石組成,兩塊巨石相隔2米左右,如兩堵牆似的,依著陡峭的山坡,一前一後地挺立著, 一塊巨石鋪在上面。橋向山下的一端高些,遠望去,有凌空欲飛之勢。
傳說峨嵋山有位仙人,一天夜裡騎鶴路過大雲山,見這裡秀麗幽深,就想架一座通往峨嵋山的石橋,好讓他的弟子們來往方便。剛架好一節,誰知仙平踩響了石鼓,石鼓聲驚動了山上的金雞,金雞一叫,山下家家戶戶的雄雞跟著叫起來。仙人怕人們知曉他的行蹤,一怒之下,一腳將仙鶴踢得趴在山腰變成一塊大石頭,伸手抓起金雞騰雲就走。金雞乘仙人不備,掙脫了跳到大雲山巔引吭高歌。仙人回手一指,金雞化為碩大無比的石頭,矗立在大雲山巔。當地人把大雲山最高峰取名雞冠峰由此而來。
在仙人橋再往上一點,有一塊巨石,像一隻大鳥趴在山坡上。這便是傳說中的石鼓仙鶴。
7、錫凡殿
很久很久以前,大雲山此段山坡上長滿了檀香樹。有七個燒木炭的單身漢,把山上的檀香樹都砍了,裝做一窯燒起來。檀香直衝天庭,玉皇聞香大驚,忙令太上老君去把他們招上天庭。飛升之際,有一個便急難禁,待便後出來一看,其餘六人已隨老君飛升。他只好在此建起一座道觀,供奉著老君及六位同事,觀名“錫凡殿”
很久很久以前,大雲山此段山坡上長滿了檀香樹。有七個燒木炭的單身漢,把山上的檀香樹都砍了,裝做一窯燒起來。檀香直衝天庭,玉皇聞香大驚,忙令太上老君去把他們招上天庭。飛升之際,有一個便急難禁,待便後出來一看,其餘六人已隨老君飛升。他只好在此建起一座道觀,供奉著老君及六位同事,觀名“錫凡殿”
8、獅子石
相傳大雲山腳下的太陽村,家家戶戶都餵雞,就是不下蛋,於是大家都產生懷疑;就到處尋找雞蛋,找到這個象獅子一樣的石頭旁,便發現有一堆蛋殼,大家就拿來鐵錘將獅子石的下腮打掉,從此雞婆下蛋了,再也沒有丟失了。
相傳大雲山腳下的太陽村,家家戶戶都餵雞,就是不下蛋,於是大家都產生懷疑;就到處尋找雞蛋,找到這個象獅子一樣的石頭旁,便發現有一堆蛋殼,大家就拿來鐵錘將獅子石的下腮打掉,從此雞婆下蛋了,再也沒有丟失了。
9、牛欄場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當地農民在農閒季節把牛都放到大雲山腰去餵養,在牛欄場這塊地上,有一個山窩地,無論是天晴,還是下雨下雪,都有無水,牛就在此地露宿,牛可以早晨自動上山吃草,晚上自動回來,只要付一籮谷的工錢給山腰的農戶看管,大家稱此為牛欄場。
10、雷打坪
傳說遠古時代,大雲山上有一條黃褐的蟒蛇,長約七米,大如斗桶。經常出沒在森林水溝之中,危害百姓,每年要幾條人命,當地人稱之為蟒蛇精。
雙橋村鄧晚成是當地赫赫有名的打獵人,擅長射箭,跑起路來比獵狗還要快,以打獵維生。
一年春的上午,鄧晚成帶著獵狗獨自上山打獵,來到大雲山頂,突然聽到山凹里發出滾樹似的響聲,說時遲那是快,不一會兒功夫,獵狗就被蟒蛇纏死了。鄧晚成見蟒蛇又抬頭向他逼近時,嚇得全身直冒冷汗,在這萬般無奈之機,鄧成晚忙拉弓搭箭,一箭射中了蟒蛇的七寸,頓時痛得蟒蛇直打滾,將山地滾成了一塊8米見方的大坪,激憤了的蟒蛇又準備再次向獵人撲來時,天公做美,狂風大作,電閃雷鳴,霎時,一聲巨響,蟒蛇被雷擊斃,化成灰塵,害人蟒蛇精終於被除,後來人們稱此地為雷打坪。
傳說遠古時代,大雲山上有一條黃褐的蟒蛇,長約七米,大如斗桶。經常出沒在森林水溝之中,危害百姓,每年要幾條人命,當地人稱之為蟒蛇精。
雙橋村鄧晚成是當地赫赫有名的打獵人,擅長射箭,跑起路來比獵狗還要快,以打獵維生。
一年春的上午,鄧晚成帶著獵狗獨自上山打獵,來到大雲山頂,突然聽到山凹里發出滾樹似的響聲,說時遲那是快,不一會兒功夫,獵狗就被蟒蛇纏死了。鄧晚成見蟒蛇又抬頭向他逼近時,嚇得全身直冒冷汗,在這萬般無奈之機,鄧成晚忙拉弓搭箭,一箭射中了蟒蛇的七寸,頓時痛得蟒蛇直打滾,將山地滾成了一塊8米見方的大坪,激憤了的蟒蛇又準備再次向獵人撲來時,天公做美,狂風大作,電閃雷鳴,霎時,一聲巨響,蟒蛇被雷擊斃,化成灰塵,害人蟒蛇精終於被除,後來人們稱此地為雷打坪。
11、仙人斧
傳說一仙人路過大雲山莊,巨石擋住去路,此仙人便用石頭做爺子,劈開一條道路,然後將石頭插入一石頭中,時人稱之為仙人\斧。
傳說一仙人路過大雲山莊,巨石擋住去路,此仙人便用石頭做爺子,劈開一條道路,然後將石頭插入一石頭中,時人稱之為仙人\斧。
12、姊妹石
傳說一隻仙鶴飛過大雲山時,見山中古木參天,層岩疊嶂,泉水奔流、風光迷人,立足石上賞景。一和尚經過此地,驚動仙鶴,便展翅高飛,用力過猛,將石頭踏破,兩塊石頭並排趴在山坡上,人們稱他為姊妹石。
傳說一隻仙鶴飛過大雲山時,見山中古木參天,層岩疊嶂,泉水奔流、風光迷人,立足石上賞景。一和尚經過此地,驚動仙鶴,便展翅高飛,用力過猛,將石頭踏破,兩塊石頭並排趴在山坡上,人們稱他為姊妹石。
13、道士洞及蟒蛇洞
雞冠下有一洞,其形似一人盤座於此中,傳說唐朝申泰之曾在此修煉成仙,故名曰:道士洞。其上有一洞,初極狹,里高七尺,且寬闊,傳說有一條蟒蛇於此洞中修煉,而得名為蟒蛇洞。
14.鴨婆石
在六仙殿後的石峰上,有二塊重1噸余的石頭疊在一起,其形象鴨子,若人到石頭上去搖動,便會發出“嘎、嘎、嘎、”的叫聲,大家稱此石為“鴨婆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