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常見問題

耳包括外耳中耳內耳三部分。聽覺感受器和位覺感受器位於內耳,因此耳又叫位聽器。也有人將外耳和中耳列為位聽器的附屬器。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兩部分。另外,在外耳道的皮膚上生有耳毛和一些腺體,腺體的分泌物和耳毛對外界灰塵等異物的進入有一定的阻擋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耳
  • 外文名:ear
  • 筆順編號:122111
  • 部首:耳
  • 字型結構:獨體字
聽覺的形成,對耳的保護,關於耳的疾病,

聽覺的形成

耳的構造是怎樣的?各部分如何協調工作,使能聽到聲音?
聽覺的形成,全靠一個精細的、協調得很好的系統在工作,這個系統由耳的三個部分構成。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耳廓即最容易看到的部分,專門收集聲波。聲波經過短短的外耳道到達鼓膜。鼓膜是將外耳與中耳分隔開的一層膜,受到聲波的撞擊就產生振動。在鼓膜的內側有三塊相連的小骨,合稱聽小骨,按其形狀分別稱為錘骨、砧骨和鐙骨。聽小骨接收到振波之後將振波放大,傳送到耳蝸中的液體。所謂耳蝸是—個形如蝸牛殼的骨質結構,位於內耳,大小約如一顆蠶豆。耳蝸含有感受器細胞,上有毫毛, 可將振波轉變為電脈動,電脈動由聽神經傳遞到腦,在那裡給轉換成為所聽到的外界聲音。
耳朵對人體平衡的控制
據說人的平衡感覺集中在耳內,這是真的嗎?如果是這樣,是耳的哪個部分跟平衡有關?
這是真的,是內耳協助控制平衡。除了耳蝸,內耳還有三個充滿液體的管道和兩個腔室,全部互相通連。頭部的任何運動都會使這些管道中的液體蕩漾起來。結果,複雜的神經信號傳送到腦。腦綜合耳的信號以及來自有關肌肉和眼睛的信號,就可告知身體必須做什麼以保持平衡。
分貝和頻率與聽覺的關係
分貝和頻率究竟是什麼?跟聽覺有何關係?
這兩個詞描述同一能量系統即聲音的兩個不同方面。分貝表示聲音的強度或者響度,即音量。人耳所感覺到的最弱聲音為零分貝;微弱的耳語為十分貝;平常的談話為六十分貝;搖擺音樂會中響亮的樂聲可高達一百二十分貝。分貝是聲音的對數計量單位;增加十分貝等於聲音強度增加十倍,增加二十分貝等於聲音強度增加一百倍,增加三十分貝等於聲音強度增加一千倍。
頻率即一秒鐘內通過某一特定點的聲波數量或周數。音調高低與頻率有直接關係;頻率越高,音調越高。測量頻率的單位是赫茲,即每秒若干周。聽覺正常的人,應該聽得到的聲音頻率大約為每秒二十到兩萬周。大多數人年齡越大,聽較高頻率聲音的能力就越低。
分貝過高會降低聽力
有些人喜歡把立體聲調至震耳欲聾的程度,如此“震耳”的聲音真的會使人耳聾嗎?
過分響亮的聲音有很大破壞力。八十五到九十分貝以上的 響聲足以損害內耳神經,降低聽力。假如損害的範圍相當廣泛,神經死亡,聽覺就遭到永久性損害。聽覺受損害的可能性大小,取決於噪音的強度和暴露於噪音中時間長短。噪音的強度越大,人能夠耐受的時間越短。例如風鑽的噪音約為一百分貝,不消兩個小時就能損害人的聽覺。近距離炮彈發射的響聲為一百四十分貝,能使人立刻喪失聽覺。搖擺音樂會的聲音強度可高達一百二十分貝,能造成永久性聽覺損害。雖然在初起時聽覺並未明顯受損,然而其作用是累積的,繼續或經常暴露於這種噪音中,聽覺受損的程度就不斷加重。
用耳機收音機收聽響亮的音樂,對聽覺有害嗎?
這是有害的,使用各類型的音響裝置的耳機,不可把音量調得太大。假如由耳機傳出的聲音響至旁人也聽得到,就會損害使用耳機者的聽覺。

對耳的保護

戶外工作時要注意保護聽覺
在戶外使用鐵鋸或類似的工具,是否必須戴上耳塞或耳套?
戴耳塞或耳套是明智之舉。鐵鋸的聲音高達一百分貝水平,使用一小時即可損害聽覺。 不要只用棉花塞耳,因為聲音很容易穿過棉花。應當戴上耳塞,最好使用特殊的保護耳套,兩者都可將噪音降低二十至三十分貝。耳套比較舒適,而且經久耐用;耳塞比較便宜,並且不妨礙使用護目鏡,比較方便。保護聽覺最好的方法,是既用耳塞又戴耳套。
工人須嚴格遵照職業安全守規,在工作時戴上保護性耳套。還要記住有些戶外工作和戶外活動,諸如打野鴨、射擊一類的運動,也有同樣的危險。
穿耳洞需謹慎
穿耳孔可自己動手或找朋友幫忙嗎?
穿耳孔的過程很簡單,但也有感染的可能。因此,應該由醫生或信譽優良的珠寶商動手,不可隨便讓沒有資格的人穿耳。 有一種設計特殊的穿耳工具,一兩秒鐘就可把耳孔穿好,只引起極輕微的痛楚。珠寶商知道如何給穿耳的部位消毒。穿耳後,可選購一對足金或十四K金的小耳環戴上,以預防感染,並防止孔眼閉塞。
昆蟲進耳及時處理
有昆蟲進入耳內,應該怎么辦?
這是—個惱人的問題,但並不嚴重。試讓燈光照進耳時將昆蟲引出來。假如不成功,滴些礦物油入耳內,殺死昆蟲,減輕刺激,然後找醫生把昆蟲取出來。當然,也可以一開始就找醫生幫忙,取出昆蟲。
耳垂有皺紋需謹慎
聽說耳垂有皺紋是患心臟病的徵象,這是不是無稽之談?
乍聽起來,似乎確是無稽之談,但其中可能也有些道理。某些病例中,耳垂出現斜皺紋,是心血管問題的表征。 箇中的原因尚未明了,有一種解釋說耳垂的小動脈隨著軀體的動脈一起硬化。這種西方的古老“望”診到底是否準確,目前尚無定論。

關於耳的疾病

中耳炎的危害
中耳炎有何危險?
由中耳炎引起的併發症會一度非常嚴重,經常導致乳突感染,必須動手術治療,結果在耳後留下 疤痕 。在某些病例中,中耳炎可引起 腦膜炎 。即使在今天,做了手術後,耳道中還可能留下一個空腔,必須由 醫生 定期清洗。由於抗生素和特殊均等壓管的使用,併發症已不常見;通常是中耳炎得不到適當的治理,才會引起併發症。
成人也可能患上中耳炎,兒童更易患上此病;在 感冒 後患上中耳炎是幼兒期最流行的疾患,其危險性不在於偶然的急性發病,而是在於變成慢性中耳炎。使用抗生素可以控制急性中耳炎,而慢性中耳炎會導致中耳阻塞和液體積聚。這種耳病造成的液壓不僅引起疼痛,而且造成兒童輕度至中度的暫時聽覺缺失。這對處於成長期的孩子是一個特別嚴重的問題。因為此時他們的耳朵須要不斷受到聲音的刺激,其聽覺和語言功能才得到正常發展。
假如液壓過高,鼓膜就有破裂的可能,耳科學家可進行一種稱為鼓膜切開的手術,即在鼓膜上開一小切口,以便排出液體。患嚴重感染者,則須排出膿液。做這種手術排液或排膿,有助於減輕壓力,恢復聽覺。
何為游泳耳病
什麼叫游泳耳病?
游泳耳病即外耳病,是一種外耳的真菌或細菌感染。儘管稱為游泳耳病,患者卻不限於游泳者,任何人都可能患此病。洗頭、淋浴或任何導致外耳道潮濕的活動,都可引起此病。症狀是輕度瘙癢和疼痛。徹底弄乾外耳或小心把外耳中的水都抖出來,可避免外耳炎。若有需要,把幾滴外用酒精滴入耳內,使耳道乾燥,然後耳道朝下搖搖頭,用電吹風機吹乾耳部很有效。如果游泳耳病持續不愈,或疼痛多日不減輕,就應該去找醫生診治。
暈動病與耳的關係
暈動病與耳有關嗎?
暈動病與平衡覺有很大關係,平衡覺部分由內耳控制。患者乘車、船或飛機,內耳的液體蕩漾,混亂的神經脈衝傳遞到腦內的平衡中樞。這時,視線不能集中在固定的地平線上,也將混亂的信息傳遞到腦。某些脈衝最後到達腦里控制噁心和嘔吐的部位,其結果是大家都熟知的,有些藥物可於啟程前使用,以防止發作暈動病或減輕症狀。
乘飛機需注意
乘飛機時耳朵閉塞,是什麼引起的?
中耳內的空氣壓力和外界的空氣壓力不相等,耳就有閉塞感,聽力減退。在正常情況下,連線中耳和鼻後部的耳咽管可保持鼓膜兩邊壓力平衡:中耳內的空氣被耳壁上的膜吸收,空氣就從耳咽管進入,填補空位。如果耳咽管受到阻塞,則中耳腔處於真空狀態,鼓膜內陷,有時產生疼痛。由於鼓膜振動的能力減弱,接收和傳送聲波振動的能力降低,造成聽力下降。在這種情況下,聽到的聲音仿佛被什麼東西捂住了。
飛機升降時,周圍的空氣壓力迅速變化,耳咽管往往不能同樣迅速地作出反應,以致出現一時阻塞,只消等上一會兒,耳朵內砰的一聲,阻塞就解除了。有幾種方法可以預防這個麻煩:吞咽、打呵欠、嚼口香糖或吮糖果都有助於運動肌肉,使耳咽管開啟。閉住嘴捏鼻子輕輕地吹氣,直至聽到耳內發生卡喀一聲,即可緩解鼓膜的壓力。假如帶著嬰兒旅行,可以在起飛和著陸時讓他吮吸奶瓶或橡皮奶頭。
患有重感冒或鼻竇炎 ,是否要避免乘飛機旅行?
患有慢性鼻竇炎或重感冒的人,乘飛機時很容易發生耳塞,出發前可以採取幾種預防方法。大多數權威人士建議,在起飛和著陸前立即使用通鼻藥,使鼻道暢通,防止耳塞。 假如在飛行結束的四十八小時後仍有耳塞,應當去看醫生。醫生可能決定在鼓膜上開一個小裂口,以使鼓膜兩邊的壓力均衡。
頭部碰撞的耳膜損失會治癒嗎
因頭部受到碰撞而鼓膜破裂,會自行癒合嗎?
這取決於鼓膜受損究竟屬於輕微還是嚴重。有百分之九十的鼓膜損傷會自然癒合,其餘百分之十可能需要由外科醫生治療。 遺憾的是,有許多人用鉛筆或其他尖銳器物企圖取出發硬的耳垢,結果刺破鼓膜,所以決不可將任何東西插入耳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