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葉杜鵑亞組,小喬木,樹皮粗糙;幼枝密被長腺毛或叢捲毛和剛毛。芽鱗狹長,先端長尾狀或不呈長尾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耳葉杜鵑亞組
- 界:植物界
- 分布區域:陝西、湖北、四川和貴州
- 類型:小喬木
亞組概述,下級物種,
亞組概述
葉長圓形至長圓狀倒披針形,基部鈍或心形,下面幼時密被柔毛或微柔毛。花序有花7-15朵;花萼小,長2-4毫米;花冠漏斗形或漏斗狀鐘形,裂片7;雄蕊14-16,花絲無毛;子房密被腺體或腺毛,花柱通體具有柄腺體。
亞組的模式種:耳葉杜鵑 R. auriculatum Hemsl.
本亞組與雲錦杜鵑亞組 Subsect. Fortunea 相近,但幼枝具腺體小剛毛等為其異點。
本亞組有2種,為中國特產。1種分布於陝西、湖北、四川和貴州,另1種則分布於廣西壯族自治區。
下級物種
1、耳葉杜鵑 Rhododendron auriculatum Hemsl.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5-10米;樹皮灰色;幼枝密被長腺毛,老枝無毛。冬芽大,頂生,尖卵圓形,長3.5-5.5厘米,外面鱗片狹長形,長3.5厘米,先端漸尖,有較長的漸尖頭,無毛。葉革質,長圓形、長圓狀披針形或倒披針形,長9-22厘米,寬3-6.5厘米,先端鈍,有短尖頭,基部稍不對稱,圓形或心形,上面綠色,無毛,中脈凹下,下面凸起,側脈20-22對,下面淡綠色,幼時密被柔毛,老後僅在中脈上有柔毛;葉柄稍粗壯,長1.8-3厘米,密被腺毛。頂生傘形花序大,疏鬆,有花7-15朵;總軸長2-3厘米,密被腺體;花梗長2-3厘米,密被長柄腺體;花萼小,長2-4毫米,盤狀,裂片6,不整齊,膜質,外面具稀疏的有柄腺體;花冠漏斗形,長6(-10)厘米,直徑6厘米,銀白色,有香味,筒狀部外面有長柄腺體,裂片7,卵形,開展,長2厘米,寬1.8厘米;雄蕊14-16,不等長,長2.5-3.4(-4)厘米,花絲纖細,無毛,花葯長倒卵圓形,長5.5毫米;子房橢圓狀卵球形,長6毫米,有肋紋,密被腺體,花柱粗壯,長約3厘米,密被短柄腺體,柱頭盤狀,有8枚淺裂片,寬4.2毫米。蒴果長圓柱形,微彎曲,長3-4厘米,8室,有腺體殘跡。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產陝西南部、湖北西部、四川東部和貴州東北部。生於海拔600-2 000米的山坡上或溝谷森林中。模式標本采自湖北巴東。
2、紅灘杜鵑 Rhododendron chihsinianum Chun et Fang
常綠小喬木,高3-4米;樹皮褐色;小枝粗壯,綠色,幼時被稀疏的叢捲毛和剛毛,後變為灰褐色,無毛,花序下小枝直徑7-8毫米。冬芽頂生,卵形,長1.3厘米,無毛。葉革質,堅硬,長圓形至長圓狀倒披針形,長10-20(-30)厘米,寬4.5-10厘米,先端寬圓形,有小突尖頭,基部鈍或略近淺心形,邊緣微反卷,上面深綠色,中脈凹下,向下近基部有黃褐色剛毛,下面淡綠色,幼時具白色微柔毛,後變為無毛,側脈17-19對,在兩面均微凸;葉柄粗壯,長1.5-4厘米,密被褐色剛毛狀腺體。傘形總狀花序,有花約8朵;總軸長2厘米,密被銹色長柔毛;花梗長10毫米,被淡褐色柔毛,無腺體;花萼薄,碟形,邊緣波狀,被流蘇狀毛,寬2毫米;花冠漏斗狀鐘形,長4厘米,粉紅色,裂片7,倒卵形,長15毫米,邊緣波狀;雄蕊15,不等長,長3-3.5厘米,花絲線形,無毛,花葯長橢圓形,長5毫米;子房長6毫米,密被黃色長腺毛,花柱長4厘米,疏被有柄腺體,柱頭凸透鏡狀,寬3毫米。蒴果長圓柱形,長1.3-3厘米,直徑9-16毫米,有明顯的肋紋和腺毛殘跡。果期9-11月。
產廣西北部和東北部。生於海拔850-1,800米的疏林中或岩石上。模式標本采自廣西龍勝平水鄉紅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