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掛式耳機

耳掛式耳機

耳掛式耳機是指在耳機側邊添加輔助懸掛的裝飾以方便使用的一種耳機。區別於入耳式耳機。耳掛就是耳機和耳塞按照佩戴方式所劃分的一種類型。

簡單說就是:把耳機兩個單元之間起連線作用與佩戴固定作用的橫樑予以取消,配以精美的掛鈎使之掛在耳朵上的設計在塞子上講就是在塞體上設計出掛鈎使之掛在耳朵上。耳掛妙就妙在這個“掛”字上,沒有這個“掛”就不能叫做耳掛;這個“掛”如果妨礙了用戶的佩戴就是失敗的設計,就是畫蛇添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耳掛式耳機
  • 定義:耳機側邊添加輔助懸掛的裝飾
  • 分類:耳掛大體可分為三類
  • 優勢:保證了使用者佩戴的可靠性
  • 劣勢:世人皆知的不足之處就是漏音
  • 適用人群:以學生為主的年輕人
  • 歷史:經歷考驗,迎接新挑戰
分類,優缺點及發展歷史,耳掛式耳機的優勢,耳掛式耳機的劣勢,耳掛式耳機的歷史,耳掛耳機適用人群,

分類

耳掛大體可分為三類既:耳機式耳掛、耳塞式耳掛和入耳式耳掛。耳機式耳掛和耳塞式耳掛的基本特徵我以在第一段講清楚了,這裡主要講下入耳式耳掛。個人認為作為入耳式耳塞完全不需要設計成耳掛,入耳只需從耳朵後面繞過線來即可;設計成耳掛後只會給用戶的佩戴帶來不方便,體現不出耳掛的方便性,易用性。所以下文我就主要講一下前兩種類別。

優缺點及發展歷史

耳掛式耳機的優勢

第一點:
耳掛的方式保證了使用者佩戴的可靠性(有一種說法是耳掛就是為運動時聽音樂而設計的)提到可靠性我想有必要多說一下;在耳塞的設計上往往要把單元做大,以滿足音質的需要(從理論上講把單元做大就會提供更大的頻響範圍增加了低頻與聲場)而做大的單元往往是消費者在使用上佩戴不牢,耳掛的設計則使大口徑單元的塞子也能牢牢的貼合在使用者的耳洞上——這一點在KOSS最新產品KED—250雙單元耳塞式耳掛上表現的尤為突出。
第二點:
耳掛的設計方式充分展現了耳機生產商的設計能力。這裡所提到的設計能力可以分為兩方面去談:1是外觀設計,這一點放到下一段去講。2是為保證上段所說的佩戴的可靠性所進行的人體工程學設計。這一點我想多談一下,我找了一下手頭的資料:日本鐵三角公司在七十年代末設計便攜耳機產品ATH—0.3與ATH—0.5時開發了一種名叫擺動調節的結構;這種結構使用在調節耳機佩戴舒適性時更加方便。如果你對這種設計感到陌生,那么請你看看擺動調節的現代版ATH—EC7,沒錯EC7正是使用的改良後擺動調節設計,用過EC7系列的朋友們一定會驚嘆這一傑出的作品吧。
第三點:
在這裡我談一下上文所說的外觀設計上的優勢,談這點就離不開上文所說的“掛”的設計。為上么呢?我來談一下自己的理解吧:1是耳塞式耳掛之於耳塞多出了一些給設計師設計的空間。2是耳機式耳掛之於耳機,眾所周知耳機的連線橫樑是最難設計的,設計師往往出乎意料的設計卻吃力不討好,贏得不了市場的認可。這裡我舉一個例子:同為鐵三角產品的EW9與ESW9,就外觀漂亮與否我問過N個人,其中有90%多的人認為EW9要比ESW9漂亮許多…
上面所講的是理論,下面著重說說實際中耳掛的外形優勢。耳掛出色的外形設計往往引來青少年這一群體的青睞。豐富多彩的設計時消費者津津樂道如:高雅的EW9、高貴的A8、時尚的OMX90、個性的MD90以及帥氣的EM7在市場上都引起了不少的轟動。有的耳掛甚至被當作藝術品被用戶擺放在家中,豈不說這種做法是否妥當,從消費者這一舉動就可以開出產品外形設計之成功。
第四點:
這一點講一下耳掛聲音上的優勢。我認為耳掛的佩戴方式帶來了比同一級別耳機更為寬廣的聲場,因為耳機要緊緊的扣在用戶的耳朵上勢必造成聲場縮小。看到這裡你或許會問耳塞式耳掛就和耳塞一樣了吧?其實不然,我給大家舉兩個典型的例子:1是鐵三角的CM7耳塞與EC7耳塞式耳掛,經某位老鳥證實這倆用的是一樣的單元。但由於EC7做成了耳塞式耳掛,塞子的腔體就要比CM7深些。所以EC7就比CM7的聲場大些。2是森海賽爾的MX90vc與OMX90vc眾所周知,這兩款產品也是用同樣的單元,在實際聽音中OMX90就比MX90聲場大。究其原因也是因為腔體上OMX90比MX90深些。
從以上兩個事例中我發現:設計師在設計中為了使耳塞式耳掛更貼合用戶的耳洞就把塞子的腔體作深了。這樣一來直接導致了耳塞式耳掛要比單純的耳塞在聲場上具有一定的優勢。所以我說耳掛的聲音除了具有耳機與耳塞的聲音上的優勢外,還要比耳機與耳塞在聲場上有優勢。

耳掛式耳機的劣勢

第一點:
耳機式耳掛一個世人皆知的不足之處就是漏音。這點可謂是先天不足,因為是掛在耳朵,耳機式耳掛不能像耳機一樣緊扣在用戶的耳朵上,所以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漏音,在室外使用效果不好。
各個廠商為解決漏音這個難題紛紛出招(漏音在聲音上表現出來最大的問題就是低頻的散失),比如鐵三角的設計師就認為既然低頻的散失是不可避免的,那就乾脆不要低頻吧。於是就利用漏音的這一特性生產出了EM7,在聲音上EM7全頻亮化幾乎沒有了有量感的低頻。再比如KOSS的KSC35這一耳掛使用的是和PP耳機一樣的單元,使低頻量感得以增加。不管怎樣各個廠商都是為了做出好聲音。
第二點:
耳機式耳掛還有一個毛病就是不隔音。造成原因嘛,是和漏音生成的原因一樣的我就不再累述了。不隔音這個問題不僅存在於耳掛上也存在於非深入耳耳塞之外所有耳機耳塞上;只不過在耳機式耳掛上比較明顯。各個廠商現如今沒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
但是我想說一下在室內或者安靜的地方不隔音是可以忽略的。而在喧鬧的地方嗎我認為安全才是第一位的。或者說室外聽音聽個調就行,如果想聽細節那么還是在家裡吧哈哈。我有一位朋友為了追求細節就帶著某三節入耳式耳塞上了大街,聽著正爽時,突然、一輛車疾馳向前司機探出玻璃,向後指指點點口中吐沫橫飛,這位兄弟便向後看了一下發現後面的人正在看著他。多了我就不說了大家也該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孰輕孰重大俠們請自己掂量吧。
第三點:
這一點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那就是性價比不高。哈哈縱觀耳掛產品的市場售價總要比同級別的耳機耳塞的市場售價要貴些。原因嗎請看那些增加了設計成本、生產成本、維修成本以及外觀拉風和佩戴穩定性的掛鈎吧。這一點我就不再說啥了呵呵。
第四點:
那就是耳掛在特定人群中使用的問題了。眼鏡一族在佩戴耳掛上確實是不方便。眼鏡腿總與掛鈎打的不可開交。但是也有例外情況,眼鏡族可以試一下B&O A8鐵三角EC7。這兩款產品經我的試驗在眼睛族中佩戴是可行的。
第五點:
其實這一點,是所有耳機都會出現的缺陷,就是長時間使用耳機會破壞人體本身的聽力,導致聽力下降。 所以建議大家不要長時間,使用耳機,並把耳機音量調整到合適的人體聽力的範圍內。

耳掛式耳機的歷史

通過上面我的介紹,想必大家對耳掛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了。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下耳掛的歷史,再講歷史前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第一款耳掛是哪家公司設計出品的?有的兄弟說是松下,有的兄弟說是索尼。
先提出了疑惑,再給大家講下我所知道的耳掛曆史:一開始的耳掛是以比較低端的面貌出現在大家面前的。比如SONY的Q33、Q55,雖然音質上稱不上好,但憑藉著出色的外觀設計也是贏得了一定的市場份額。真要講起耳掛的輝煌歷史,那就不得不提起兩款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耳掛產品。一款是丹麥奢侈品公司B&O出品的,素有“耳塞中的勞斯萊斯”之稱的A8;另一款是被鐵三角公司寄以厚望的EM7。
為什麼說EM7是被鐵三角公司寄以厚望的產品呢?我找來一段資料:時間回到2003年,鐵三角公司推出了售價高達8000日元的EM7,注意當時最昂貴的耳機式耳掛也只要3000日元;在國內我聽一老鳥說EM7剛上市時要700人民幣。這個價位在當時足以稱得上高端產品了。設計工程師小澤說:“關於掛耳式耳機,我們公司是較後才著手研製的。因此,不研製個像樣的耳機可不行喔。”這款產品一改往日耳機式耳掛塑膠質地的外觀,大膽啟用了鋁合金材質,並配以了金屬拉絲技術,使外觀令消費者眼前一亮。
再來講一下B&O公司的A8。B&O公司是丹麥的奢侈品公司,A8是這家公司較為大眾化的一款產品。大眾產品並不代表著低質,航空鋁切制的的塞體配以液壓軸承的調節機關極盡奢華。連公司的商標都是雷射蝕刻上去的。可以說不管是製作用料,外觀設計還是生產技術都讓人刮目相看…
從EM7開始日本鐵三角公司開始生產高端耳掛,2004年的EW9、EM9r、EM9d以及後來EM7的升級版EM700ti都昭示出鐵三角對耳掛的這一形式的雄心。再來看一下A8引發的耳塞式耳掛的熱潮。自從A8上市後大大公司紛紛推出這一形式的產品,如鐵三角的EC7系列更是和A8打的難解難分…
隨著A8、EM7等產品的接連出世,耳掛迎來了美好的春天。在經過陽光明媚的春天后,耳掛的市場迎來以入耳式耳塞的為首的新生產品的挑戰。

耳掛耳機適用人群

以學生為主的年輕人。而年輕人大都有在室外聽音的習慣。但耳掛的漏音與不隔音的缺點也極大的制約了室外聽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