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字義
耱 mò
亦稱“耮
![耱 耱](/img/0/d6b/nBnaugzY4EjNzYjZwYGO3YGNzAjNjlzM3gjY5ImZiRjZwQTYmFWY1IDMzg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耱,有些地方也稱作“耮”,有些地方也稱作“蓋”。用手指粗細的樹枝條編在長力一形木框上的一種農具,用來平整翻耕後的土地,使土粒更酥碎些,有時也用來保墒。使用時把耱平放在翻耕過的田地上,由牲畜拉著前進,操作者站立其上,或者用石塊放在上面,以增大對土面的壓力。
典故
《
齊民要術》中記載有“耕而不耮,不如做暴”的
諺語。《王禎農書》更指出“凡己耕耙欲受種之地,非耮不可”。西漢的文獻中己提到耱,可見至少兩千年前
黃河流域就己使用這種農具。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川篇》莫個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