耤河

耤河

耤河,由於電腦字型檔的限制,常常寫作“藉河”,黃河支流渭河的支流。在甘肅省天水市境內,發源於甘谷縣北部秦嶺北麓龍台山,由西向東流,橫貫天水北部,於天水麥積區匯入渭河,河長81.2公里,流域面積1267平方公里,年平均徑流量1.3億立方米。年平均輸沙量473.43萬噸,平均侵蝕模數為4650噸/年·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羅玉河、南溝河等。

耤河是天水市的灌溉水源地,及城區的飲用水源地及城區景觀河流,上游有也小水電開發項目,素有天水母親河之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耤河
  • 別名:藉河、洋水、嶧水、藉水、耤水、烏龍江、烏油江、古坡河
  • 所屬水系:黃河支流渭河的支流
  • 地理位置:甘肅省天水市
  • 流經地區:甘谷縣、秦州區、麥積區
  • 發源地:甘谷縣北部秦嶺北麓龍台山
  • 主要支流:羅玉河、南溝河
  • 河長:81.2 km
  • 流域面積:1267 km
  • 平均流量:3370 m/s
  • 落差:1360 m
  • 河口:麥積區二十里舖鄉峽口村
名稱由來,幹流概況,水文特徵,主要支流,治理開發,水電工程,灌溉工程,飲水工程,

名稱由來

耤河,讀音為XI(席),歷史上名稱眾多,古稱洋水、嶧水,又稱烏龍江,因流經古坡鄉而又名古坡河,《水經注》中稱藉水,後來州、縣誌中稱耤水。但1990年代由於電子化時字型檔限制,媒體訛為“藉河”。
九十年代後期,由於電腦漢字數位化字型檔里沒有“耤”字,給文字工作者造成不便。基於此,2001年1月天水市秦城區民政局申報天水市勘定行政區域界線領導小組審定同意後,將“耤”改為“藉”且讀音“xī”保持不變。

幹流概況

耤河
耤河的位置及水系分布
耤河,發源於甘谷縣秦嶺北麓龍台山瘦驢嶺一帶,河源高程2450米(一說2472米),經甘谷縣艾家川、古坡鎮、秦州區(原秦城區)關子、藉口、太京,麥積區(原北道區)二十里舖,在麥積區二十里舖鄉峽口村入渭,河口高程1090米。幹流長度,《甘肅省志·水利志》記為81.2公里,流域面積1267平方公里,《秦城區志》記為85公里,流域面積1276平方公里。
耤河
耤河發源地甘谷縣古坡鎮上游大卜峪村段
在甘谷縣境內,稱古坡河,蜿蜒於土石山林之中,河谷窄狹,水流湍急,主河道長22.05公里,流域總面積122.87平方公里,年平均徑流量177.63萬立方米,年平均流量0.56立方米/秒。
耤河
關子鎮段
耤河
耤河天水城區段
耤河
耤河天水城區段
在秦州區境內,境內河長55公里。發源於甘谷縣南部瘦驢嶺(海拔2472米),經甘谷古坡鄉楊家坪附近入秦州區境。經關子鎮石川(古稱大弁川)、七十鋪,藉口鎮六十鋪、五十鋪,至白草灘與金家河匯合。南北2支匯合後,由西向東,流經太京鎮全境,至王家磨與南溝河會合後進入秦州市區,至縣家路村出境。境內面積1066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積的83.6%。
耤河
耤河和渭河相匯處
在麥積區境內,經秦州區流入二十里舖鄉後,有橫峪河匯入,在城區西部二十里舖鄉峽口村入渭河。區內長7公里。據1964~1984年天水郡水文站觀測資料,年平均每秒流量3370立方米,最大每秒流量3260立方米(1959年10月10日),1970~1980年代多次斷流。年平均徑流總量1.07億立方米,最大2.26億立方米,最小0.28億立方米。含砂量比渭河小,年輸砂470萬噸。

水文特徵

耤河相對較少徑流區該區地面植被率低,調蓄洪水能力差。1959年~1990年平均流量3.09立方米/秒,徑流量0.98億立方米,徑流深96.2毫米,徑流模數3.03升/秒平方公里。
耤河最大洪峰流量3260立方米/秒,出現於1959年10月10日,是自1933年以來的最大值,為百年一遇洪水,現秦城區防汛以此為標準進行設防。
耤河自1979年出現斷流,1979年6月21日斷流8天,1981年5月3日及5月28日至31日斷流5天,同年6月1日至9日、14日至19日,共斷流15天,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斷流時段加長。
徑流的年際變化,1960年代均值為1.314億立方米,偏大於歷年均值37%,為豐水時段。1970年代均值為0.766億立方米,偏小於歷年均值20%,為枯水時段。1980年代均值為0.804億立方米,偏小於歷年均值16.1%仍為枯水時段。1990年代初期仍為枯水段。徑流的最大年為1967年,徑流2.253億立方米,最小年1972年,徑流0.2817億立方米,大小年相差8倍。

主要支流

甘谷縣段沿途流入支流有:
上石溝水:發源於古坡頭、楊魏家坪,流經總長1.6公里。
水蒿峪溝水:發源於石角坪梁,流經總長1.8公里。
暖水溝水:發源於古坡頭山樑,流經總長1.8公里。
淺子溝水:發源於師家山樑,流經總長1.62公里。
任家溝水:發源於樊家寺山樑,流經總長3.05公里。
寺溝水:發源於石鼓山樑,流經總長3.85公里。
大峨峪溝水:發源於小坪兒山樑,流經總長1.73公里。
下廟溝水:發源十八盤梁,流經總長1.3公里。
蒲林溝水:發源石鼓山樑,流經總長1.65公里。
山才溝水:發源於山才溝梁,流經總長2.25公里。
條岔溝水:發源於石鼓山樑,流經總3.8公里。
上廟溝水:發源於李家溝梁,流經總長2.65公里。
羌甘峪溝水:發源於黑溝梁,流經總長7.35公里。
任家莊溝水:發源於吊草壩溝梁,流經總長6.85公里。
黃家莊溝水:發源於瘦驢嶺山樑,流經總長5.91公里。
陡沙溝水:發源於陡沙溝梁,流經總長1.35公里。
道碌碡溝水:發源於花台山樑,流經總長1.7公里。
沙溝兒溝水:發源於龍台山樑,流經總長4.55公里。
年集溝(又名蜘蛛谷)水:發源於太京鄉丁家門村,全長11公里,由西北流向東南至太京鄉川口村匯入耤河。
羅玉河(古名漾水):全長24公里,發源於鳳凰山南麓席家寨,經玉泉、中梁兩鄉至秦城區東橋頭注入耤河。
普岔河,發源於牡丹鄉新兆坡(海拔1837米),由南向北,至太京鄉三十甸子匯入耤河,全長12公里,流域面積39.75平方公里。
韋家溝水(即古羅城溪,又名佛空谷水):發源於太京鄉南部楊家安子東,由西南流向東北,於太京鄉二十里舖注入耤河,全長7.5公里。
平峪溝水(古名山谷水):西支發源於店鎮鄉熱柿灣北,北支源於太京鄉何家廟東(海拔1872米),由南向北,經太京鄉席范、劉家莊至窩駝村匯入耤河,全長12公里。
南溝河(古名黃瓜水,又名赤峪水):是耤河南岸最大的支流。發源於齊壽山北麓,由南向北經齊壽、皂郊,於天水郡匯入耤河,全長27公里。
耤河進入天水市區後,南岸依次匯入的支流有豹子溝(古名毛泉谷)、呂二溝(古名栗泉谷)、龍王溝、水家溝(古名沙壠水)諸水。以上4水發源於王家山及後郎廟山,自南向北,匯入耤河。
恆河峪,又名羅家溝,發源於秦州區徐家店,在麥積秦州交界處流入麥積區,終點位於恆河峪入藉河口,屬於藉河一級支流,位於麥積區花牛鎮轄區內,境內流域面積約64.2km2,長11.9km,河道比降23.4‰。

治理開發

水電工程

1944年4月,天水電廠請示資源委員會,同意引耤河水在師家崖修建水庫兩座和長約2.5公里水渠一條,在王家磨修建水力發電站,裝機容量180千瓦,於1945年建成發電。1954年王家磨水電站停止運行。

灌溉工程

民國以前,區境內“赤峪水(今南溝河)只灌天水湖一隅”,耤河則“受其利亦受其害",只“利亦園蔬"。“羅玉溝、赤峪溝之水僅及於轉磨,灌田多不敷用。"磨渠連同灌田水道共41條。其中天水城周圍共有磨渠5條,可灌田130畝。解放後,國家為秦城區累計投放修水利資金2286萬元,興修渠道、提灌、機井、塘壩等水利基本設施706處,灌溉總面積達到3.31萬畝,保灌2.42萬畝。
西乾渠,位於藉口、太京兩鄉耤河南岸,自耤口鄉四十里舖引水,尾水退於平峪溝,全長15.5公里。原設計引水量1立方米/秒,灌面9600畝,有效灌面6500畝,始建於1955年,1966年開始擴建,1970年竣工。渠道沿線有截流工程、進水閘、導水堤、涵洞、渡槽、防洪和公路堤涵、護坡、跌水、閘門等各種建築物78座。該渠建成後,1986年和1989年又投資144萬元,進行配套整修後擔負耤口、太京兩鄉近萬畝農田的灌溉任務。
關子北渠,位於關子鄉境內,長4.6公里,灌區寬0.95公里,設計引水量0.3立方米/秒,灌面1230畝。該渠始建於1958年10月,民辦公助,1963年改建,1981~1982年國家投資5萬元第三次整修,上段襯砌1050米,1990年新修整修渡槽、橋隧等渠系建築物30餘處,可灌1200畝。
關子南渠,位於關子鄉南部,長8.54公里,灌區寬0.95公里,可灌溉關子鄉10個行政村的川地。該渠1958年與北渠同期上馬,1973年原天水縣水電局投資6.5萬元維修,1990年以後又投資42萬元第三次維修,有各種閘、涵、跌水、護坡等建築物44座,設計灌面3400畝,因水量不足,實際可灌2000多畝。
耤口南山渠,位於稽河支流金家河南岸二、三級階地交匯處,全長5.75公里,原設計流量為0.5立方米/秒,可灌稽口鄉崔家磨等四村的農田1200畝。1967年始建,1969年竣工,1970年代和1980年代曾兩次整修疏通,效益附合設計要求。
二十里舖東乾渠,民國22年(1933年)國民軍第一師駐天水時,曾發動民眾修成從七里墩(今屬秦城區)引稽河水至馬跑泉的灌渠,可灌地千餘畝。但因耤河水不穩定,不幾年,又廢為平地。1965年,專區和縣財政投資20萬元,原天水縣人委組織民工重建,1966年竣工。乾渠由今秦城區五里舖南引耤河水入渠至馬跑泉三十甸子村止,長16公里。主要建築物有進水閘門1座、公路涵洞3處,引水流量每秒0.2立方米,可灌曹家埂、高家灣、二十里舖等村川地1500畝。1970年代。渠首段漸為垃圾污物所阻,通水困難。1986—1990年,省水利廳及區財政投資19萬元,修復了部分渠道。

飲水工程

上磨水庫,位於秦州區籍口鎮上磨村耤河支流金河上,水庫上游流域面積71.7平方公里,年徑流量1120萬立方米,設計總庫容641萬立方米。工程包括主體大壩、輸水泄洪洞、溢洪洞、移民安置和附屬設施等。水庫建成後平均日供水能力2.3萬立方米,農村人畜飲水10萬立方米,以及沿線農業灌溉用水73萬立方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