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耙
- 拼音:bà,pá
- 部首:耒
- 筆畫:10
- 解釋:一種農業用具
漢字釋義,古籍解釋,名詞解釋,方言集匯,音韻集匯,上古音系,廣韻,蒙古字韻,中原音韻,洪武正韻牋,分韻撮要,
漢字釋義
耙 bà, pá 形聲。字從耒,從巴,巴亦聲。“巴”意為“附著”、“黏著”、“匍匐”。“耒”指“農具”。“耒”與“巴”聯合起來表示“一種把碎土、堆肥、雜草攤開,使它們附著在農田表面的農具(讀bà)”、“一種把谷堆柴草堆扒開,使穀子和柴草附著在曬穀場地面的農具(讀pá)”。
本義:一種把農戶的堆積物扒開並使之均勻附著在開闊場地表面的農具。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篇海》必駕切,音埧。犂屬。《農政全書》耙制,有方耙,有八字耙。如犂,亦用牛駕,但橫闊多齒,犂後用之。蓋犂以起土,惟深為功耙以破塊,惟細為功。耙之後又用耖用耮。俗作䎱。
名詞解釋
涵義
耙
讀pá。用於表層土壤耕作的農具;較小。
耙
耙
harrow
bàㄅㄚˋ
◎把土塊弄碎的農具。
◎用耙弄碎土塊:這塊地~兩遍了。 讀BA時,為農具,較大,用兩頭牛來拉,用於平整土地
引申
◎耙地bàdì
[harrowing]用耙進行的一種表土耕作,通常在犁耕後、播種前或早春保墒時進行,有疏鬆土壤、保蓄水分、提高土溫等作用
◎耙路機bàlùjī
[ripper]一種敲碎磨損路面的築路機器
●耙
páㄆㄚˊ
◎聚攏穀物或平土地用的用具:~子。齒~。
◎用耙平整土地或聚攏穀物。
常用詞組
◎耙子pázi
[rake]歸攏或散開穀物、柴草或平整土地用的一種農具,柄長,裝有木、竹或鐵制的齒。
方言集匯
◎ 客家話:[台灣四縣腔] pa2 [寶安腔] pa2 [沙頭角腔] pa2 [客英字典] pa2 [海陸豐腔] pa2 [梅縣腔] pa2 [客語拼音字彙] pa2 [東莞腔] pa2
◎ 粵語:paa4
◎ 潮州話:bê5
音韻集匯
上古音系
字頭 | 聲符 | 韻部 | 對應廣韻小韻 | 擬音 | 註解 |
---|---|---|---|---|---|
耙 | 巴 | 魚 | 𤝡 | braːs | 杷分化字 |
廣韻
字頭 |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韻目 | 調 | 等 | 呼 | 韻系 | 韻攝 | 廣韻目次 | 高本漢 | 王力 | 李榮 | 邵榮芬 | 鄭張尚芳 | 潘悟雲 | 蒲立本 | 推導現代漢語 | 古韻羅馬字 | 有女羅馬字 | 註解 |
---|---|---|---|---|---|---|---|---|---|---|---|---|---|---|---|---|---|---|---|---|---|---|
爬 | 爬 | 蒲巴 | 並 | 麻二開 | 麻 | 平聲 | 二等 | 開口 | 麻 | 假 | 下平九麻 | bʱa | ba | ba | ba | bɣa | bɯa | baɨ | pa2 | bra | bea | 搔也或作把又姓本杞東樓公之後避難改焉西魏襄州刺史把秀蒲巴切三 |
蒙古字韻
字頭 | 八思巴字 | 八思巴字(修正) | 八思巴字(其他形式) | 音譯 | 音譯(修正) | 音譯(其他形式) | 擬音 | 聲調 | 註解 |
---|---|---|---|---|---|---|---|---|---|
爬 | ꡌꡓ | paw | baw | 入聲 |
中原音韻
字頭 | 小韻 | 聲母 | 韻母 | 韻部 | 聲調 | 四呼 | 寧繼福 | 註解 |
---|---|---|---|---|---|---|---|---|
壩 | 罷 | 幫 | 家麻開 | 家麻 | 去聲 | 開口呼 | pa |
洪武正韻牋
字頭 | 小韻 | 反切 | 韻目 | 韻部 | 聲調 |
---|---|---|---|---|---|
壩 | 霸 | 必駕 | 十五禡 | 麻 | 去聲 |
分韻撮要
字頭 | 小韻 | 聲母 | 韻母 | 韻部 | 聲調 | 註解 |
---|---|---|---|---|---|---|
壩 | 霸 | 幫 | 家 | 第二十六家賈嫁 | 陰去 | 同上(與壩同雍水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