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者王清臣》這篇文章選自清朝王士禎撰寫的筆記小說《池北偶談》(卷十六·談藝六)。“談藝”大約占全書篇幅的三分之一,主要是作者以“神韻說”評詩論畫,闡述個人主張。《耕者王清臣》講述了一個平凡普通的老農也有出人意料的才能,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體現中華古典詩歌對人潛移默化的影響。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耕者王清臣》
- 外文名稱:Farmer Wang Qingchen
- 作品別名:《耕者王清臣》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出處:《池北偶談》(卷十六·談藝六)
- 文學體裁:筆記小說
- 作者:王士禎
注釋,譯文,
耕者王清臣
天啟初,潁川張遠度買田潁南之中村,地多桃花林。一日,攜榼獨游,見耕而歌者,徘徊疃間,聽之,皆杜詩也。遂呼與語,耕者自言王姓,名清臣,舊有田,畏徭役,盡委諸其族,今為人傭耕。少曾讀書。客有遺一冊於其舍者,卷無首尾,讀而愛之,故嘗歌,亦不知杜甫為何人也。異日遠度過其廬,見舊曆背煤字漫滅,乃燒細枝為筆所書,皆所作詩,後經亂不知所在。
注釋
①明熹宗(朱由校)年號(公元1621—1627)。
②攜:攜帶。榼(kē):古代盛酒或貯水的器具。
③疃(tuǎn):村莊。
④徭役:古時統治者強制百姓承擔的無償勞動。
⑤盡委諸其族:把全部的田地棄給他的本族人。盡:全部,都。委:拋棄,捨棄。諸:“之於”的合音。
⑥傭耕:受僱為田主耕種。
⑦少(shào):年幼,年輕。
⑧遺:遺失,丟失。舍(shè):住宅,家。
⑨故:所以,因此。嘗:通“常”,經常,常常。
⑩異日:他日,以後的一天。過:拜訪,探望。廬:房屋,這裡指家。
⑪見舊曆背煤字漫滅,乃燒細枝為筆所書:看到舊的曆書背後,用燒過的樹枝寫的字模糊不清。
譯文
天啟初年,潁川張遠度在潁南的中村買了田地,田地(旁邊)有很多桃花林。一天,(張遠度)帶著水壺獨自出遊,見到一個邊耕種邊吟誦的種田人,在村莊裡來回走著。張遠度聽到(吟誦的內容)都是杜甫的詩。(張遠度)於是喊著與他搭話,種田人自稱姓王,名叫清臣,過去有田地,害怕(沉重的)徭役,(就)把全部的田地棄給他的本族人,給別人耕種。(種田人)年幼時曾讀過書。有個客人在他家丟失了一本書,(這本)書無頭無尾,(種田人)讀著讀著就喜歡上了,所以經常吟誦(杜詩),也不知道杜甫是個什麼人。過幾天,張遠度到他家拜訪,看到舊的曆書背後,用燒過的樹枝寫的字模糊不清,都是(種田人)寫的詩,後來(這些詩)經過戰亂不知道在哪裡了。內容簡介
《耕者王清臣》這篇文章選自清朝王士禎撰寫的筆記小說《池北偶談》(卷十六·談藝六)。“談藝”大約占全書篇幅的三分之一,主要是作者以“神韻說”評詩論畫,闡述個人主張。《耕者王清臣》講述了一個平凡普通的老農也有出人意料的才能,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體現中華古典詩歌對人潛移默化的影響。
作品目錄
《池北偶談》(卷十六·談藝六)
創作背景
清代
人物介紹
王士禎
作品鑑賞
《耕者王清臣》講述了一個平凡普通的老農也有出人意料的才能,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體現中華古典詩歌對人潛移默化的影響。
作品評價
筆記小說
出版信息
王士禎撰《池北偶談》
作者簡介
清代王士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