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織圖紋

耕織圖起源於南宋時期,劉松年曾作《耕織圖》,同時代的作品農耕二十一圖並紡織二十四圖,有木刻流傳。清康熙帝命內廷畫家重繪《耕圖》與《織圖》各23幅。其中耕圖內容有:浸種、耕、耙耨、耖、碌碡、布秧、初秧、淤蔭、撥秧、插秧、一耘、二耘、三耘、灌溉、收刈、登場、持穗、舂碓、簸、揚礱、入倉、祭神。織圖內容有:浴蠶、二眠、三眠、大起、捉績、分箔、採桑、上簇、炙箔、下簇、擇繭、窖繭、練絲、蠶娥、祀謝、緯、織、絡絲、經、染色、攀華、剪帛、成衣。乾隆亦曾命冷枚、陳枚各繪《耕織圖》。瓷器上出現的耕織圖紋,始見於康熙三十五年,康熙五十一年以後廣為流行,並成為康熙時期的獨特題材,多用青花或五彩表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耕織圖紋
  • 起源於:起源於南宋時期
  • 作者:劉松年
  • 數量:紡織二十四圖
一種瓷器裝飾紋樣,描繪農家耕種與紡織的生產場面。乾隆以前瓷繪上有耕織題材的圖案,稱“田家樂”或“農家樂”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清康熙五彩耕織圖紋棒錘瓶,瓶身相對兩面分別緒“舂碓”和“分箔”畫面,畫面的左上方各題寫五言詩。“舂碓”詩為:“娟娟月過牆,簌簌風吹葉。田家當此時,村舂響相答。行聞炊玉香,會見流匙滑。更須水輪摶,地碓勞蹴踏。”“分箔”詩為:“三眠三起余,飽葉蠶侷促。眾多搶分箔,早晚槌滿屋。郊原過新雨,桑柘添濃綠。竹間快活吟,慚愧麥飽熟。”在瓷繪畫風上,完全仿效原作中西相參的畫法,精美非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