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多藥結核病傳播優勢的影響因素及分子流行病學研究

《耐多藥結核病傳播優勢的影響因素及分子流行病學研究》是依託復旦大學,由楊崇廣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耐多藥結核病傳播優勢的影響因素及分子流行病學研究
  • 依託單位:復旦大學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楊崇廣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耐多藥結核病是當前全球結核病防治的難點。我國是全球耐多藥結核病病人數最多的國家之一。我們的前期研究和流行病學證據表明,耐多藥結核分枝桿菌的傳播在耐多藥結核病發病和流行中起到重要作用。由此,我們提出由於社會人口學和細菌學等因素,造成耐多藥結核分枝桿菌在人群中具有傳播優勢的科學假設。本研究擬利用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完善的結核病防控系統,收集病人信息和菌株樣本,通過分子流行病學和傳統流行病學方法,評估耐多藥結核分枝桿菌在人群中的傳播能力;從細菌學和社會人口學等角度綜合分析耐多藥結核病傳播優勢的影響因素;通過對成簇耐多藥結核病病人的追蹤調查,闡明耐多藥結核病可能的傳播途徑。該研究成果對於加深認識我國耐多藥結核病的流行和傳播規律有重要意義,同時為制定有效的耐藥結核病控制策略提供科學依據。

結題摘要

耐多藥結核病是當前全球結核病防治的難點。我國是全球耐多藥結核病病人數最多的國家之一。本研究通過基因組流行病學和傳統流行病學方法,評估耐多藥結核分枝桿菌在人群中的傳播能力,結合流行病學調查構建準確的耐多藥結核病傳播網路,鑑定傳播熱點人群和地點,分析耐多藥結核病傳播優勢的影響因素。 本研究共納入上海市2009年至2012年共367例耐多藥結核病患者,利用VNTR分型技術與全基因組測序鑑定基因型相同的簇病例。以同一患者體內或不同患者間結核分支桿菌基因的單核苷酸多態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作為基因組成簇分型依據。基於基因分型與流行病學數據構建結核病傳播網路。採用logistic回歸分析耐多藥結核病傳播的高危因素。研究期間,共鑑定7982例菌陽結核病患者,整體耐多藥率為5%(367/7982)。具有基因分型結果數據的耐多藥患者共324例,其中125株(39%)臨床分離株具有相同基因型,即成簇病例。其中122株臨床分離株進行全基因組測序分析。經基因組比較分析,其中有103株菌株的簇內最小遺傳距離不大於12個SNPs,且共享相同的耐多藥相關耐藥基因突變,定義為耐多藥結核分枝桿菌近期傳播引起的簇病例。對該簇病例進行流行病學調查,64例(62%)患者存在流行病學聯繫,住宅社區是常見的發生結核病傳播的場所。多因素回歸分析發現,本地患者(aOR=5.32, 95%CI 3.08-9.02)與診斷延遲至少達2個月(aOR=2.57, 95% CI 1.29-5.11)是耐多藥結核病近期傳播的危險因素。此外,多數(66%, 68/103)簇病例菌株在rpoABC基因位點發生補償性突變。在耐多藥結核病傳播引起的二次病例中,大部分(89.5%, 68/76)耐多藥菌株隨著傳播鏈擴散而累積更多的耐藥突變,耐藥性增加。本研究採用基因組流行病學方法,綜合分子生物學,生物信息學和流行病學手段,闡明耐多藥結核病的傳播特性,即耐藥菌的直接傳播,伴隨著不斷積累新的耐藥突變,是耐多藥結核病發病的主要形式,而非傳統認為的獲得性耐藥。我國耐多藥結核病防控亟改變策略,應著重採取措施遏制耐多藥菌的傳播,應包括推廣套用快速診斷技術,出台相關的法規來加強耐多藥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及限制其傳染期的活動範圍等,用以監測並預防耐多藥結核病的進一步傳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