耆附湯,藥品,主治氣虛陽弱,虛汗不止,肢體倦怠。
基本介紹
- 藥品名稱:耆附湯
- 是否處方藥:是
- 主要適用症:氣虛陽弱
- 用法用量:每服12克,加生薑5片
耆附湯,藥品,主治氣虛陽弱,虛汗不止,肢體倦怠。
耆附湯,藥品,主治氣虛陽弱,虛汗不止,肢體倦怠。【來源】《重訂嚴氏濟生方)。【組成】黃耆(蜜水炙) 附子(去皮、臍)各等分【用法】上藥哎咀。每服12克,加生薑5片,用水220毫升,煎至160毫升,去滓溫服。...
萆粟耆附湯 萆粟芪附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霉瘡證治秘鑒》卷下。主治霉瘡鼻柱潰蝕。組成 萆粟五錢,人參、附子、桂枝、當歸、乾薑、黃芪各一錢半,甘草三分。用法用量 水煎,溫服。主治 霉瘡鼻柱潰蝕。
附子黃耆湯,中藥方劑,主要用於諸虛不足,及大病後氣血不復,虛贏少氣,腹脅疼痛,精神倦怠,飲食不進。附子黃耆湯之二 2.2處方 附子1兩,黃耆1兩,白朮1兩,當歸1兩,蓯蓉1兩,厚朴1兩,人參3分,桂心3分,半夏半兩,乾薑半兩,甘草1分。2.5用法用量 生薑3片,大棗1枚,同煎至8分,去滓,食前溫...
內托黃耆柴胡湯、內托耆柴湯、內托耆柴酒煎湯 組成 生地黃1分,黃柏2分,肉桂3分,羌活5分,當歸梢7分半,土瓜根(酒制)1錢,柴鬍梢1錢,連翹1錢3分,黃耆2錢。主治 小兒附骨癰,不辨肉色,浸腫,皮澤木硬,瘡勢甚大,其脈左三部細而弦,按之洪緩微有力。附註 內托黃耆柴胡湯(《東垣試效方》卷...
黃耆柴胡湯,藥品,主治大腿近膝股肉生附骨疽,不辨肉色,溫腫木硬,痛勢甚大,其脈弦細,按之洪緩略有力者。簡介
參耆益氣湯 參耆益氣湯,以人參、黃耆等為主料的湯劑。來源 《雜病源流犀燭》卷十五。組成 人參 黃耆 白朮 五味 麥冬 陳皮 炮附子 炙甘草 用法 水煎服。主治 厥瘧而兼氣虛者。
加味參耆湯 加味參耆湯是中醫藥方,出自《洞天奧旨》卷八。處方 黃耆1兩,人參5錢,荊芥3錢,當歸5錢,天花粉3錢,附子3分,牛膝3錢,金銀花1兩,白芍藥5錢,白朮5錢。功能主治 陳肝瘡(即蚤疽),生於左右臂上,三五處如癤毒腫痛,痛不可忍,擦挨難忍。用法 水煎服。摘錄 《洞天奧旨》卷八 ...
名稱:姜附湯 組成:黑附子(生,去皮臍)主治:瘴毒陰候,發熱或寒,煩躁,手足冷,鼻尖涼,身體疼重,舌上苔生,引飲煩渴,或自利嘔逆,或汗出惡風 出處:《普濟方》卷一九九引《廣南衛生方》製法:每個分作四份,每份用水一盞半,入炮黃耆、乾薑二錢,切作片子同煎至八分一盞,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內托黃耆湯由柴胡8分,連翹8分,肉桂8分,大力子8分,黃耆8分,當歸尾8分,黃柏8分,升麻8分,白芷8分,甘草8分等組成,主要治療瘡生腿外側,或因寒濕,得附骨疽於足少陽經分,微侵足陽明經,堅硬漫腫,行步作痛,或不能行。組成 柴胡8分,連翹8分,肉桂8分,大力子8分,黃耆8分,當歸尾8分,黃柏...
【方劑別名】黃耆湯(《醫方類聚》卷八十六引《御醫撮要》)。【藥物組成】黃耆4兩,芍藥4兩,芎藭4兩,甘草4兩,生薑1斤。【處方來源】《普濟方》卷二三一。【方劑主治】虛勞崩中,吐血上氣,短氣欲絕,面黑如漆。【用藥禁忌】凡夏月不得隔宿浸藥;忌菘菜。【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酒5升,浸1宿...
參耆白朮湯,中醫藥方,用於瀉痢與產育氣虛脫肛。【處方】黨參(去蘆,米妙)2錢,炙耆1錢5分,白朮(淨炒)1錢5分,肉蔻霜1錢5分,茯苓1錢5分,淮山藥(炒)2錢,升麻(密炙)6分,炙甘草7分。【功能主治】瀉痢與產育氣虛脫肛。【用法用量】加生薑2片;煎服。或加制附子5分。【摘錄】《不知醫必要》...
內托黃耆湯,中藥方劑。用法用量 水2鐘,加生薑3片,大棗2枚,煎8分,食遠服。組成 黃耆(鹽水拌炒)1錢,麥門冬(去心)1錢,熟地黃(酒拌)1錢,人參1錢,茯苓1錢,白朮(炒)5分,川芎5分,官桂5分,遠志(去心)5分,當歸(酒拌)5分,甘草(炙)3分。主治 潰瘍作痛,倦怠少食,無睡,自汗...
參耆救逆湯 參耆救逆湯,藥品,主治氣虛血脫,已呈厥脫者。【來源】《中醫婦科治療學》。【組成】黨參8錢,黃耆8錢,龍骨8錢,黑附片8錢,炙甘草3錢,浮麥8錢。【功效】回陽救逆。【用法】水煎,溫服。
附方 名稱:羌活附子湯 組成:木香、炮附子、羌活、炒茴香各半兩,乾薑一兩 用法:為細末,每次服二錢,加鹽一捻,水煎二十沸,和渣熱服 主治:治客寒犯胃之呃逆者 出處:《衛生寶鑑》功用:溫中降逆 名稱:羌活附子湯 組成:麻黃(不去根節)三分,黑附子三分,羌活半錢,蒼朮半錢,防風二分,黃耆一錢...
附骨湯 【功能主治】散寒止痛。治附骨疽,環跳疼痛不止。【處方】黃耆,當歸,大力子,肉桂,白芷,甘草麻黃,杜仲,牛膝,黃柏各等分。【功能主治】散寒止痛。治附骨疽,環跳疼痛不止。【用法用量】水煎,空腹時服。【摘錄】《仙拈集》卷四
出自《醫學集成》卷二。拼音 tián jīng yì qì tāng 出處 《醫學集成》卷二 方名 填精益氣湯 組成 熟地2兩,枸杞4錢,菟絲4錢,焦術4錢,蓯蓉4錢,杜仲3錢,故紙3錢,當歸3錢,洋參3錢,北耆3錢,菖蒲1錢,炙草1錢,桂元、大棗。主治 病後耳聾。加減 火衰,加桂、附,或啟竅丹。
附桂湯 附桂湯,中藥方劑,用於虛寒帶下,白帶腥臭,多悲不樂,大寒;兼治濁淫。名稱 附桂湯 處方 附子3錢,肉桂1錢,黃柏5分,知母5分,升麻5分,甘草5分,黃耆1錢半,人參7分。功能主治 虛寒帶下,白帶腥臭,多悲不樂,大寒;兼治濁淫。用法用量 水煎服。摘錄 《醫學入門》卷八
各家論述:此方利濕而又不耗氣,氣旺則水濕自消。加入防風、附子於耆、術之中,有鬼神不測之機,相畏而相使,建功實奇。萬不可疑藥劑之大,而少減其品味,使廢人不得為全人也。祛濕止痛 起傴湯成分防風,別名為銅芸、回雲、回草、百枝、百種、屏風、風肉,歸膀 胱;肺;脾;肝經,主治外感風寒;頭痛身...
理中定風湯是一劑中藥方劑,主要成分有大熟地、全當歸、山萸肉、枸杞子等。【處方】大熟地5錢,全當歸2錢,山萸肉1錢,枸杞子2錢,炒白朮3錢,炮姜炭1錢,潞黨參2錢,炙甘草1錢,熟棗仁2錢(炒,研),上肉桂1錢,破故紙2錢,炙綿耆2錢。【功能主治】助氣補血,卻病回陽。主小兒精神已虧,氣血大壞...
十華湯是主治真陽傷憊,霍亂吐瀉等的一種湯品。組成 附子(炮裂,去皮臍)、黃耆(銼)、羌活(去蘆頭)、白朮(炒)、青橘皮(湯浸,去白)、桔梗(炒)、乾薑(炮)、桂(去粗皮)、甘草(炙)、五加皮(用吳茱萸1兩,以水一碗,同五加皮煮之,水盡為度,去茱萸,細銼皮,焙乾用)各等分。功效 ...
附方 名稱:逐風湯 組成:生黃芪18g,當歸12g,羌活、獨活、全蠍各6g,蜈蚣2條 用法:水煎服 主治:中風抽掣及破傷後受風抽掣 出處:《中醫處方指南》(第二版)功用:益氣養血,怯風 名稱:逐風湯 組成:歸12g,生箭耆20g,獨活10g,羌活10g,全蠍6g,全蜈蚣6g 用法:水煎服之,一天一劑 主治:破傷風,...
附方 名稱:加味益氣湯 組成:黃耆、人參、白朮、陳皮、當歸、升麻、柴胡、木香、香附、青皮、川芎、桂枝、甘草 用法:上銼一劑。加生薑、大棗,水煎服 主治:氣虛,渾身發麻 出處:《萬病回春》卷四 名稱:加味益氣湯 組成:黃耆、人參、白朮、甘草、當歸、陳皮、升麻、柴胡、麥門冬、香附、羌活、防風、木香...
附方 名稱:顧步湯 組成:黃耆、當歸(酒洗)、黃柏(鹽酒炒)、知母(酒炒)、熟地黃、肉桂、乾薑、牛膝、虎脛骨(酥炙)、金銀花 用法:酒煎服 主治:脾腎陰虧,濕熱下流之足疽。起於足大趾,初癢疼痛,趾甲黑,漸而肉黑,上於足跗 出處:《醫林繤要》卷十 功用:大補氣血,滋陰壯陽 各家論述 此方...
玉竹湯是一個處方,出自《不知醫必要》卷一。方劑名稱:玉竹湯 藥物組成:生黃耆1錢5分,阿膠(蛤粉炒珠)1錢5分,直僵蠶(酒洗)1錢5分,菊花1錢5分,黑芝麻1錢,蒺藜1錢,當歸須1錢,玉竹1錢5分,炙甘草7分。處方來源:《不知醫必要》卷一。方劑功效:柔潤,熄肝風。用法用量:水煎服。附 註:...
溫髓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聖濟總錄》卷五十三。具有補腎溫髓,散寒止痛之功效。主治髓虛骨寒。組成 附子(炮裂,去皮臍)、人參、黃耆、細辛(去苗葉)、桂(去粗皮)各一兩(30g)。用法用量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三錢匕,用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空心、食前溫服。功用 補腎溫髓,散寒止痛。主治 ...
加以地榆(炒黑)、黃芩(酒炒涼血)、杜、斷、艾、芍安胎養血,耆、術益氣,附、陳行氣,清以前胡,引以蔥白,立方之旨盡矣。”各家論述 陳素庵:妊娠每下血似月信至者,或孕婦血盛氣衰,或營分受風則經血妄動,風勝則生熱,肝木動搖不能藏血也。血盛者,其人必體肥多痰,荷傷於風,不可服補暖之劑...
方中百藥煎、訶子皮、罌粟殼,皆清虛之品,入肺而斂其耗散;五味子斂而兼補,且能保肺滋腎;耆皮固肺氣;白及補肺損;胡桃、杏仁潤肺燥耳。附方 名稱:斂肺湯 組成:北五味三錢,黃芩二錢,麥冬三錢,甘草節五分 主治:疹收之後,喘急悶亂,頭折眼吊,胸膛高陷,角弓反張,目睛直視,唇白面黃,口鼻歪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