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夫曼成套兒童評價量表

考夫曼成套兒童評價量表是國外常用的學習障礙診斷標準化量表(智力)之一,其針對的主要是2歲6個月至12歲5個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考夫曼成套兒童評價量表
  • 套用學科:心理學
  • 套用範圍:學校心理學
基本介紹,編制目的及特點,分測驗內容及介紹,智力量表,成就量表,

基本介紹

考夫曼兒童成套評價測驗(Kaufman Assessment Battery for children,簡稱K-ABC),又稱考夫曼兒童智力測驗,它由美國測驗學家考夫曼夫婦(A.S. Kaufman和N.L Katffman)於1983年共同研究發展而成的個別實施的兒童智力測驗和學業成就測驗。
這個測驗是以認知心理學神經心理學的相關研究成果為基礎的,如在這個測驗中運用了戴斯(J.P.Das)等人的PASS理論。由於認知心理學的興起,以認知心理學為基礎的智力測驗逐漸被認為能增進對人類智力的了解,所以以認知心理學為基礎的智力測驗備受重視,而其中考夫曼兒童成套評估測驗(K—ABC)是為心理測驗學家最為推崇的一個優秀測驗,它同時也深受廣大實際使用者的歡迎。

編制目的及特點

K-ABC主要用於評量2歲半至12歲半正常兒童及特殊兒童的智力和學業成就水平。
考夫曼兒童智力測驗的編制目的主要為:
①從認知心理學及神經心理學理論與研究基礎上測量智力;
②區分既得的事實知識與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③轉換所得分數,以便於教育上的特殊安排。
因此,考夫曼兒童智力測驗可具體運用在以下方面:心理和臨床的評量、學習障礙和其他特殊兒童的教育心理診斷、教育的計畫和安置、學前及學齡兒童的評量、神經心理的評量及研究兒童發展水平等。
例如及早發現兒童各項心理功能是否正常發展,了解一般兒童的能力水準,診斷特殊兒童的智力及適應行為,提供特殊兒童及一般兒童適宜的教學策略及長期的追蹤研究的有關參考信息。
基於神經心理學及認知心理學的理論,K-ABC中對所評量的智慧型(intelligence)界定為:個體解決問題及信息加工處理方式的過程。這樣的界定重視各種信息加工處理的技巧層次(level of skill)。
K-ABC並根據大腦功能及認知心理學的研究,以繼時性加工方式和同時性加工方式代表心智功能(mental functioning)的兩種類型。繼時加工方式著重問題解決時,掌握刺激的系列或時間順序;同時加工方式則是以最有效率的方法把握刺激的完形和空間性,並整合刺激來解決問題。
K-ABC的智力量表透過精心設計,以儘量減少語言文字對被試的影響,在選題上考慮性別的差異但又不偏向某一性別。
K-ABC的成就位表,不像智力量表具有理論基礎,而只是出自理性和邏輯的考慮,以嶄新的方式評量傳統智力測驗所包括的語言能力(字詞、語文的概念)、學業成就(閱讀能力)或是兩者兼具(數學、常識)。
K-ABC以問題解決和事實知識來區分智慧型與成就:問題解決被視為智慧型,而事實知識則是成就。這也是K-ABC有別於傳統智力測驗之處,因為在傳統智力測驗中,個人後天習得的事實知識及套用的技巧往往會大大地影響智商。因此,智慧型與成就往往不易分清楚。
K-ABC的成就量表與卡特爾的智力理論(本章第六節有介紹)中的晶體能力(crystallized abilites)相當,而智力量表中的兩種認知加工處理方式則與該理論中的流體能力(fluid abilities)相當。
因此,在K-ABC中只有智力量表用作評量兒童的智慧型,因為兒童需要面對新問題表現他們的適應和彈性的能力,而晶體能力則被視為過去學習的痕跡。然而這兩者在了解兒童現有的運作水準及提供適當的教育及心理策略時,是同樣重要的。
K-ABC共有16個分測驗,按被試的年齡選用7至13個分測驗施測,每一被試最多只需接受13個分測驗,測驗時間約需35至80分鐘。對於較幼小的兒童所測分測驗較少並且全部的施測時間較短。
K—ABC智力量表中各分測驗的原始分數,可按年齡組換算成單位相等的量表分數(平均數10、標準差3);成就量表中各分測驗的原始分數,按年齡組換算成單位相等的標準分數(平均數100、標準差15);並且依分測驗之性質,可將其量表分數之和,依常態化程式轉換成平均數為i00、標準差為15的繼時加工量表、同時加工量表、智力量表、成就量表、非語言量表等5個量表的標準分數。

分測驗內容及介紹

考夫曼智力測驗16個分測驗組成了繼時加工、同時加工和成就量表等3個量表。現將其分測驗內容及功能分述如下:

智力量表

①動作模仿被試看完主試的示範之後,要求他按照同樣的順序做出一系列的手部動作。該分測驗主要是以視動協調的方式來評量兒童能否準確地按照同樣順序做出一系列主試先前示範過的手部動作。
②數字背誦被試根據主試的指導語,按同樣的順序重複念出一系列數字。該分測驗用以評量兒童按照同樣順序複述主試念過的一串數字廣度的能力。
③系列記憶被試者在聽完主試說出一系列普通物件名稱後,要求他按同樣順序逐一指出相對的圖畫。該分測驗用以評量兒童記憶一系列普通物件的名稱,並依序逐一指出圖畫之能力。
以上三個分測驗測量繼時加工過程。
④圖形辨認被試經由一窄小裂縫看到一幅連續轉動的圖案後說出其名稱。該分測驗以視覺信息連續呈現的複雜結合方式,評量大腦半球的整合能力。
⑤人物辨認要求被試從一張一群人的圖片上,指出在前一頁紙上呈現過的人物來。該分測驗用以評量兒童對人物面部的辨認和短時記憶。
⑥完形測驗要求被試看著部分完成的墨漬圖後,說出其名稱。該分測驗用以評量兒童從分散的信息中作整體性辨認的能力。
⑦圖形組合要求被試利用三角拼板排出指定的圖案。該分測驗用以評量兒童在組合圖形之前先分析再綜合的同時加工處理信息的能力,同時也可評量視動協調。
⑧圖形類推要求被試按已呈現的三幅圖案,找出第四幅圖案以完成其中的推理概念。該分測驗用以評量推理概念的能力。
⑨位置記憶要求被試在一張空白的格子紙上,指出在前一頁紙上出現過的圖案的相對位置。該分測驗用以評量同時加工處理信息時的短時記憶能力。
⑩照片系列要求被試將一組相關的照片,按發生時間的順序排出來。該分測驗用以評量對照片之間次序性的觀察及對單一照片在整體中位置的辨認能力。
第4至第10個分測驗測量同時加工過程。

成就量表

①語彙表達要求被試說出照片中物件的名稱。
該分測驗用以評量再認的記憶能力和語言表達。
②人地辨認要求被試逐一辨認出照片中的人物或地點。
該分測驗用以評量兒童對環境中各層面實際所學習的知識。
③數字運用要求被試要有辨認數字和計算數字的能力。
該分測驗用以評量兒童對數字辨認、計算和運算中對概念推演了解的能力。
④物件猜謎要求被試根據主試的口語信息推斷出該項概念的名稱。
該分測驗用以評量傳統測驗中的普通成就和語文能力。
⑤閱讀發音要求被試逐一念出主試者所呈現的字詞。
該分測驗用以評量兒童對字詞的辨認和誦讀能力。
⑥閱讀理解要求被試自行看完指導語後依照要求表演動作和做出表情。
該分測驗用以評估大腦功能對閱讀(左大腦功能)及動作姿勢(右大腦功能)整合的能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