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考城諺
- 創作年代:東漢
- 出處:後漢書
- 作品體裁:雜歌
- 作品別名:考城為仇覽諺
《考城諺》是東漢時的一首雜歌謠辭。出自《後漢書·仇香傳》。《古詩紀》、《古詩源》中存錄此歌。作品原文父母何在在我庭。化我鴟梟哺所生。創作背景《古詩源》引《後漢書》曰:仇覽。陳留考城人。為蒲亭長。陳元之母。詣亭告元不孝。乃...
《滬諺》諺條 《滬諺》1914年初版編者自述 本面攝影祖忠人 怡和洋行鴉片船,鴉片箱箱偷運來。怡和洋行,吃人豺鋃。本卷黑白照片均由上海市檔案館提供 上海灘,七十二道彎,彎彎都是望娘灘。(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紗廠童工)(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滾地龍”)(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跑馬廳)(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跑狗廳)四馬路,會...
城牆築得越高越好,對居民生活和防禦敵人都有好處。釋義 池:城壕。泉:地下水。指修建城牆,城壕挖得越深越好,城牆築得越高越好,對居民生活和防禦敵人都有好處。例句 務令數年之間,池深及泉,凡遇陰雨,城內之水盡令入海濠中,雖旱不乾,方為長計。古諺云:“~。”(明·呂坤《救命書》卷上)
池深一尺,城高一丈 “池深一尺,城高一丈”,諺語,意思是護城河挖得深,城牆就顯得高。出處 明·呂坤《救命書》上:“凡遇陰雨,城內之水盡令入海濠中,雖旱不乾,方為長計。古諺雲,池深一尺,城寓一寸。”
諺語,拼音是chéng zhōng hǎo gāo jì ,sì fāng gāo yī chǐ,比喻上行下效,愈演愈烈。釋義 髻(jì):在頭頂或腦後盤成各種形狀的頭髮。比喻上行下效,愈演愈烈。例句 長安語曰:~;城中好廣眉,四方且半額;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斯言如戲,有切事實。(《後漢書·馬援傳》)
城頭高,運氣高;城頭低,運氣低,諺語。舊指城牆修得高,城市的氣運好,城牆修得低,城市的氣運不好。釋義 舊指城牆修得高,城市的氣運好,城牆修得低,城市的氣運不好。例句 余幼時聞故老言,乾隆三十三年,許邑侯重修,較舊城低三尺,識者以為泄城內之氣,故有“~”之語。(清·李光庭《鄉言解頤·...
眾心成城,眾口鑠金 眾心成城,眾口鑠金,諺語,意思是比喻團結起來力量大,出自《國語·周語下》。解釋 意思是比喻團結起來力量大。出處 《國語·周語下》:“且民所曹好,鮮其不濟也;其所曹惡,鮮其不廢也。故諺日:‘眾心成城,眾口鑠金。’”
百騎不避城,千騎不避路,萬騎不避鎮 “百騎不避城,千騎不避路,萬騎不避鎮”,諺語,意思是兵力愈強大,愈無所畏懼。注釋 路:指省。鎮:指重兵鎮守的要地。出處 明·郎瑛《七修類稿》四五:“嘗聞邊人談敵情者曰:‘百騎不避城,千騎不避路,萬騎不避鎮。’言敵騎愈多,則所入愈深也。”
先是潭柘,後有幽州 先是潭柘,後有幽州,諺語。指先有京城西北的潭柘寺,然後才建幽州城。釋義 潭柘(zhè):即潭柘寺。幽州:古代十二州之一,即今河北省北部和遼寧省一帶。指先有京城西北的潭柘寺,然後才建幽州城。例句 京城西北八十里潭柘寺,諺曰:“~。”則潭柘最古矣。(明·談孺木《棗林雜俎》中集)
書生治兵,十城九空,諺語,意思是指書生領兵扣+仗,非遭慘敗不可。解釋 只有書本知識而沒有實戰經驗的人領兵作戰,十座城池就有九座守不住。指書生領兵扣+仗,非遭慘敗不可。出處 趙蔚《長征風雲》五章:“‘什麼時候了,還舉棋不定!’彭德懷叫道,然後又憤憤地加上一句:‘書生治兵,十城九空!’”
渣城白水,半人半鬼 ”渣城白水,半人半鬼“,諺語,意思是指從渣城到白水一段路十分艱險,行人常有性命之憂。注釋 渣城:地名,在雲南省。出處 明-楊慎《滇程記》:“白水驛達渣城,有雞皆關嶺、白石堡、安籠箐、凡六亭。諺云:‘渣城白水,半人半鬼。’蓋滇路之險絕者。”
“入城問稅,入衙問諱”,諺語,意思是指進域的人先問納稅的事,進術門先問避諱的事。解釋 指進域的人先問納稅的事,進術門先問避諱的事。出處 元・佚名《飛刀對箭》二:“這斯無禮也,可不道:入城問稅,入衙問諱。我是總管張士貴,你是薛仁貴。你又貴,我又貴,這賤的著誰買。這誤犯大官諱字!”
城上烏,哺父母,府中諸吏皆孝友 “城上烏,哺父母,府中諸吏皆孝友”,諺語,意思是城上的烏鴉會反哺父母,會稽郡的官吏都能孝友。此為讚頌會稽太守張霸愛民政績諺。注釋 烏:烏鴉。舊時認為烏鴉是孝鳥,能反哺父母。哺:餵養。府:指會稽郡。孝友:孝順父母,友愛兄弟。
哲夫成城,哲婦傾城 “哲夫成城,哲婦傾城”,是一句諺語,一般指男子多計謀能成就國事,婦女多計謀會毀壞國事。注釋 哲:有智慧。出處 《詩經·大雅·嘛印》:“人有土田,女反有之;人有民人,女復奪之。此宜無罪,女反收之;彼宜有罪,女覆說之。哲夫成城,哲婦傾城。”
天生重慶,鐵打瀘州,民間諺語。意思是從軍事角度看,重慶三面環水的地形,是天生的要塞;瀘州則象鐵打的一樣堅不可摧。這“鐵打的瀘州”,並不是指當今的瀘州市,而是指當年合江縣西北焦灘鄉的神臂城。背景介紹 公元一二三五年,南宋理宗端平二年的時候,蒙古勁旅從陝甘入川,分路沿嘉陵江和岷江而下,直取重慶。
些小不補,直至尺五 “些小不補,直至尺五”,諺語,意思是比喻小缺陷不注意,會釀成大的禍患。解釋 比喻小缺陷不注意,會釀成大的禍患。出處 明·李夢陽《河南省城修五門碑》:“嘉靖元年,太監呂公來鎮茲土,登城躡樓,俯仰者久之,乃慨然而嘆曰:‘諺有之曰:些小不補,直至尺五,是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