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外在感觀特徵
老龍河西瓜體型大,單瓜均重在6-8千克之間,外形主要呈橢圓形,果皮綠色,皮色花紋淺綠墨齒條,皮薄肉厚、纖維極少、含糖量高、瓜瓤色紅、甘甜多汁,口感純正。
內在品質指標
老龍河西瓜含糖量高,
總糖含量在7.85-9.5(克/100克)、還原型
維生素C在5.35-6.45 (克/100克),
可溶性固形物(西瓜中心部位)為9.8%-11.4%。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昌吉市大西渠鎮可耕地面積12.9萬畝。土壤主要以沙性土壤為主,平均土壤pH值7.5-8.5之間,土壤通透性好,地力肥沃,近幾年推廣套用的沼渣、沼液,極大改善土壤的團粒結構,使土壤能夠吸收較多的陽光,吸熱、散熱較快,晝夜溫差大,有利於西瓜生長發育和光合產物的積累,生產的西瓜含糖量高、品質好。
水文情況
昌吉市屬中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年降水量183.1毫米,年日照時數2833小時,平均無霜期167天。境內有發源於天山北麓高山冰川的三屯河、頭屯河兩條河流自南向北貫穿全市,年徑流量5.46億立方米。並建有三屯河水庫和頭屯河水庫,庫容分別為3500萬立方米和750萬立方米。西瓜種植區灌溉水主要來自地下水和三屯河水庫,水質無污染,水中礦物質含量豐富。
氣候情況
昌吉市大西渠鎮氣候乾燥,年(日)溫差大,積溫高;年日照時數2833小時,有效積溫3400-3584℃,全年日較差達到12.2℃,白天溫度高,西瓜植株同化作用強,夜間溫度低,異化作用緩慢,因而有利於西瓜果實的糖分積累。同時,在夜間的低溫條件下,也有利於光合產物由葉片向莖蔓、果實和根系內運輸,這是老龍河地區能生產出優質西瓜的重要原因之一。
歷史淵源
前1-2世紀,西瓜從北非經中亞傳入西域。有人估計,一些西域小國已有小量種植。
北宋時(960年-1126年)昌八刺回鶻人先祖已在當地(今昌吉)種植西瓜、甜瓜了,已有千年以上的歷史。
新疆素稱“瓜果之鄉”,而昌吉則是北疆的“瓜果之鄉”。早在元太祖十六年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1221年9月26日),從山東棲霞縣遠道而來的丘處機道人率弟子一行,途徑昌八刺城(今昌吉市)“其王(畏午爾)率眾部屬及回紇僧皆遠迎。即入,泊其夫人勸葡萄酒且獻西瓜,其重及秤,甘瓜如枕許,其香味蓋中國未有也,同蔬同中區”。這段記載說明,昌八刺是高昌回鶻五城之一。回鶻國王和夫人用當地的土特產招待貴賓,西瓜大而重,連秤砣也壓不住,算不出分量,估計至少有10多斤。
清代道光年間,詩人史善長在《輪台雜記》中說昌吉出產的老龍河瓜,別具風味。清末時昌吉年產西瓜四五萬枚,外銷2.6萬枚,占生產總量的60%。
新中國成立後,20世紀60年代昌吉的西瓜,基本上都是農家自育的當地品種,產量不多,但質量比較好。
20世紀70年代以前,農民種西瓜,沒有地膜,為了使早熟,採取開溝鋪沙的辦法來提高地溫,這種栽種方式叫“小溝瓜”。晚熟瓜菜用深溝蓄水的方法,叫“大溝瓜”。
20世紀80年代,隨著地膜覆蓋技術的推廣套用,昌吉縣濱湖鄉濱湖村、六工鎮下六工村運用地膜覆蓋技術,加上在種植商品瓜的推動下,昌吉園藝站和八一農學院合作,由於昌吉獨特的地理環境和光、熱、氣候條件,培育西瓜種籽,種性強,很快推廣到關內各省區。
20世紀90年代,昌吉縣已成為中國西瓜種植的主要基地。 老龍河西瓜的含糖量高,在新疆範圍內具有一定的知名度,特別是“老龍河”牌西瓜在烏魯木齊及周邊地區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生產情況
2013年,老龍河西瓜地域保護範圍面積6000畝,年總產量近3萬噸。
產品榮譽
2014年5月2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老龍河西瓜”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昌吉市位於天山北麓、
準噶爾盆地南緣,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市衛星城市,昌吉回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大西渠鎮位於昌吉市偏西,行政區域南北長33公里,東西寬7.5公里,老龍河西瓜地理標誌保護的區域範圍為昌吉市大西渠鎮七個村,地理坐標位於:44°06′47″-44°09′16.3″,北緯87°14′47.3″-87°16′0″,海拔高度462米,地域保護範圍面積6000畝。
質量技術要求
質量控制技術規範編號:AGI2014-01-1455。
安全要求
產品質量安全保護區域符合產品生產技術規程,嚴格按照《綠色食品 西甜瓜準則》(NY/T427-2007)進行生產。
特定生產方式
(1)產地選擇:老龍河西瓜種植地符合《綠色食品 產地環境質量標準》(NY/T391-2000)規定,生產基地選擇在無污染和生態條件良好的地區。基地選點遠離工礦區和公路幹線,避開工業和城市污染源的影響。空氣品質、灌溉水質分別達到《環境空氣品質標準》(GB3095-1996)和《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5084-2005)。
(2)品種範圍:選用抗病蟲、易座果、外觀和內在品質好的品種,早熟品種為京欣一號,晚熟品種為紅優二號。
(3)栽培模式:採用雙膜小拱棚覆蓋和地膜覆蓋、節水滴灌等栽培模式。
(4)生產過程管理:嚴格按照《綠色食品 西甜瓜準則》(NY/T427-2007)和《綠色食品肥料使用準則》(NY/T394-2000)。 種子選擇:西瓜的種子質量標準應符合GB/T 16715.1-1996中雜交種二級以上指標。 整地與施肥:在中等肥力土壤條件下,結合整地,每666.7平方米施優質有機肥(以優質腐熟豬廄肥為例)4000千克-5000千克,氮肥(N)6千克,磷肥(五氧化二磷)3千克,鉀肥(氧化鉀)7.3千克,或使用按此折算的復混肥料。有機肥、化肥全部施入瓜溝種植帶,肥料深施適度,並與土壤混勻。 種植密度:按中至中行距300厘米,小行70-80厘米,大行220-230厘米,株距50厘米,畝留苗890株。 整枝壓蔓:早熟品種一般採用單蔓或雙蔓整枝,中、晚熟品種一般採用雙蔓或三蔓整枝,也可採用稀植多蔓整枝。第一次壓蔓應在蔓長40cm-50cm時進行,以後每隔4節-6節再壓一次,壓蔓時要使各條瓜蔓在田間均勻分布,主蔓、側蔓都要壓。座果前要及時抹除瓜杈,除保留座果節位瓜杈以外,其它全部抹除,座果後應減少抹杈次數或不抹杈。 果實管理:及時進行選瓜、定瓜、墊瓜和翻瓜。定瓜在幼瓜雞蛋大小時進行;在果實膨大後期進行墊瓜、翻瓜。每隔5-7天翻動一次,最好在下午進行,要順著一個方向翻,每次翻動角度不易過大。 在瓜開始出現網紋時,可用草或瓜蔓在瓜上遮陽,也可用舊報紙套袋防止日燒。 病蟲害防治:在種植期之前,對整個種植區域進行一次徹底的瓜類病蟲害藥劑噴灑,之後不用使用任何殺蟲藥劑,這樣既防止土壤病害的危害,也避免了西瓜後期種植過程中用藥造成的藥物殘留,保證了產品安全。病蟲害防治嚴格執行NY/T393-2000《綠色食品農藥使用準則》的標準規定。
(5)產品收穫及產後處理: 中晚熟品種在當地銷售時,應在果實完全成熟時採收,早熟品種以及中晚熟品種外銷時可適當提前採收。在一天中,10時到14時為最佳採收時間。採收時用剪刀將果柄從基部剪斷,每個果保留一段綠色的果。貯存按照GB/T10547規定執行,產品包裝符合《綠色食品包裝通用準則》(NYT658-2002)。
專用標誌使用
本規定地域範圍內的老龍河西瓜農產品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須向昌吉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提出申請,按照相關要求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統一採用產品名稱和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