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腳跡,中藥名。為菊科植物球菊Epaltes australis Less.的全草。分布於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及雲南等地。具有祛瘀止痛之功效。常用於跌打損傷,目赤腫痛。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老鼠腳跡
- 別稱:地胡椒、大鵝不食、鵝不食草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桔梗目
- 科:菊科
- 屬:球菊屬
- 種:球菊
- 分布區域: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及雲南等地
- 採收時間:夏、秋季
- 用量:外用:適量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主要價值,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相關論述,附註,
形態特徵
球菊,又名苡芭菊、拳頭菊。一年生草本。莖枝鋪散或匍匐狀,長6-20厘米,徑2-3毫米,基部多分枝,有細溝紋,無毛或被疏粗毛,節間長約1厘米。葉無柄或有長達5-7毫米的短柄,葉片倒卵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1.5-3厘米,寬5-11毫米,基部長漸狹,頂端鈍,稀有短尖,邊緣有不規則的粗鋸齒,無毛或被疏柔毛,中脈在上面明顯,在下面略凸起,側脈2-3對,極細弱,網脈不明顯。頭狀花序多數,扁球形,徑約5毫米,無或有短花序梗,側生,單生或雙生;總苞半球形,徑5-6毫米,長約3毫米;總苞片4層,綠色,乾膜質,無毛;外層卵圓形,長1.5毫米,頂端渾圓,內層倒卵形至倒卵狀長圓形,長約2毫米,頂端鈍或略尖;花托稍凸,無毛。雌花多數,長約1毫米,檐部3齒裂,有疏腺點。兩性花約20朵,長約2毫米,花冠圓筒形,檐部4裂,裂片三角形,頂端略鈍,有腺點;雄蕊4個。瘦果近圓柱形,有10條棱,長約1毫米,有疣狀突起,頂端截形,基部常收縮,且被疏短柔毛。無冠毛。花期3-6月,9-11月。
生長環境
生於稻田中或田邊。分布於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及雲南等地。
主要價值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辛,性溫。
歸經
歸肝、胃經。
功效
祛瘀止痛。
主治
跌打損傷,目赤腫痛。
相關配伍
治赤眼腫痛:老鼠腳跡、田基黃、犁頭草各9g。搗敷合谷穴。左眼痛敷右,右眼痛敷左。(《陸川本草》)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搗敷。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洗淨,鮮用。
相關論述
1、《陸川本草》:“去瘀、止痛。治跌打腫痛,天行赤眼。”
2、《廣西藥植名錄》:“止血理氣。治內傷,功近石胡萎。”
附註
彭澤南:鵝不食草為農家治扭傷、傷筋之要藥,搗碎酒調敷之,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