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節是河北南部冀州、深澤一帶的傳統節日。冀州正月十二過“老鼠節”這一奇特的民俗由來已久,近年來,電視片《正月十二老鼠節》在中央電視台及包括台灣在內的多家電視台反覆播放後,引起強烈反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老鼠節
- 地址:河北南部冀州、深澤一帶
- 電視片:《正月十二老鼠節》
- 節日時間:正月十二
節日特點,往年活動,
節日特點
農曆正月十二早晨人們要拿棍子敲各屋旮旯,詛咒老鼠。
早飯過後,婦女要用紅繩或紅布把剪子捆包起來,不能聽到類似老鼠咬東西的咔嚓聲。
中午家家都要包餃子,謂之“捏老鼠嘴”。
下午舉辦熱鬧的給老鼠娶親活動。
晚飯熬棒子麵或小米麵粥,意思是迷住老鼠眼睛,讓它看不清東西。
在晚飯之後,家家戶戶還要炒花生,意思是炒(吵)聾老鼠的耳朵。吃過晚飯,伴隨著震耳的鑼鼓聲,人們在村邊把從家家戶戶收來的舊鞋(邪)壘成的一個個“老鼠洞”點燃,意為“抄老鼠窩、燒邪”,中間還要插上芝麻秸稈,寓意“芝麻開花節節高”。同時燃放鞭炮,意為把沒有被燒死的老鼠嚇得屁滾尿流!在火上烤手,據說可以防治凍傷。吃在火焰上烤的乾糧,據說能祛邪。最後孩子們把點燃的火把向村外扔去,寓意把結了婚的老鼠娶(驅)到村外。
往年活動
二十世紀40年代末,人民政府每年正月十二要組織鄉間的文藝團體到縣城演出。尤其是80年代後,有組織,有領導,經周密籌備,調集各鄉鎮宣傳隊匯演。各村民眾到縣城看熱鬧,各鄉鎮宣傳隊伍統一行動,從10點起,紛紛上街獻藝,鑼鼓喧天,鼓樂齊奏,載歌載舞,熱鬧異常。觀眾首先看到的是展示各鄉鎮一年來工農業生產所取得的成績的大型展牌。文藝節目豐富多彩,觀眾人山人海。同類節目對台演出,演戲劇,比吹歌,玩獅子,比武術,敲大鼓,踩高蹺等。演出時而博得觀眾的叫好聲,晚上還要組織焰火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