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鴉膽葉(中藥材)

老鴉膽葉(中藥材)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老鴉膽葉,中藥名。為苦木科植物鴉膽子Brucea javanica (L.) Merr.的葉。分布於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殺蟲之功效。常用於癰腫疔瘡,毒蛇咬傷,濕疹。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老鴉膽葉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芸香目
  • :苦木科
  • :鴉膽子屬
  • :鴉膽子
  • 分布區域: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 採收時間:全年均可
  •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
  • 毒性:有毒《廣西本草選編》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主要價值,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相關論述,

形態特徵

灌木或小喬木;嫩枝、葉柄和花序均被黃色柔毛。葉長20-40厘米,有小葉3-15;小葉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5-10(-13)厘米,寬2.5-5(-6.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至近圓形,通常略偏斜,邊緣有粗齒,兩面均被柔毛,背面較密;小葉柄短,長4-8毫米。花組成圓錐花序,雄花序長15-25(-40)厘米,雌花序長約為雄花序的一半;花細小,暗紫色,直徑1.5-2毫米;雄花的花梗細弱,長約3毫米,萼片被微柔毛,長0.5-1毫米,寬0.3-0.5毫米;花瓣有稀疏的微柔毛或近於無毛,長1-2毫米,寬0.5-1毫米;花絲鑽狀,長0.6毫米,花葯長0.4毫米;雌花的花梗長約2.5毫米,萼片與花瓣與雄花同,雄蕊退化或僅有痕跡。核果1-4,分離,長卵形,長6-8毫米,直徑4-6毫米,成熟時灰黑色,乾後有不規則多角形網紋,外殼硬骨質而脆,種仁黃白色,卵形,有薄膜,含油豐富,味極苦。花期夏季,果期8-10月。

生長環境

老鴉膽葉生於海拔950-1000m的石灰山疏林中。分布於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主要價值

老鴉膽葉可作為一種藥材,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

入藥部位

葉。

性味

味苦,性寒。

歸經

歸心經。

功效

清熱解毒,燥濕殺蟲。

主治

癰腫疔瘡,毒蛇咬傷,濕疹。

相關配伍

1、治皮膚濕疹:(鴉膽子)葉適量。研末撒患處,或用鮮葉煎水洗。(《廣西本草選編》)
2、治毛虱:(鴉膽子)鮮葉適量。煎水洗滌。(《廣西本草選編》)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或研末撒。

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採收,鮮用或曬乾。

相關論述

1、《本草求原》:“洗熱毒,理跌打。”
2、《嶺南藥物志》:“能清血熱痢,殺蟲,腐贅瘤息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