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老馬鎮
- 外文名稱:laomazhen
- 別名:老馬渠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四川省綿陽市三台縣
- 政府駐地:老馬鎮下新街19號
- 郵政區碼:621103
- 面積:25.58平方千米
- 人口:9989人(2017)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氣候
- 著名景點:龍頭山
- 車牌代碼:川B
- 行政代碼:510722145
- 代碼前6位:510722
位置境域,建置沿革,行政區劃,環境、資源與人口,自然環境與資源,人 口,經濟發展,社會狀況,鄉村建設,文化體育,教 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特色優勢,麥冬種植,鴕鳥養殖,風土人情,龍抬頭節,本地人文習俗,名勝古蹟,老馬崖墓群,龍頭山寺,張飛祠、望水埡、漏石孔,歷史文化,詩詞,地圖信息,
位置境域
老馬鎮位於北緯31°14′35″~31°17′54″,東經104°57′30″~105°03′07″。地處三台縣北部、涪江東岸,東接高堰鄉、石安鎮,南連里程鄉、劉營鎮,西與花園鎮、建設鎮相鄰,北與光輝鎮相連。距縣城26公里,綿陽市區30公里,鄉政府駐下新街19號,行政區域面積25.58平方千米。
建置沿革
清初,老馬、里程大部屬房日鄉管轄;光輝屬軫水鄉管轄。
明代,建興隆場(今光輝鎮),明末被火焚毀;清康熙時復建,因此地山形似二龍相會,故名會龍場。
清末民初,三台縣設4路28鄉,其中東路房日鄉,駐老馬渠;北路軫水鄉,駐高埝坎(今高堰鄉)。
民國9年,分設上、下鄉,設團練辦事處。房日上鄉團練駐老馬渠,軫水下鄉團練駐會龍場(今光輝鎮)。
民國14年,改團練為團甲,設老馬渠、會龍場為團甲公所。
民國24年,以團設老馬聯保,轄地相當於今老馬鄉及里程鄉大部;設會龍場聯保。
民國29年,奉行“新縣制”,將各聯保分別改設為老馬鄉、會龍場鄉。解放後仍置。
1951年,土地改革完成,進行民主建政。仍設老馬鄉,會龍鄉。
1952年,從老馬鄉、尊勝鄉(今爭勝鎮)各劃出部分村組建立聯盟鄉(即今里程鄉前身)。
1955年,撤銷聯盟鄉。
1958年10月,以老馬區成立飛馬人民公社,駐地遷劉營,轄劉營、老馬、會龍場、建設、中太、長樂、劉營、安寧、安平(今轉江)、靈興、蘇河(今前鋒)、花園、白衣(今光明)13個耕作區。
1960年,恢復原聯盟鄉轄地成立里程人民公社,以境內李村壩(也稱禮存壩)諧音命名。
1961年,原飛馬公社下轄各耕作區單獨建社,恢復老馬公社、會龍公社。
1967年7月,老馬改為紅衛公社、會龍改為光輝公社。
1981年10月,地名普查,因重名改紅衛為老馬公社,屬劉營區。
1984年3月,撤銷公社建制,復設為老馬鄉、光輝鄉、里程鄉。
1995年,光輝劃出單列設為光輝鎮。
2017年12月,老馬、里程撤鄉設鎮分別成立老馬鎮、里程鎮。
2019年12月,經綿陽市人民政府批准,撤銷光輝鎮和里程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老馬鎮管轄,老馬鎮人民政府駐下新街19號。
行政區劃
2015年老馬鎮轄建莊、老馬、涪江、九曲、小圍、龍泉、三清、青山、泗洲9個行政村,1個場鎮居委會,73個村民小組。轄建莊、老馬、涪江、九曲、小圍、龍泉、三青、青山、四洲9個村委會。
身份證編碼
前6位 | 16、17位 | 轄區 |
510722 | 21 | 社區 |
510722 | 22 | 建莊村 |
510722 | 21 | 老馬村 |
510722 | 21 | 涪江村 |
510722 | 21 | 九曲村 |
510722 | 21 | 小圍村 |
510722 | 22 | 龍泉村 |
510722 | 22 | 三青村 |
510722 | 22 | 青山村 |
510722 | 21 | 泗洲村 |
環境、資源與人口
自然環境與資源
老馬鎮2015年耕地面積11705.85畝,森林面積10695畝。老馬鄉屬亞熱帶濕潤型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溫度16.7℃,最高氣溫37.9℃,年平均降水量886毫米,年日照數1326小時,無霜期279天左右。境內有小型水庫1個;山坪塘62口;蓄水池101餘口;提灌站9處;武引渠道3.7公里,永和堰乾支渠系4.8公里。涪江之濱有砂金、石英石、石灰石。永和埝流灌全鄉。
人 口
老馬鎮2000年總人口14336人,4013戶。2015年總人口14890人,5974戶,其中農業人口13116人,男女性別比例96:100;人口出生率11.4‰、死亡率8.5‰、自然增長率2.9‰;人口密度577人/平方公里;少數民族有彝族、藏族、羌族共8人。
2017年,總人口9989人。
經濟發展
2000年老馬鎮地區生產總值3223萬元,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分別為2719萬元、155萬元、349萬元;農業總產值2195萬元;總產糧食8486噸、油料1044噸、棉花1噸、蔬菜28478噸、水果162噸;出欄生豬13520頭、羊27隻、禽畜6.74萬羽;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4元。
2015年老馬鎮地區生產總值17454萬元,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分別為14330萬元、1235萬元、1889萬元;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2437萬元;工業總產值0.19億元;糧食作物面積1363公頃,以水稻、小麥、玉米為主,糧食總產9368噸;畜牧業主要是以豬、牛、羊、雞、鴨、鴕鳥養殖大戶牽頭成立養殖合作社的發展模式為主,出欄生豬16089頭、羊1378隻、牛682頭、小家禽16萬羽;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57元。
鄉鎮企業有建材、食品加工等廠,農業主產水稻、小麥、玉米、油菜子。
社會狀況
老馬鎮2013~2015年連續三年被縣委評為“五好鎮鄉黨委”;近年來,農業、安全、水利、精神文明等工作多次被評為縣先進集體。
鄉村建設
老馬鎮2015年場鎮面積0.8平方公里,有街道高質量水泥路面16800平方米,雨污水管網2680米;綠化面積1000平方米,植樹2360株,路燈108盞;有自來水廠1個,天然氣用戶3700餘戶;集貿市場1個,小型商貿流通店面420餘戶。單日子逢場。2015年老馬鄉建鄉村道路3.2公里、整治溝渠680米;對塘、庫、堰,民眾活動場所、農村垃圾轉運池均進行維修和整治。投資100餘萬元,建成場鄉安全衛生飲水工程。至2015年建成高質量主道水泥路9條,110餘條支路,110餘條支路,總長81公里,基本實現社社通水泥路。境內有縣道公路2條,境內長9.88公里。2015年有廣播喇叭203隻,通響率100%。有線電視用戶4025戶,電視綜合覆蓋率100%。各村均安裝網路寬頻,建成農村電子商務平台10個。有農村信用社,郵政儲蓄銀行2家金融機構。
文化體育
2015年老馬鎮有省級綜合示範文化站1個;敬老院1個,農村幸福苑4所;電影院1個;日間照料中心1個;圖書室10個,圖書2萬冊;室外體育健身場所11處。
教 育
2015年老馬鎮有幼稚園4所,九年制一貫制學校1所(老馬學校),在校學生總計795人,教職工68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入學率100%,高中入學率90%。
醫療衛生、社會保障
2015年有衛生院1所,病床40張,醫護人員25人;村級衛生服務站9個;新農合參保率100%。
特色優勢
麥冬種植
老馬鎮屬“涪城麥冬”主產區,麥冬小鎮輻射區,2015年麥冬種植面積5025畝,麥冬產量2500噸,產值8000餘萬元。老馬鄉聯合縣農業局和一品麥海專業合作社加快麥冬無公害種植步伐,引入專業無硫烘乾設備20餘台,經設備烘乾的麥冬可做到無硫殘留。
鴕鳥養殖
老馬鎮境內有全國第三,西南第一的鴕鳥養殖基地。截至2015年底,入社社員147戶,總投資1100萬元,占地120餘畝,存欄種鳥1100餘只,年出欄商品鳥3000餘只,年產蛋22000餘枚,消化玉米等農作物秸稈700餘噸,年產值700餘萬元,純利潤100餘萬元,解決剩餘勞動力就業18人。
風土人情
龍抬頭節
龍抬頭節起源於唐朝,是綿陽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每年農曆二月初二是“龍抬頭”的日子,民眾過龍抬頭節踏青拜佛,祈求上蒼保佑風調雨順。龍抬頭節,以祭龍為載體開展商品交易和文化活動,由民間自發組織,從1993年開始由老馬鄉政府牽頭舉辦節會。老馬龍頭節既是一項重大的民俗文化活動,也是一次重大的商品交易活動。每年的農曆二月初一到初三,初一起會,初二正會,初三散會,地點在老馬龍頭山下。活動期間有民間自發的獅燈、龍燈、馬馬燈等妙趣橫生的表演,商人們把小商店開到了路邊,民眾也會把掛耙、枷擔,以及種子、樹苗等春耕急需的生產資料拿到龍頭山下來進行交換。2015年老馬鎮龍抬頭節開展農產品交易、地方特色展示、鄉村文藝展演、縣“文化三下鄉”等活動,吸引鄉內外八萬餘名民眾參加。
本地人文習俗
臘月29前過年(吃團圓飯),初一至初三吃素;
初一不能擱家裡(特別是不能在家睡覺),去龍頭山進香;
初二到十四到走親訪友拜年待客;
十五吃湯圓;
二月二龍抬頭聚會龍頭山鬧春;
七月半本地特色祭祖;
端午節洗藥澡(菖蒲車前草等等)。
名勝古蹟
老馬崖墓群
位於老馬村境內,沿涪江沖積壩邊緣山巒分布,這些墓葬相對較獨立,相互間打破關係較小,依山勢一字排列。墓與墓之間間距大體相等,排列密集。時代上早晚不一,但以東漢為主。規模上大小不一,有多室墓,也有單室墓,開鑿較簡單,室壁可見初期鑿痕,室內有少量仿地面建築雕刻,部分墓葬開鑿有灶台、案及等附屬設施。
龍頭山寺
位於龍泉村,占地5畝,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始建於漢代,原名文昌祠,興於唐代,更名為三教寺,元代更名為祝根寺。龍頭山寺多次因戰爭原因損毀,均在當地百姓的努力下得以重建,最近一次重建於20世紀80年代。
張飛祠、望水埡、漏石孔
據傳漢獻帝建安十六年(211),劉備與劉璋反目,劉璋部將在涪城上游拒住涪水妄圖淹死劉備大軍。張飛趕到時,涪城(現花園鎮)一帶水勢滔天,張飛行至老馬時遇水受阻,張飛用肩將馬㧯過,漏石栓馬後,登上高山望水,後與劉備、諸葛亮、趙雲會師才解救劉備於危難。當時張飛拴馬所漏之石、望水所登之山至今仍在,便是老馬鄉境內的“漏石孔”“望水埡”,老馬人為紀念張飛的事跡和忠勇行為於2005年在老馬鄉修建了張飛祠,年年祭拜。
歷史文化
詩詞
唐代大詩人李商隱於唐宣宗大和七年在梓州任東川節度使幕中,仲春有幸參加老馬鄉龍抬頭節並賦詩《二月二日》:
二月二日江上行,東風日暖聞吹笙。
花須柳眼各無賴,紫蝶黃蜂俱有情。
萬里憶歸元亮井,三年從事亞夫營。
新灘莫悟遊人意,更作風檐夜雨聲。
花須柳眼各無賴,紫蝶黃蜂俱有情。
萬里憶歸元亮井,三年從事亞夫營。
新灘莫悟遊人意,更作風檐夜雨聲。
唐代大詩人陳子昂上京路過龍頭山,於藥王樓即興作詩,曰:
昨夜歇涪城,灘聲驚行人。舟無北流水,鐵蹄走京城。
地圖信息
地址:綿陽市三台縣興達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