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開明國語課本

老開明國語課本

基本介紹

  • 書名:老開明國語課本
  • 類別:第一部經部審定的國小教科書
  • 出版時間:上世紀30年代
  • 審定:國民政府教育部
序,加印,專家評說,業內點評,

老開明國語課本
在這三套書中,當屬葉聖陶主文、豐子愷插畫的《開明國語課本》最為著名,這套書在1949年前共印了四十餘版次。課本經當時的國民政府教育部審定,為“第一部經部審定的國小教科書”。當時教育部的批語說:“插圖以墨色深淺分別繪出,在我國國小教科書中創一新例,是為特色。”
“我們看到這本書時也被吸引了”,趙炬說,在當時關於選擇哪些教材進入“老課本”時,參與編輯的同事們曾有過不少爭論,這套書無論是從技術,還是內容上都獲得了大家的一致認可。課本篇目簡單,雖然話不多,卻朗朗上口貼近生活,加上豐子愷的配圖,構成了一幅幅意象優美的兒童田園詩。
由於課本使用的是繁體字,為便於現在的孩子理解,再版時,除了將原來課本用影印方式呈現外,每篇課文都在下面用簡體字做了對照。
銷售火爆近期將加印 老課本出版後,在很長一段時間的銷售都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直到2008年,銷售突然呈現上揚的趨勢,其中更以《開明國語課本》銷量最火,終於在去年脫銷。
近日,一本出版於上世紀30年代的《開明國語課本》受到了廣泛關注。出版社重印賣斷貨,家長學者持續熱捧,媒體引發熱議……這本由葉聖陶編寫,豐子愷插畫的語文課本在時隔70多年後重新走進公眾的視野,它勾起的不僅是人們對那個久遠年代的回憶,還有對語文學習最本真的一種期待。

加印

出版社發行部主任王明海介紹,當時並沒有注意到這個情況。後來,來自全國各地要求訂購《開明國語課本》的電話越來越多,以江浙滬地區最多,也有安徽、東北等地的一些書店和學校。有的學校甚至提出要一次訂購幾百本。近期,隨著這本書受到媒體的廣泛關注,增訂的電話量更多了,發行部對外公布的3個電話號碼每天都能接到幾十個全國各地的求購電話。
“這是我們完全沒想到的。”趙炬社長坦言,從出版規律來看,一本書出版兩年多後才斷貨基本不會考慮重印問題,但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征訂電話讓他們備受鼓舞,考慮到市場需求,出版社已決定近期再加印《開明國語課本》(上、下)5000冊。
面對如此旺盛的市場需求,為何只印5000冊?對於這一頗為保守的印數,趙炬說出了他的考慮:老課本畢竟不是學生們當下使用的教輔教材,不具備普及性,它只能作為一種課外閱讀的補充,並不是人人必備的讀物。
在他看來,開明版課本的“火”一方面與當下熱議的教改有關,公眾對現有語文教材的諸多不滿,讓這本70多年前的老書重新回到人們視野。“還有個原因就是逐漸興起的國學熱”,書中關於中國傳統禮儀的教育也是現在的少兒讀物中缺失的,而這些問題並非一本老課本所能解決。

專家評說

國小語文應增加國學比重 </p> 人大國學院李林林
“中國孩子教材中關於國學的內容太少”,人大國學院專家李林林毫不客氣地指出。據他介紹,學者們曾對中、日、韓三國國小語文教材進行過對比,最後發現,日本、韓國小學生語文教材中有關國學的內容比中國學生要多出2—3倍,中國國小語文教材中有關國學的內容是三個國家中最少的。
“國學教育在中國曾一度出現斷檔”,李林林說,現在的孩子父母都以70後、80後為主,接受國學教育不多,不如上一輩有基礎,國學教育缺失與其使用的課本有關。在調查中,現在孩子的國小教材中,有關國學的內容只有13課,而日本韓國一般都在30—40篇左右。
李林林說,現在社會生活壓力大,人們追求金錢,對信仰缺失,國學熱也是對信仰的一種回歸。尤其在現代家庭,孩子習慣了家長傾其所有的奉獻、付出,很少有分享、謙讓、合作等體驗,國學中所蘊含的一些誠信、孝義等理念恰好能給予彌補。
李林林認為,應在國小語文教材中增加國學的比重,至少比現有篇目再增多4—5倍。對孩子的啟蒙教育可以不必從高深的理論入手,把語文作為一種載體,應將國學融入其中。
針對小學生的國學教育應注重:能有效地把國學內容體現出來,不要太生澀,讓孩子不易理解。應選擇孩子易於接受的形式,如針對幼兒應採取玩遊戲,講故事為主;小學生應採用一些與孩子日常生活貼近的內容,如吃飯、與鄰居打招呼等,注重日常習慣培養。開明版課本正是使用通俗的白話文,將一些傳統理念滲透其中,娓娓道來、循循善誘,不失為國學啟蒙教材的一個範本。
教材應有明確的主題 </p>
北京十五中校長邰亞臣
北京十五中校長邰亞臣對以《開明國語課本》為代表的老課本重受追捧現象很關注,談到這些課本帶給他的感受時,他用了一個詞:溫暖。
在他看來,這些跨越了70餘年的老教材為何還能散發魅力,就是因為它的編寫有一條清晰的線索貫穿始終,教材中滲透著公平、正義、自由、愛與被愛等最基本的社會價值觀,處處體現生命間的微妙關係,展示人與人、人與動物之間的聯繫。而反觀現在的教材,為何屢遭批判?看似有標準實則沒有標準。一會兒這個主題,一會兒那個主題,標準多了反而不知道遵循哪一條。作品間相互呼應的東西太少,專注於方法技巧的應試教育。
“教材也是書,第一要務就是要吸引人,讓孩子喜歡讀,能理解。”邰亞臣認為,教材不是正襟危坐,現在一提到教材就想到規範、權威等字眼,教材是一種標準,但又過於神聖化了。教材的編寫應該確立一個明確的主題,文章選擇一定要有意義、有趣、真實。不用把所有問題都講透,應留給教師發揮的空間。

業內點評

妙文佳作讓我愛不釋手
</strong>《上海市中國小語文教材》主編徐根榮
這套老課本一下子吸引了我的注意。我一篇篇地翻閱下去,精彩的篇目令我目不暇接。有些課文我品味再三,不願意翻過,真有點愛不釋手……在課本中還有一些寓言、笑話、自然故事、生活趣聞、歷史傳說和兒童歌謠,好多課文都是適合兒童學習心理,符合兒童閱讀口味的妙文佳作。
當然,老課本文白交加的語言和一些久遠的生活內容,可能會讓今天的學生感到陌生,但它豐富的取材、有趣的內容、活潑的文體、規範的語言和精美的插圖,一定能引起人們的閱讀興趣。
各方反應
老師</strong> 學生一讀便成誦
開明等三套老課本再版後,曾被上海市高安路國小、上海師大第一附屬國小作為課外讀本。“幾乎不用教,孩子們一讀就能成誦。”一位老師舉出佐證,如《綠衣郵差上門來》一文:“薄薄幾張紙,紙上許多黑螞蟻。螞蟻不做聲,事事說得清。”簡短的幾句話,充滿童趣,也讓孩子們對信的認識變得鮮活起來。
家長 給孩子做國學啟蒙
一些家長將這本書作為孩子的啟蒙讀物。某購書網上,關於此書的評論不下40條。一位家長經常在睡前給孩子朗讀課本里的內容,在她看來,裡面的內容非常好,許多勝於現在用的國小課本。有些文章看後引人一笑,又不失兒童的天真。豐子愷先生的配圖,形象又生動,講解內容時,配上圖,兒童非常易理解。
教育工作者 老課本看出編者真心
一位教育工作者坦言,從這本老課本中,看出了兩位名家為孩子教育投入的真心。而反觀現在,“看看我們現在的老師出教材,一本比一本快,可是裡面有多少真情實感?”
出版方 傳統文化融入其中
貼近小孩子的心理,似乎是那個年代國小課本編寫的一個共識。作為編者的葉聖陶,也是一位教育家,在他看來,給孩子們編寫語文課本,不僅要著眼於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還要注重孩子幼小心靈陶冶、薰陶。趙炬說,這本書正是將傳統文化中宣揚真善美的一些東西滲透其中,散發出彌久的馨香。
他表示,在新中國成立後,對於中國傳統文化一度持否定和批判的態度,此後一段時間裡,語文教材中多滲透著共產主義接班人教育、革命英雄主義教育的文章,所選擇的內容也是高高在上,與現實生活脫離,很少有關於傳統禮儀的教育。隨著近年來國學熱興起,人們逐漸對傳統文化重新認識,大家發現傳統文化中仍有很多東西是值得借鑑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