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鏡頭中國百年風物與民俗過眼錄》是2011年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仲富蘭。
基本介紹
- 書名:老鏡頭:中國百年風物與民俗過眼錄
- 出版社: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年8月1日
- 裝幀:平裝
圖書信息,作者簡介,內容簡介,媒體評論,目錄,
圖書信息
出版社: 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8月1日)
平裝: 329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30452530, 7530452533
條形碼: 9787530452530
尺寸: 23.6 x 16.8 x 2.4 cm
重量: 798 g
作者簡介
仲富蘭,畢業於復旦大學哲學系,現為華東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人類學與民俗學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社會兼職為國際易學聯合會第二屆理事會理事、香港中國文化研究院顧問、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委員、上海市民俗文化學會會長。著有《越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縱論》(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水清土潤:江南民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The Notes on the Chinese Folk Customs》(張聽譯,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參展2009年德國法蘭克福書展)、《民俗傳播學》(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年版)、《中國民俗文化學導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第2版)、《上海街頭弄口》(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年版)、《圖說中國百年社會生活變遷(全四冊)》(學林出版社2000年版,2001年韓國出版機構出版韓文版)等38部著作,另有大量論文和文章散見於海內外報章雜誌,並承擔多項國家級與省部級社會科學研究課題。
內容簡介
《老鏡頭:中國百年風物與民俗過眼錄》內容簡介:一篇文字,幾頁老照片;一段講述,記載一百年。自1911年辛亥革命至今,中國社會經歷了一百年的激盪,一百年的風雲變幻。作為民眾生活重要部分的風俗文化,適應著時代社會的節奏,也日漸豐富發展起來。由仲富蘭編著的《老鏡頭:中國百年風物與民俗過眼錄》以樸素而獨特的方式記錄下百年民眾的生活畫卷,使我們得以重新回憶遙遠的過去,認識和反思切身的現代社會生活。《老鏡頭:中國百年風物與民俗過眼錄》中穿插著珍貴的老照片,加以厚重溫情的文字,形象地再現了百年來中國民俗與社會面貌的發展歷程,回放了鐫刻於民眾記憶的美麗故事。在激盪的背景文字中,你可以細細體味親身經歷或未曾經歷過的那些風物民俗與市井百態:衣食住行、生產交通、婚喪嫁娶、節日喜慶……包羅萬象重溫百年光景,珍貴影像重現歷史瞬間。
媒體評論
民俗學界今後應該關注什麼問題?從歷史上看,我們起碼要關注20世紀,這是多么豐富的一段歷史,民俗學家應該把它作為一個課題來研究,研究中國民俗文化、民眾生活在這一百年是怎么過來的。我覺得我們有責任把這個做下來,因為新世紀已經到來了,不然21世紀後來的子孫怎么認識這一百年?《老鏡頭:中國百年風物與民俗過眼錄》這本書就是從辛亥革命講起,從20世紀的早期講起,講到現在,我們生活的2011年,整個一百年的民俗文化,這是我們要推崇的。
——著名民俗學家,中國民俗學會名譽會長 遼寧大學民俗學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 烏丙安
近來,許多學者都從不同的學科出發,以不同的方式回顧著辛亥革命以來這一特殊世紀裡中國社會的變化,儼然已成為社會媒體的熱點。仲富蘭先生的《老鏡頭:中國百年風物與民俗過眼錄》便從民風民俗的角度給我們帶來了一幅中國社會百年民眾生活的歷史畫卷,他以樸素而嚴謹的方式描畫了歷史,從而見證了歷史,傳播了民俗。
——著名歷史學家,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沈渭濱
中國自古就有“入鄉問俗”的民間傳統。風俗文化的傳播需要書面文字的記錄與承載,仲富蘭先生此書精心選取了自辛亥革命百年來各個歷史背景下具有代表性的風物民俗,珍貴的老照片與厚重的語言,形象準確地再現了中國民俗的百年變遷歷程,展示了社會各階層民眾的生活百態。閱讀本書可增強對祖國文化的熱愛,從而更激發弘揚中國文化的信心。
——著名文學理論家,中國古典文學理論學會會長 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胡曉明
目錄
第一章 身上的史書——服飾演進與人性解放
1.後腦勺上的風情
2.蔚然成風的洋裝潮流
3.穿在身上的歷史符號
4.“本幫裁縫”妙手推時裝
5.推陳出新的改良
6.革命形象與無彩時尚
7.走向復歸的一抹亮色
8.街上流行紅裙子
9.從“一步裙”走來的多元服飾
第二章 品味時代——食俗嬗變與茶酒文化
1.刀叉用餐進行時
2.“聚食制”與“分食制”
3.菜市場與食品經營社會化
4.快餐風行與品牌之爭
5.人間美味和健康養生
6.一壺濁酒送殘春
7.古老茶俗的現代轉換
8.菸草的傳播與消長
第三章 尋常百姓家——民居建築的百年滄桑
1.租界與日趨洋化的屋舍
2.洋人社區與“夷場”風情
3.石庫門的歷史印記
4.獨具人情的小巷弄堂
5.“二房東”與房地產中介
6.高樓廣廈下的陰影
7.工人階級的幸福屋舍
8.綠色家園與回歸社區
第四章 行走的欲望——交通捷運與行旅館舍
1.轎子馬車與早期代步工具
2.人力挽行的“東洋車”
3.盛行中國的“兩鐵輪”
4.落戶華夏大地的汽車
5.鐵軌上飛馳的列車
6.泛舟海上與飛天夢想的實現
7.軌道交通橫空出世
8.大飯店時期的中西旅舍
9.旅行社的創辦和旅遊業的開拓
第五章 洋貨小談——西洋器具與舶來物件
1.記錄時間的鐘表引進
2.五彩窗牖的玻璃世界
3.薄如紙新的目力工具
4.總愛沾點洋氣字的物件
5.“胰子”和“番梘”的西來
6.劃亮長夜的“洋火”
7.向蠟炬時代告別
8.畫館影樓的滄桑巨變
9.成衣設備的拿來和創造
10.電器具與百年西洋風情
第六章 舊時閒暇——媒介方式與休閒空間
1.羈旅之情與鴻雁傳書
2.開郵政先河的民信局
3.“滬上擬用德律風”
4.無處不在的傳媒廣告
5.新聞紙走近普通民眾
6.色彩斑斕的圖書譯著潮流
7.新劇流行與劇場演化
8.在膠片的故事中感動自己
9.百般風情總是“吧”
10.百戲雜陳的遊樂空間
11.移步易景的園林空間
第七章 人生大事——歷史沿革下的婚喪嫁娶
1.日漸式微的傳統婚俗
2.文明結婚與新式婚禮
3.集團婚禮與婚俗示範
4.婚姻殿堂聖潔的嫁農
5.現代的“紅娘”、“月老”
6.百年婚俗的文書見證
7.喪禮中悲涼符號的引進
8.小黃花與豆腐羹飯
9.分享悲痛的文書
10.寄託生者對死者的哀思
11.“國祀”與“鄉祀”的現代傳承
12.外僑示範下的殯葬業
第八章 朝花夕拾——交往禮俗與節日的傳承
1.簡易平等的握手禮節
2.獻花與送花的無聲媒介
3.交往禮節的平等表達
4.自我介紹的社交名片
5.公眾活動方式的現代呈現
6.餐桌上的中西禮儀
7.歲時禮俗的不斷豐富
8.曆法改革與春節移位
9.聖誕節在中國的傳播
10.廟會與民眾趕集
11.新式節日與“人造節日”
12.傳統節日的傳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