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醫說醫2:外感指迷》內容簡介:上虞老中醫柴中元,幼承家學,功底深厚,業醫五十餘載,孜孜以求,不懈探索,從上世紀80年代起先後發表了200多篇論文,文筆犀利,思想深刻,觀點鮮明,體會獨到,在業界具有一定、影響。由柴老中醫精選本人論文並歸類,《老醫說醫2:外感指迷》分“溫病辨惑”、“傷寒求真”、“醫論選評”三章,摒棄門戶之見,堅守學術真理,辟謬辨惑正視聽,求真務實明本旨,彰顯了作者柴中元的學術操守和深厚功底。
基本介紹
- 書名:老醫說醫2:外感指迷
-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 頁數:654頁
- 開本:32
- 品牌: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 作者:柴中元
- 出版日期:2013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3212403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老醫說醫2:外感指迷》由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柴中元,浙江省上虞市中醫院副主任中醫師,從醫44年。撰寫《溫病求真》、 《外治法》等學術專著,《鹿茸》等中醫科普圖書,發表學術文章200餘篇,中醫科普文章數十篇。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溫病辨惑
第一節 “條辨”抉疵
一、《溫病條辨》尋源評斷
二、評吳鞠通論諸溫大綱之五失
三、評吳鞠通用桂枝湯治溫病
四、桂枝湯治溫病再探
五、五個加減正氣散治濕溫之我見
六、杏蘇散治涼燥略評
七、評吳鞠通運用經方之得失
八、就《溫病條辨》談同名異方
九、評吳鞠通“寒溫始終不同”的觀點
十、評“復脈為熱邪劫陰之總司”
十一、吳鞠通論燥治燥略評
十二、吳鞠通論治上犯中藥禁殊多矛盾
十三、論藥失真、用藥好奇不可取
十四、《溫病條辨—下焦篇》第五十五條之研究
十五、《吳鞠通醫案》冬溫門張姓案析評
十六、《吳鞠通醫案》伏暑門周姓案析評
十七、駁吳又可“妄用下法”說
十八、從《醫醫病書》看吳瑭晚年的學術思想
十九、論秋燥為溫病之謬
第二節 葉學評議
一、葉天士溫熱學說存真
二、葉天士對外感表證定位的貢獻
三、葉天士徙薪救焚治伏溫
四、葉天士用經方治溫病之經驗
五、葉天士運用麻杏甘石湯治溫病之經驗
六、葉天士用黃芩湯治溫病之經驗
七、葉天士治燥案析議
八、葉天士四時伏溫醫案選評
附:葉天士伏氣溫熱學說新探
九、葉天士《幼科要略》之學術觀
附:評王孟英編《三時伏氣外感篇》
十、肺炎瑣談
十一、《臨證指南》濕門醫案之研究
十二、《臨證指南醫案》葉氏名言析評
十三、談《溫熱論》的作者、評價和內容
十四、《溫熱論》揚稗
十五、《溫熱論》揚稗補說
附:“營分受熱,即撤氣藥”辨
十六、葉天士的治暑藥法
十七、“夏暑發自陽明”質疑
十八、對葉、吳溫病學說若干問題的看法
十九、抨擊葉派學說醫家之源流初探
第三節 名醫論溫
一、王履之外感熱病觀
二、繆希雍用石膏醫案選議
三、趙養葵之外感熱病觀
四、吳又可下法經驗之探討
五、王孟英對《溫病條辨》的爭鳴意見
六、陸九芝及其《世補齋醫書》
七、葉霖對《溫病條辨》的爭鳴
八、柳寶詒《溫熱逢源》對伏氣溫病的獨特見解
九、雷豐《時病論》溫病初治五法述評
附:《時病論》辛溫解表法治溫病之檢討
十、惲鐵樵及其《溫病明理》
十一、章巨膺《溫熱辨惑》鉤玄
十二、張錫純之外感熱病觀
附1:張錫純汗法方藥理論和經驗
附2:張錫純運用白虎湯的經驗
十三、謝誦穆與《溫病論衡》
十四、祝味菊《傷寒質難》對仲景學說的獨特見解
十五、楊栗山《寒溫條辨》與吳瑭的不同學術觀
十六、徐靈胎對《臨證指南》的評點
十七、高士宗《醫學傳真》的外感六淫說
十八、《杏軒醫案》特色談
十九、姜春華、熊寥笙、王緒鰲《熱病衡正·序》
附:自序
第四節 老醫拙見
一、略談對當前溫病學說的看法
二、應為後學指迷,無為賢者諱失
三、“溫病由溫邪所致”質疑
四、太陽中喝用清暑益氣湯質疑
五、論“‘溫邪上受’等十二字為溫病提綱”說
六、再駁“溫邪上受等十二字為溫病提綱”說
七、葛根桑葉辨
八、陽暑陰暑辨
九、銀翹散治溫疫略評
十、白虎劑是否陽明病專藥之我見
十一、濕熱黃疸面面觀
十二、小兒上呼吸道感染高熱的治療
十三、剖析傷風談寒溫
十四、治外感不可偏執用攻法
十五、“邪未去不可言補”質疑
十六、傷風誤治案析
十七、若干有關溫病概念之我見
十八、清以後治外感熱病之學的流派有三
十九、略談前人對傳染病的認識及其防治原則
二十、談溫病病理與伏氣
二十一、談溫病類型與治療
第二章 傷寒求真
一、從傷寒名實談“仲景書略於治溫”說
二、傷寒正名辨
三、應重視對張仲景治溫病經驗的發掘
四、張仲景治溫“七著”——論“溫病脈證並治”篇藥法
五、張仲景表里雙解三法
六、《傷寒論》治溫病十四法
七、談《傷寒論》治溫病初起之要方
八、太陽六淫病,初起有六型
九、“太陽病為手太陰肺經證”之質疑
十、對勘寒溫話六經
十一、《傷寒論》第303條之我見
十二、《傷寒論》第200條釋疑
十三、《傷寒論》中陽明病諸虛證之探討
十四、非濕黃疸論
十五、傷寒六經與嘔吐方證
十六、傷寒六經與黃疸方證
十七、對經方中“瓜子”的認識
十八、豬膏發煎並非膏滋劑
十九、張仲景外治十七法
二十、《金匱》治瘀十三法
二十一、《金匱》濕痹的證治
……
第三章 醫論選評
後記
第一節 “條辨”抉疵
一、《溫病條辨》尋源評斷
二、評吳鞠通論諸溫大綱之五失
三、評吳鞠通用桂枝湯治溫病
四、桂枝湯治溫病再探
五、五個加減正氣散治濕溫之我見
六、杏蘇散治涼燥略評
七、評吳鞠通運用經方之得失
八、就《溫病條辨》談同名異方
九、評吳鞠通“寒溫始終不同”的觀點
十、評“復脈為熱邪劫陰之總司”
十一、吳鞠通論燥治燥略評
十二、吳鞠通論治上犯中藥禁殊多矛盾
十三、論藥失真、用藥好奇不可取
十四、《溫病條辨—下焦篇》第五十五條之研究
十五、《吳鞠通醫案》冬溫門張姓案析評
十六、《吳鞠通醫案》伏暑門周姓案析評
十七、駁吳又可“妄用下法”說
十八、從《醫醫病書》看吳瑭晚年的學術思想
十九、論秋燥為溫病之謬
第二節 葉學評議
一、葉天士溫熱學說存真
二、葉天士對外感表證定位的貢獻
三、葉天士徙薪救焚治伏溫
四、葉天士用經方治溫病之經驗
五、葉天士運用麻杏甘石湯治溫病之經驗
六、葉天士用黃芩湯治溫病之經驗
七、葉天士治燥案析議
八、葉天士四時伏溫醫案選評
附:葉天士伏氣溫熱學說新探
九、葉天士《幼科要略》之學術觀
附:評王孟英編《三時伏氣外感篇》
十、肺炎瑣談
十一、《臨證指南》濕門醫案之研究
十二、《臨證指南醫案》葉氏名言析評
十三、談《溫熱論》的作者、評價和內容
十四、《溫熱論》揚稗
十五、《溫熱論》揚稗補說
附:“營分受熱,即撤氣藥”辨
十六、葉天士的治暑藥法
十七、“夏暑發自陽明”質疑
十八、對葉、吳溫病學說若干問題的看法
十九、抨擊葉派學說醫家之源流初探
第三節 名醫論溫
一、王履之外感熱病觀
二、繆希雍用石膏醫案選議
三、趙養葵之外感熱病觀
四、吳又可下法經驗之探討
五、王孟英對《溫病條辨》的爭鳴意見
六、陸九芝及其《世補齋醫書》
七、葉霖對《溫病條辨》的爭鳴
八、柳寶詒《溫熱逢源》對伏氣溫病的獨特見解
九、雷豐《時病論》溫病初治五法述評
附:《時病論》辛溫解表法治溫病之檢討
十、惲鐵樵及其《溫病明理》
十一、章巨膺《溫熱辨惑》鉤玄
十二、張錫純之外感熱病觀
附1:張錫純汗法方藥理論和經驗
附2:張錫純運用白虎湯的經驗
十三、謝誦穆與《溫病論衡》
十四、祝味菊《傷寒質難》對仲景學說的獨特見解
十五、楊栗山《寒溫條辨》與吳瑭的不同學術觀
十六、徐靈胎對《臨證指南》的評點
十七、高士宗《醫學傳真》的外感六淫說
十八、《杏軒醫案》特色談
十九、姜春華、熊寥笙、王緒鰲《熱病衡正·序》
附:自序
第四節 老醫拙見
一、略談對當前溫病學說的看法
二、應為後學指迷,無為賢者諱失
三、“溫病由溫邪所致”質疑
四、太陽中喝用清暑益氣湯質疑
五、論“‘溫邪上受’等十二字為溫病提綱”說
六、再駁“溫邪上受等十二字為溫病提綱”說
七、葛根桑葉辨
八、陽暑陰暑辨
九、銀翹散治溫疫略評
十、白虎劑是否陽明病專藥之我見
十一、濕熱黃疸面面觀
十二、小兒上呼吸道感染高熱的治療
十三、剖析傷風談寒溫
十四、治外感不可偏執用攻法
十五、“邪未去不可言補”質疑
十六、傷風誤治案析
十七、若干有關溫病概念之我見
十八、清以後治外感熱病之學的流派有三
十九、略談前人對傳染病的認識及其防治原則
二十、談溫病病理與伏氣
二十一、談溫病類型與治療
第二章 傷寒求真
一、從傷寒名實談“仲景書略於治溫”說
二、傷寒正名辨
三、應重視對張仲景治溫病經驗的發掘
四、張仲景治溫“七著”——論“溫病脈證並治”篇藥法
五、張仲景表里雙解三法
六、《傷寒論》治溫病十四法
七、談《傷寒論》治溫病初起之要方
八、太陽六淫病,初起有六型
九、“太陽病為手太陰肺經證”之質疑
十、對勘寒溫話六經
十一、《傷寒論》第303條之我見
十二、《傷寒論》第200條釋疑
十三、《傷寒論》中陽明病諸虛證之探討
十四、非濕黃疸論
十五、傷寒六經與嘔吐方證
十六、傷寒六經與黃疸方證
十七、對經方中“瓜子”的認識
十八、豬膏發煎並非膏滋劑
十九、張仲景外治十七法
二十、《金匱》治瘀十三法
二十一、《金匱》濕痹的證治
……
第三章 醫論選評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