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郭遊記4:雲南走筆

老郭遊記4:雲南走筆

《老郭遊記之四:雲南走筆》是作者2008年遊歷雲南的記錄。作者以獨特的視角,第一手的資料,集40年的觀察與思考,對當年知青戍邊生活和雲南的巨大變遷,做了穿插式的回顧與思考,真實再現了對那一段歷史的記憶,對讀者認識和理解中國當代的社會變遷大有啟迪。作者從一路拍攝的5000多幅圖片中篩選出了400多幅,展現了當下雲南的山水人情。最為難得的是,攝影作品中有一組40年前的老照片,對比欣賞,對雲南40年的變遷會有一個更直觀更真實的感受。

基本介紹

  • 書名:老郭遊記4:雲南走筆
  •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 頁數:241頁
  • 開本:16
  • 品牌:九州出版社
  • 作者:郭五一 
  • 出版日期:2013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10819172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老郭遊記4:雲南走筆》作者從一路拍攝的5000多幅圖片中篩選出了400多幅,展現了當下雲南的山水人情。最為難得的是,攝影作品中有一組40年前的老照片,對比欣賞,對雲南40年的變遷會有一個更直觀更真實的感受。
老郭遊記4:雲南走筆

作者簡介

郭五一,1951年5月1日隨軍生於四川雅安,祖籍山西。
上過山下過鄉,當過工人參過軍,接受了遲來的大學教育,最後從機關下海經商至今。
愛好:讀書、攝影、旅遊。

圖書目錄

寄情山水辯(代前言)
逃離北京
從岳陽樓到湘西
張家界
烏龍寨
走在湘西
鳳凰一日游
沱江的夜
走向雲南
昆明盆地
休整
走進版納(上)
回憶(21篇)
走進版納(下)
大渡崗
勐曼八隊
勐曼寨與景糯壩
小勐養
邊疆的舅舅
潑水節
思茅
墨江
大觀樓
走進滇西
六庫
走向丙中洛
滇藏之邊
走進片馬口岸
片馬休整
走向騰衝
游騰衝
山之上國有殤
和順之鄉
走進瑞麗
瑞麗見聞
瑞麗山水
回昆明
生日
四川·草堂的記憶
青羊宮
秦嶺的遐思
後記

後記

去年(2008年)是毛澤東發出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指示40周年,相當一部分當年的知青借著這個由頭回到了“第二故鄉”。我和妻子劉彬燕都是當年在雲南西雙版納插隊的知青,早就有重回“故里”的心愿。於是在去年四月我們帶上兒子回了趟西雙版納。一路走,一路看,故地重遊,滄海桑田。巨大的變遷,遙遠的回憶,使我感慨無限,依慣例又拿起筆和相機,記下了這段心路歷程。
一路走一路記一路拍,原計畫把回版納的經歷和版納的變化記錄下來,好回京後和當年一同的“老插”們共勉,沒想到競停不下筆,從北京記到湘西,從湘西記到版納,又從版納記到昆明,再從昆明記到瑞麗,最後記到成都,成了一本完整的遊記。
回到北京在網上與朋友交流,老友王建勛勸我認真修改,出一本書,認為是這代人的一段真實生活和情感的刻痕。
可真想修改卻又不知從何改起,想來想去還是保留了遊記的體例。事實上,離開路,離開雲南的山山水水,離開當時當地的感慨、體驗,一個字也寫不出。
回京半年後的11月15日,曾經在關坪插過隊的北京知青共70人在京聚會。40年變遷,有幾位已天人永隔,部分人失去聯繫,更多的人則幾十年沒見面了,彼此變化之大在街上遇見相認都難。可一聲召喚,大家還是聚在了一起,談起往事,感慨萬端。這是一批60歲左右的老青年,插隊給這批人如此強烈的歸屬感。
於是我找出一路的照片,一路的日記,整理出這本遊記。不為別的,只為這代人,只為記下這代人的一段歷史。
“插隊知青”今天已成了一個專用名詞,一個特殊群體的代稱。像很多歷史事物一樣,已經隨著歲月的流逝淡化。今天的孩子們很難理解當年的孩子,很難理解我們這代人對那段人生的珍重,很難理解為什麼只要是“老插”就有那么多的共同語言。沒有對比,他們對當代的歷史性巨變缺乏切身的生命體驗。
我把這一路35天的所見、所識、所思、所感寫出來,如果能對當代青年有所啟示,那將是對我的最高褒獎。
2009年5月

序言

寄情山水辯(代前言)
人在困頓時往往或登高眺遠或臨淵羨魚,以山水之真氣求精神之解脫,所謂寄情山水也。近幾年,已逾“天命”之年,既無功名之累,亦無身家之拖,也就越發想出去走走。
同仁責之,“正當年富,何以玩物喪志?”答曰:“人生何不是一場大玩?能天真,能率性,能本色,自風流也,何來喪志?”
志者,士之心也,居廟堂之高憂其民,處江湖之遠憂其君,臨危受命勇於任事,放浪江湖心存高遠,俱是“志”也。所謂“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當今之世,除舊布新。舊有價值崩頹,“禮崩樂壞”;新生價值萌生,“式微紛雜”。精神失去依託,生命喪失意義,享樂主義、功利主義泛濫,勤勞致富、社會保障缺失,競爭與危機同在,壓迫與恐懼共存。當此之時,遁跡於江湖,寄情于山水,在真山真水的恆定與平靜中尋求心靈的寧靜,何怪之有?
我經常遠足,到大山大水中徘徊,深感人渴求自由與安定的情致會賦予山水以靈性。“相看兩不厭,惟有敬亭山”,那是詩人的化境,化到濃酣忘我,境與神會,怎不神純意靜,真氣撲人?
真誠是人的第一心理需要,也是人類社會一切真道德、真情感的源泉。
當人失去真誠,失去相互的信任,便會走向自然,走進山水,從那裡尋求“洗盡沉渣,獨存孤徊”,尋求“清風朗月,玉潔冰清”。沐浴在心靈的洗禮中,一股愛的無名哀感膨而漲之,超然於功利爭鬥的壓迫之上,也就升華出一種無畏的鎮定與寧靜。
晉人王羲之有詩曰:“爭先非吾事,靜照在忘求。”能於此物慾橫流,名利淹泛之際,“勿為物喜,勿為己悲”,處功利堆中不爭,淹利祿圍中忘求,怎不是一種大境界?
能動盪中“獨靜其靜”,變亂中“忘求守一”,才真人也。
當人為社會所滯,為情志所困,走向自然,踏進山水,從遠古的真意中尋求精神的解脫,能不大樂乎?
此身逢變世,人生大復翻。
少年虛立志,老大無報還。
主義成虛偽,社會大標籤。
唯求真與誠,友愛或虛煙。
浮華盛風氣,但余權與錢。
人心傷如此,何處隨遇安?
棄別流與俗,超拔出淡然。
世外有真氣,瀟灑山水間。
郭五一
2012年5月1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