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西安人的生活

懷舊,回憶過去,是人類特有的,也是最有情致的一項功能。回憶過去,既能體會美好,總結經驗,又能對未來的生活增強信心。宗鳴安編著的《老西安人的生活》是一本關於西安歷史與民情的書,本書作者對於西安地方史資料的收集與研究已有30多年的時間了。作者以一種更為具體、真實的角度來表達地方文化和歷史,那就是與民眾最為貼切的衣、食、住、行幾個方面。全書文字生動,可讀性強,並隨文插配百十幅老照片,有許多都是從未公開過的,非常珍貴。寫作此書的過程中,作者又重讀了不少民國時期西安所出的報刊雜誌,力圖讓心回到舊時,與老西安人溝通。細細品讀書中文字,慢慢欣賞書中老照片,能使人較真切地去追尋我們的歷史,去體會前輩人的生活,從而感受到生命與文化的傳承;也能體會到:平平淡淡的、熟視無睹的生活本身就包含著說不盡的道理。

基本介紹

  • 書名:老西安人的生活
  • 出版社: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
  • 頁數:252頁
  • 開本:16
  • 作者:宗鳴安
  • 出版日期:2013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親,您來過西安嗎?喜歡歷史、熱愛旅遊嗎?是個不打折扣的“吃貨”嗎?有懷舊情結嗎?無論您有還是沒有,來過與否,宗鳴安編著的《老西安人的生活》都是一本值得您讀的好書。
如果您沒有讀過《老西安人的生活》,就算不上真正了解西安,了解西安人;這對於您來說,還真是件遺憾的事。因為,《老西安人的生活》是您了解西安的最好讀本。
如果您來過西安,讀過此書,相信您定會重遊西安,尋覓過往;倘若您還未曾來過西安,相信此書定會燃起您的激情,讓您享受不一樣的西安之旅。
本書16開本、16印張,裝幀精美,用紙講究。全書文字生動,可讀性強,隨文插配近百幅老照片,大部分都是首次公開,非常之珍貴。首印珍藏版2000冊,希望為您的書櫥增添一本好書。

作者簡介

宗鳴安:文化學者、文史專家
出版著作:

《西安舊事》

《陝西近代歌謠輯注》

《醑明樓金文考說》

《漢代文字考釋與欣賞》

《碑帖收藏與研究》

《歷代善本碑帖選刊》
即將出版:

譯著《穿越神秘的陝西》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文化沉澱在生活之中
第二章 衣著,時代發展的鏡子
第三章 食品,最能傳承歷史的載體
第四章 宅院,不僅僅是居住之所
第五章 行路,個人與社會發展的標誌

文摘

周、秦、漢、唐,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輝煌的幾個朝代,也是中國本土文化、中國本土哲學思想形成、發展、完善的時代。周人自遊牧與農耕交匯的甘肅東部地區,來到了富饒廣闊的關中平原定居,地理環境的變化、人文環境的變化以及生活條件的變化,使得周人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方式。於是,設天官冢宰以治理邦國;設地官司徒以掌邦教;設春官宗伯以宣國禮;設冬官考工以備民用,民生百業由此而興。於是,人民服衣居室,王家執禮施政,中國歷史上一個新型的文明時代就由此而來到了,可以這樣說:周的國家制度與社會文明足與古羅馬文明和古希臘文明鼎立於世界之林。
秦朝在幾千年的中國歷史上可稱短暫,但其統一國土,統一度量衡,使社會有效地發展,使人民方便地生活,其心胸足使後世效仿。漢代是一個大一統的朝代,立國之本的農業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國家相對穩定,人民安定生活,於是文化事業也呈現出了多樣的光彩。漢代文化人在繼承了先秦諸子百家爭鳴的傳統後,深入地對儒家思想進行了研究和改造,形成了一種適合中國人行為習慣的哲學思想——漢代儒學。雖然當年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口號,並得到了官方的認可,但漢代的“儒術”並不都是純粹的、單一的。漢代的文化人通過對孔子思想以及古代典籍的注釋,無不一一加入了自己的觀點。比如《山海經》的博雜,反映了古人對外部世界的探索;比如《鹽鐵論》的兼顧,反映了古人對民生經濟的關注;比如《論衡》的犀利,更是對把儒家思想庸俗化、絕對化的反抗。漢代文化人對儒家樸實、自然觀的推崇,不僅影響了中國思想史的發展,同時也給了生活在漢代京城裡的長安人以深深的烙印,並由此溶化在長安人的血液中而代代相傳。唐代在中國歷史上可謂輝煌之極,前後經歷了將近三百年。對外貿易與文化交流也是前所未有地興盛。這種貿易與交流,不僅對社會經濟起到了推動的作用,還教會了西安人如何處理繼承傳統與開拓進取的關係。
在唐朝以後至今的一千多年裡,雖然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離開了三秦大地,離開了長安城,但歷史留下來的精神財富卻足夠讓西安人世世代代來學習和享用,並將一直影響他們的生活。到了宋代,西安出了個哲學家叫張載。他主要在陝西眉縣橫渠鎮講學,人稱“橫渠先生”。他的弟子多是關中一帶的學人,所以,後世稱他宣揚的學說為“關學”。“關學”的主要內容就是“知禮”,要有“德性”。有了“禮”,有了“德”,才能叫作“人”。張載常常提倡的一句話就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是他一生研究學問的主要目的和思想。這種思想也深深地影響著陝西後世的許多文人。現代書法家、詩人于右任先生就非常喜歡將橫渠先生的這句話寫成條幅送人,這種內容的傳世作品有百十件之多。一方面表達了于右任先生對陝西“關學”的尊崇,一方面也證明了“關學”思想是十分適應陝西人心性的,研究、了解“關學”,對了解陝西人的習性也就有了一個理論工具。
P3-6

後記

每次去京、滬等大城市裡逛書店,總要被那裡滿屋滿架的各種鄉土文化書籍所吸引。北京稱為“京味小說”,上海稱為“海上風情”。想我長安,亦稱文化古都,厚重歷史,但展現地方文化的專門書店,或書店裡介紹地方文化區域並不多見。究其原因是:真正能坐下來寫地方文史的作者並不多。有一些關於長安歷史的書籍,也多是展現周秦漢唐恢宏的歷史畫卷,是英雄史觀下的歷史,缺少的是真正民眾生活和生存的點點滴滴。前幾年,本人出版過幾本關於地方文化的書籍,雖也注重生活細節,並受到讀者的認可,但自以為還是流於膚淺。為了真正理解文化人類學的意義和研究方法,自去年開始,我認真閱讀了世界文化人類學的開山祖弗雷澤的《金枝》,這部被文化界評為“人類最偉大的書之一”的專著,確實給了我許多的啟發與研究方法。隨後,又讀了周作人先生關於民俗學的不少著作,如《夜讀抄》《苦雨齋序跋文》《苦茶隨筆》等,使頭腦里對民俗學的簡單認識向著文化人類學的領域靠近。周作人先生把歷史事件放到歷史人物當時生存的環境(包括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中去分析的方法,完整、真切、較為可靠地還原了歷史的場景,縮小了今人讀古人的時空隔閡。這也是近代學者提倡研究鄉土文化的要義。日本柳田國男的《鄉土志論》和顧頡剛的《盂姜女故事研究》等,給我們展示了怎樣利用民間文化研究歷史的方法和好處。因此,在前輩的精神指引下,我重新審視了自己對鄉土文化的認識和研究方法,以一種更為具體、真實的角度來表達地方文化和歷史,那就是與民眾最為貼切、最為熟悉的衣食住行幾個方面。
去年冬里,有省上某部門約了西安幾位作者合寫一部關於西安歷史文化的書,我推辭不成只得加入。春節前後,用了兩個月時間,依照所給提綱寫了三萬多字,自己讀了一讀,覺得還是很有些意思的。交稿半年未見書出,想這些有關老西安的事情不能與讀者見面實是可惜,加之如此忙碌的生活中能寫出些東西也實不易。由是就將這部分文字打亂,重新列了提綱目錄,更定書名為《老西安人的生活》,從衣、食、住、行幾個方面來展示老西安人的生活。在悶熱的炎炎夏日裡,又用了近兩個月時間,一鼓作氣,完成了此書,增加了三四萬字,配上了近百幅舊照片,有許多都是從未公開過的,非常珍貴。
在寫此書的過程中,我又重讀了不少民國時期西安所出的報刊,力圖使我的心回到舊時與老西安人溝通。又讀了不少西安老人的回憶文章,如晉震梵、葉啟賢、竇蔭等諸先生的文字,給了我不少素材和思路。
我不善於電腦打字,所有書稿都是由手工一個字一個字地寫出。我感覺這種手寫更能真切地與前人溝通,通過這種中國特有的表形表意的文字,作為介質與前人溝通。當我手握著鋼筆面對著稿紙,靈魂似乎也就飄到了過去,所言所講也就自然真實了許多。稿成後七八萬字手稿全由李欣宇君用電腦再打出,可見辛苦不少。
今書將出,故記由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