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村(雲南瀾滄縣勐朗鎮下轄村)

老街村位於瀾滄縣城區,距鎮政府所在地0.8公里,轄9個居民小組,共有815戶、2375人;全半勞動力1364人(其中:男勞動力673人);居住著9種民族,少數民族人口1387人,占總人口的58.4%。9個居民小組均已通路、通電、通自來水。

2007年末,實有耕地面積3376畝,其中:水田782畝,旱地2594畝。糧豆播種面積1730畝,糧豆總產量47.9萬公斤,平均單產277公斤。油料種植100畝,產量8265公斤,平均單產83公斤。甘蔗種植1894畝,產量3021噸,平均單產1.6噸。蔬菜瓜類1078畝,產量181萬公斤,平均單產1679公斤。茶葉501畝,實有採摘面積229畝,產量25201公斤。大牲畜存欄183頭,出欄24頭;生豬存欄1738頭,出欄3980頭(其中自宰自食99頭);家禽飼養5952隻,出售自宰6700隻。農村經濟總收入1871.5萬元,農村經濟純收入1037.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779元,人均實有口糧134公斤。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968.6 畝(其中:田884.7 畝,地 2083.9 畝),人均耕地 1.35 畝,主要種植 菜、甘蔗、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 25713.5 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500 畝,人均經濟林果地 0.69 畝,主要種植 茶 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 1000 畝,荒山荒地 1176 畝,其他面積 18596.9 畝。有林木 等資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老街村
  • 所屬地區:瀾滄縣
  • 人口:1387人
  • 氣候條件:高原季風氣候
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新農村建設,發展重點,

基礎設施

截止2007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 661 戶通自來水。有661 戶通電,有 538 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 614 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 100%、 81%和 92%);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 541 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 516 戶(分別占總數的 81%和 78%)。
該村到鎮道路為 水泥路;進村道路為 水泥 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0.3 公里,距離集貿市場 0.3 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 32 輛,拖拉機 13 輛,機車 363 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 348 畝,有效灌溉率為 85 %,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348 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0.16 畝。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 112 戶;裝有太陽能農戶 156 戶。全村有 9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 9個自然村已通電;有 9 個自然村已通路;有 9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 9 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 1個自然村已通路燈。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 48 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 554 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 33 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 26 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 1662 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 188 萬元,占總收入的 11 %;畜牧業收入 201 萬元,占總收入的 11 %(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4476 頭,肉牛 8 頭,);漁業收入 10 萬元,占總收入的 1%;林業收入 42 萬元,占總收入的 2%;第二、三產業收入 1221 萬元,占總收入的 69%;工資性收入 104 萬元,占總收入的 6%。農民人均純收入 4379 元,農民收入以 二三產業 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 10 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 53 人(占勞動力的 3 %),在省內務工 30 人,到省外務工 23 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 種植業 ,主要銷售往縣內。2007年甘蔗、茶葉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 770.7 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 44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甘蔗、茶葉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種植業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 661 戶,共鄉村人口 2330 人,其中男性 1109 人,女性 1221 人。其中農業人口 2159 人,勞動力 1397 人。該村以漢族、拉祜族、哈尼族為主(是漢族、拉祜族、哈尼族混居地),其中漢族1021人,拉祜族 592人, 哈尼族537 人,其他民族180人。到2007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 1883 人,參合率 87%;享受低保 437 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 300 平方米,有鄉村醫生 1 人,該村距離鄉(鎮)衛生院 3 公里。該村建有公廁9 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 6 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 2 所,校舍建築面積3500 平方米,擁有教師58 人,在校學生380 人,距離鎮中學4 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58 人,其中小學生154 人,中學生104 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6 個、業餘文娛宣傳隊 2 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7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 582 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 1779.7 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 2596.9 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是 ,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3000 元(人均 1.3元),一事一議籌勞 417 元(勞均 0.2 元)。年末集體總收入 320.5 萬元,有固定資產 1819.1 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 60 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 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 ,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會議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 1 個,下設 6 個黨小組,共有黨員52 人,少數民族黨員 27人,其中男黨員33 人、女黨員19人。該村黨支部 2004年至2005年被評為縣先進支部;2006年至2007 年被評為 先進支部等等。
社區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組成,下設老街、新村等9個居民委員會。
該村建有團支部 1 個,共青團員 50 人。

新農村建設

2007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文化素質低,缺乏人才,項目少,缺勞力,沒有產業,給予南本河、山保寨、扎倮寨農網改造。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 積極興辦集體企業,發展建築業、種、養殖業,開發市場,尋找適合的門路。
發展茶葉、甘蔗特色產業,種植面積1000畝;發展養殖業,發展豬5000頭、牛200頭;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6年的4379元增加到4400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