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背村位於黑龍江省肇源縣肇源鎮,共有四個自然屯,837戶,總人口3236人,耕地面積12,600畝,勞動力1,600人。由於人多地少,加之農業機械化的推廣和土地集約規模經營步伐的加快,使全村剩餘勞動力的數量不斷增加,給勞動力轉移工作不斷帶來新的壓力。村黨支部、村委會通過幾年的不懈努力,改變了過去農民老守田園,隨遇而安的思想。使本村勞動力由自發性向有組織、規模化輸出轉變,全村勞務經濟得以快速健康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老虎背村
- 位置:黑龍江省肇源縣肇源鎮
- 戶數:837戶
- 總人口:3236人
- 勞動力:1,600人
- 地面積:耕12,600畝
- 郵編:166599
發展規劃,發展收益,
發展規劃
截止目前,全村舉家轉移226戶,810人,常年外出做買賣、季節性在外打工1310人次,實現收入655萬元。他們的具體做法是:
一、 加強培訓,提高農民的就業能力。
老虎背村呂鳳書記非常重視本村勞動力的培訓工作,能夠合理制定剩餘勞動力培訓計畫,切實提升勞動力就業能力、創業能力和創新能力,利用農閒時間有針對性地舉辦種類培訓班。每年不定期的邀請專家現場指導農業生產、畜牧業養殖等實用技術,全面提高了本村勞動力的綜合素質。
二、 組織成立協會,為勞動力規模輸出搭建平台。
呂書記把村裡有頭腦、有能力的人組織起來,組成勞動力轉移協會,專門負責本村的勞務輸出工作,並無償為其提供辦公場所。通過這箇中介組織,幾年來共轉移勞動力630多人次。同時,村里主要領導外出與企業洽談,通過各方面關係,為本村300多勞動力在北京、大連、瀋陽等地找到了工作。紀家屯李艷春在書記的幫助下,在北京搞建築從本村帶走32人,人均年收入都在2萬元以上。
三、 實施能人帶,經紀人吸納推進勞務輸出。
老虎背有各類經紀人12人,為本村農民規模走出土地搭建了平台。如:米業加工、運輸大戶李吉銀,他以水稻加工為主業。同時組織本村農民的水稻加工大米後向外地運輸,在他的組織帶動下,有13戶農民常年從事了運輸行業,每年收入都在3萬元以上。 五撮房的趙玉海、趙玉民,他們多年來從事建築行業,今年他們又帶領76人搞建築工程的瓦工承包項目,不但他們收入8萬多元,而且他們所帶領的人員每人年收入都超過萬元。老虎背村的經紀人不僅服務了民眾,還帶動了本村的勞動力轉移。
四、 鼓勵回鄉創業,促進勞動生產力轉移。
老虎背村委會積極與外出打工有成就的人員聯繫,鼓勵他們回鄉創業,為勞動力創造就業門路。如:村民馮立國他在2000年去伊春興辦了塑鋼門窗加工廠,當時帶領本村農民50多人在廠里打工,現在企業已做大做強。他於2008年10月份回村,投資45萬元,修建了一處養魚池,與本村5戶農民共同管理,利益共享,使5戶村民從土地中轉移出來並增加了收入。
五、 結合季節性實施就近就便的勞務經商。
老虎背村在縣裡從事服裝、建材、理髮、農貿等生意的勞務人員127人,季節性進城從事建築、裝潢、食品等行業人員280人。五撮房屯有農戶195戶,幾乎每戶都有一名瓦工,每年農忙一過,以趙永慶為首的一百多名瓦工騎著機車去城裡工程隊打工,一直到秋收,每人收入都在萬元以上,在往縣城的路上形成一道獨特風景機車隊伍。他們大多通過季節性勞務增加收入,達到種田、打工兩不誤。
六、 發展農機合作組織,促進勞動力轉移。
為使更多的農民走出土地,老虎背村經過考察決定成立了3個新型合作社,村民把土地承包給合作社經營,使55名勞動力從土地中解脫出來,這部分人全部外出務工,每年每人增收八千多元。
七、 土地流轉、機械化作業,促進勞動力轉移。
村里採取多途徑、多種手段組織農民購進大型農機具26台,有效地促進了土地的適度集中、規模經營。機械化作業步伐的加快,使大批富餘勞動力逐漸向二、三產業流轉,實現了走一戶富兩戶的目標。
八、 成立農業合作社,有利於推進勞動力轉移。
農業合作社是農民民眾以農業種植、養殖、初加工等專門產業項目生產經營為主要內容,村裡有15人參加了農業合作社,吸納勞動力60多人。農業合作社的成立,不僅推動了農業的產業化,也提供了更多的就地就近的勞動力就業崗位。同時為農民解決了實際困難又增加了民眾收入。
九、 發展養殖業,實現就地轉移。
老虎背村在抓好勞動力外輸的基礎上還及時抓好內轉消化工作,全村培養奶牛、黃牛、養雞、養豬、養羊大戶31戶,從業人員68人,真正實現了挖掘自身潛力消化富餘勞動力。
發展收益
老虎背村從拓寬勞動力轉移渠道入手,採取了有力的組織措施,加大典型先進事跡的宣傳力度,積極營造外出勞務創收的良好氛圍,激發廣大農民外出創收積極性,為勞務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有力地推動了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