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辭世處紀念碑

老舍辭世處紀念碑

1967年8月24日是老舍逝世周年日,許林邨吳幻蓀為紀念老舍在太平湖畔秘密立碑,上書“老舍先生辭世處”。太平湖被填時失蹤。附近居民白鶴群曾墨拓此碑保存在家中,於1987年公諸於世。1994年照原樣複製一碑,存於老舍故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老舍辭世處紀念碑
  • 地理位置:太平湖畔
  • 建造者許林邨吳幻蓀
  • :一尺八寸
結構,景觀,為老舍立碑第一人,為老舍先生秘密樹碑記,歷史,

結構

該碑記印有印章四枚,分別是:迎首隨形章(陽文),印文為“一粟草堂”。上墜角章(陰文)、印文為“潑墨老人”。下墜角章(陽文)、印文為“八十三後作”。落款章(陰文),印文為“許林邨印”。碑文為“人民藝術家老舍先生辭世處”。
“文革”結束之後,老舍先生的夫人胡潔青聞知此事,題詞讚譽許林邨此舉“大智大勇無所畏懼,小巷小民金石為開”,並派長子舒乙先生看望了許林邨。

景觀

為老舍立碑第一人

許林邨老人是享譽京城的書畫家,師從陸和九。書法攻魏碑中的龍門二十品。以始平公、張黑女及大爨為基本。
許林邨老人說:“諸多字型中,唯有魏碑字型適用老舍辭世碑,只有魏碑字型堅韌、豪放、才能表達我們立碑人的心情。”
2004年1月14日,白鶴群與王紀儀、趙宇澤二君拜訪了壽高92歲的許林邨老人。談及此事,許林邨老人自述道:“1995年,老舍先生的母校——北京三中建立老舍紀念室,而我又恰恰是北京三中的畢業生,周繼道校長,徐惠芳老師親自來家索稿,應母校的邀請,我寫了當時立碑的原因和經過,文約400多字,當年我已經83歲了。”

為老舍先生秘密樹碑記

人民藝術家老舍先生於一九六六年八月二十四日殉難,辭世於太平湖。逝世周年之日,我與畫友吳君幻蓀在湖畔豎立一碑,為報恩也。
我與吳君皆居住太平湖附近,時相過從。在反右時,吳君已被劃成右派,在先生保護下,開脫其右派“桂冠”,免遭一難。吳君常講:“老舍先生,我之恩人也,大恩難報”。
回憶建國初,文藝界人士生活極端困難,先生除各(個)別資助外,並面見周總理,將情況如實匯報。總理頗為動容,遂指示成立文聯新國畫會、國畫院等組織。從此文藝事業逐步繁榮,並且部分同志得到妥善安置,凡我文藝界同志無不感念其恩德。言念及此,在悲憤情緒之下,即決定策劃豎碑,以報先生大德於萬一也。
為保密,碑由我在深夜製作,自春迄夏,鐫刻完成。在先生逝世周年日凌晨,我與吳君等將碑運至湖畔,在草叢中安置完畢,默衰片時,敬禮後灑淚而歸。此地極為荒僻,不久即被附近居民白鶴群發現,墨拓數紙,保存家中二十年。
八七年秋,《燕都》月刊將拓片發表(加簡介),標題是《老舍逝後第一碑》.經各報轉載,此事遂公諸於世。胡絜青老人得知,查明我之住址,遣舒乙同志家訪,詢問豎碑經過。
此碑在七一年因捷運施工,將湖填平後,碑亦失蹤。市領導白介夫同志指示:“照樣複製一碑,陳列於老舍故居。”今母校三中為老校友創立老舍先生紀念室,我受周繼道校長及徐惠芳老師之託,書寫當時豎碑之情況。回憶如此,遂欣然記之。

歷史

白鶴群拓碑
這塊碑僅一尺八寸高,若從岸上看,則藏在三尺多高的蒿草里,若從底下往上看則清晰無比。令人叫絕的是,這塊殘碑的破損邊緣狀似山型,可為一絕。碑之正面所書字型飛揚異常,乃魏碑中始平公之真跡,此二絕也。三是此碑正對著西北向的湖面,其向正是當初韓慶祥、老孔頭打撈老舍屍體出水面的第一存放處。此三絕可以看出許林邨、吳幻蓀兩位老人立碑之用心良苦。同時也看出兩位老人是知道老舍屍體的最早存放點的知曉人,否則,方圓四、五里的湖區,誰知這塊辭世碑立在哪?
時1967年,白鶴群已22歲,在北京市汽車修理公司四廠任電器技術員,團支部宣傳委員。而國小則在太平湖南一公里的大三條國小就讀、中學則在太平湖北一公里的北京師大二附中。自9月1日起,其先後拓過兩次,多因為掌握不準濕水與紙的關係,而導致墨跡濕塗一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