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冬(老翁須)

忍冬(忍冬科忍冬屬植物)

老翁須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6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是忍冬科忍冬屬半常綠纏繞藤本植物。忍冬幼枝呈橘紅褐色,常常覆蓋粗糙的硬毛;葉片一般有披針形和卵形,邊緣有粗糙的絨毛,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忍冬花苞片大,花瓣卵形或橢圓形,有短柔毛,花冠白色;果實圓形,成熟時藍黑色,有光澤;花期4到6月;果期10到11月。

《名醫別錄》:今處處皆有,似藤生,凌冬不凋,故名忍冬。這就是忍冬名字的由來。忍冬初開花時是白色,兩三天后轉為黃色,新花舊花間雜,所以又被稱為金銀花。忍冬適應性很強,除黑龍江、內蒙古、寧夏、青海、新疆、海南和西藏無自然生長外,全國各省均有分布。

忍冬的花蕾或帶初開放的花是一種經典常用的大宗類中藥材,其中的綠原酸與黃酮類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抑菌抗病毒以及抗炎功效。據統計,500多個臨床組方及70%臨床套用的感冒藥中均含有金銀花,且近年來的SARS、H1N1、2019-nCoV流行病的爆發,為藥用金銀花帶來巨大的市場;除作為中藥使用外,金銀花亦廣泛套用於食品、保健品及化妝品等行業,市場需求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忍冬
  • 拉丁學名:LonicerajaponicaThunb.  
  • 別名:老翁須、鴛鴦藤、蜜桷藤、子風藤、右轉藤、二寶藤、二色花藤、銀藤、金銀藤、金銀花、雙花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木蘭綱
  • :川續斷目
  • 忍冬科
  • 忍冬屬
  • :忍冬
  • 分布區域:除黑龍江、內蒙古、寧夏、青海、新疆、海南和西藏無自然生長外,全國各省均有分布 
  • 命名者及年代:Thunb.,1784
植物學史,命名由來,植物歷史,形態特徵,分布範圍,生活環境,生長習性,繁殖方式,自然繁殖,人工繁殖,栽培技術,定植技術 ,水肥管理,病蟲防治,下級分類,主要價值,中藥價值,藥理作用,其他套用,植物文化,

植物學史

命名由來

梁代陶弘景在《名醫別錄》中曾這樣描述金銀花:“今處處皆有,似藤生,凌冬不凋,故名忍冬”。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寫道︰其花長瓣垂須,黃白相半,而藤左纏,故有金銀、鴛鴦以下諸名。金釵股,貴其功也。土宿真君雲︰蜜桶藤,陰草也。取汁能伏硫制汞,故有通靈之稱。故而忍冬又叫金銀花、鴛鴦藤。

植物歷史

據記載,忍冬很早就出現在各類文學作品和古代紋樣中。在紋樣圖案的研究中,有一類紋樣具有舉重若輕的地位,那就是忍冬紋。在外形上,忍冬花瓣部分的形態一般為長條形,花瓣尖端如水滴狀,若干花瓣呈傘狀的方式展開,而與南北朝時期敦煌壁畫內最經典的三瓣忍冬紋對比後發現:忍冬紋樣的花瓣同自然界中的金銀花花瓣形態十分相似。不過對於忍冬紋的溯源一直有不同的說法,包括西方起源說、本土起源說以及綜合說。更有學者認為忍冬紋此名詞未見於古代文獻中,是近代研究提出的,故而與忍冬無直接關係。有關忍冬紋的溯源眾說紛紜,但不可否認的是忍冬這種植物很早就已參與到我國古代文化生活中。

形態特徵

生活型:半常綠藤本;
枝:幼枝暗紅褐色,密被硬直糙毛、腺毛和柔毛,下部常無毛;
葉:葉紙質,卵形或長圓狀卵形,有時卵狀披針形,稀圓卵狀或倒卵形,極少有1至數個鈍缺刻,長3-5(-9.5)厘米,基部圓或近心形,有糙緣毛,下面淡綠色,小枝上部葉兩面均密被糙毛,下部葉常無毛,下面多少帶青灰色;葉柄長4-8毫米,密被柔毛;
花:小苞片先端圓或平截,長約1毫米,有糙毛和腺毛;萼筒長約2毫米,無毛,萼齒卵狀三角形或長三角形,有長毛,外面和邊緣有密毛;花冠白色,後黃色,長(2-)3-4.5(-6)厘米,唇形,冠筒稍長於唇瓣,被倒生糙毛和長腺毛,上唇裂片先端鈍,下唇帶狀反曲;雄蕊和花柱高出花冠;
果:果圓形,徑6-7毫米,熟時藍黑色。
忍冬
忍冬

分布範圍

除黑龍江、內蒙古、寧夏、青海、新疆、海南和西藏無自然生長外,全國各省均有分布。生於山坡灌叢或疏林中、亂石堆、山足路旁及村莊籬笆邊,海拔最高達1500米。也常栽培。日本和朝鮮也有分布。在北美洲逸生成為難除的雜草。

生活環境

喜陽也耐陰,耐寒,-20℃下能安全越冬,耐旱也不怕澇。耐瘠薄、抗逆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格,酸鹼土壤均能適應,pH值在5.5~7.8之間可種植,但以疏鬆肥沃的沙質壤土生長較好。根系發達且主根粗壯,毛細根多且再生能力強,莖著落地面即可生根。當光照充足時,花朵數增多,通風透光不足,葉片常常發黃脫落,開花少。

生長習性

忍冬在氣溫8℃以上時才能夠萌發,但是氣溫達到38℃以上時會影響金銀花的生長。它主要分布在我國亞熱帶以及溫熱帶地區,可在海拔500~2 000 m甚至海拔達3200 m的地區生長。
《二如亭群芳譜》記載:“三四月後,開花不絕。花長寸許,一蔕兩花,二瓣一大一小,長蕊初開者,蕊瓣俱白,經三二日則變黃,新舊相參,黃白相映,故呼金銀花”。這是說忍冬初開花時是白色,兩三天后轉為黃色,新花舊花間雜,所以又被稱為金銀花。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種子繁殖:金銀花的種子非常小,長度約3 mm,呈卵圓形或橢圓形,外皮為褐色。種子中間有一條凸起來的脊,脊的兩側有較淺的橫溝紋。劉恆等通過探究3種不同的處理對金銀花種子萌發的影響得出結果,金銀花的種子經赤黴素處理、20℃沙藏和25℃清水處理均可以促進種子的萌發。王書雲等試驗結果顯示,GA3能夠快速解除金銀花種子的休眠,且發芽率達到80%以上。

人工繁殖

扦插繁殖:
1)選擇育苗地。要做好苗床的選擇工作,最好是前茬沒有種植過金銀花的沙質壤土,要求地勢平坦,在扦插前施入充分腐熟的農家肥2500 kg/hm,搭配複合肥150 kg/hm,深翻土壤,深度25 cm。
2)準備扦插條。預留1~2年生的木質化和生長健壯且沒有病蟲害的枝條,保留30 cm左右的枝,將葉片摘除,製作扦插條即可。通常情況下,扦插條直徑0.5 cm以上,插條不低於3節,在芽的上方1~2 cm處剪成平口。
3)扦插時間。該種育苗方式在一年四季都能進行,最好選擇在每年的8月中旬進行扦插。
4)扦插方法。扦插之前開溝,深度15 cm,行距30 cm,按照株距6 cm插入溝內,入土長度為總長度的1/2,上部要露出芽眼,然後覆蓋土壤壓實,澆透水。為促進扦插條儘快生根,可選擇噴灑藥液,扦插前使用1.2%吲哚丁酸水劑2 000倍液,將插條下端在藥液中停留5~10 s,晾乾之後再扦插。
5)管理工作。在扦插之後要做好田間管理,保證土壤濕潤,追施尿素90 kg/hm,及時中耕除草。當枝條長到25 cm左右時要及時打頂,長出新根5條和新枝3個後,選擇生長健壯和沒有病蟲害的種苗。通常情況下,扦插到移栽需要8~10個月。
嫁接繁殖:
春季嫁接應選擇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秋季嫁接選擇在9月上旬至10月中上旬。秋季氣溫高,同時空氣乾燥,應選擇切接法和根接方法,將準備好的嫁接苗放到室內溫室苗床上,並選擇濕潤土壤覆蓋,其間做好檢查和管理,在苗芽萌動之後栽植到苗床里。

栽培技術

定植技術

結合當地的氣候條件選擇具體的定植時間,有些地區選擇在每年的春季4月上中旬或者秋季的8月上旬定植。為提高金銀花的移栽成活率,應該選擇在陰雨天定植。在定植前,施入充分腐熟的廄肥,每穴6 kg左右。亦可選擇商品有機肥,每穴0.6 kg左右,將肥料和土壤混合均勻。完成施肥後,將修剪好的幼苗放入到栽植穴內,每穴保留1株,覆土壓實之後澆水,提高秧苗成活率。結合田間的土壤肥力情況確定定植密度,主要包括以下兩種方法:一種是設定金銀花植株行距為170 cm×170cm;另一種是前期密植,定植時的行距為85 cm×85 cm,定植之後的第2年隔1列疏去1列,變為株行距170 cm×85 cm,第3年直接將行距固定為170 cm×170 cm,該種定植方式的優勢明顯,前期能夠充分地利用土壤空間,有利於金銀花吸收養分。

水肥管理

金銀花在生長過程中對水分的需求量較大,應堅持以下的灌溉原則。控制好灌溉時間,最好選擇每天的8:00-9:00,該時期灌溉可為植株補充充足的水分,促進植物的生長。夏季氣溫高,水分的蒸發速度快,可以適當增加澆水的頻率,避免植株乾枯。選擇科學的灌溉方式,最好選擇滴灌和噴灌,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有助於植株吸收水分。
施肥管理包括:
1)基肥。除了要做好金銀花的整地工作之外,還應該科學地施肥,每年春季要施1次基肥,主要選擇有機肥,可使用人畜糞尿肥或者堆肥。金銀花的樹齡不同,需肥量也存在差異,5年以上的植株需要施入有機肥4 kg/株左右,並且搭配磷酸二胺0.18 kg/株;5年以下的金銀花植株用量減半,採用撒施的方法,然後將其翻到20 cm厚的土壤內。
2)追肥。金銀花喜氮和磷,要做好追肥管理,每年追肥3~4次。在春季萌芽之後,第1次追肥選擇有機肥5 kg/株和磷酸二胺0.18 kg/株,促進新梢的生長和葉片的發育。在每茬花采完之後要追肥1次,肥量與第1次追肥量相同,有利於植株恢復生長,並且促進花芽的分化,增加採花的次數。在末茬花採收結束之後進行最後1次追肥,施用磷酸二胺和硫酸鉀0.18 kg/株,讓金銀花樹體更好地吸收養分,提高越冬的抗寒能力。
3)葉面噴肥。除了要做好基肥和追肥工作之外,還要進行科學的葉面追肥,可以選擇磷酸二氫鉀300倍液進行葉面噴施。

病蟲防治

  • 蚜蟲
蚜蟲危害金銀花的葉片,會吸食葉片汁液,影響葉片的正常光合作用,或者導致葉片畸形,不利於金銀花開花。每年的4-7月是高發時期,可選擇藥劑噴灑防治,可選擇10%比蟲啉可濕性粉劑150 g/hm,也可選擇1.8%阿維菌素2 000倍液。此外,可利用蚜蟲的天敵瓢蟲防治,可懸掛異色瓢蟲卵卡,放置1 500張/hm,每張20粒卵,懸掛之前要做好孵化工作,在傍晚或者第2天清晨懸掛在蚜蟲為害的部位,瓢蟲幼蟲孵化之後能夠滅殺蚜蟲的幼蟲,但是要控制好釋放瓢蟲的數量,避免陽光直射瓢蟲卵卡。
  • 忍冬細蛾
忍冬細蛾在幼蟲孵化之後危害葉片,直接啃食皮下葉肉組織。蟲害發生初期,葉綠素組織破壞不嚴重,葉面正面看似正常,但背面會出現蟲斑。大齡幼蟲會破壞葉綠素組織,造成葉片背部彎曲和失水嚴重,並且影響葉片的光合作用,造成大量葉片脫落,影響金銀花的產量和品質。田間研究表明,在每年4—10月是蟲害的高發時期,10月之後進入越冬時期。為此,要抓住最佳的防控時機,可以選擇1.8%阿維菌素2 000倍液或者25%滅幼脲3號膠懸劑3 000倍液噴霧防治。
  • 金銀尺蛾
金銀尺蛾主要危害金銀花的葉片,被其咬食的葉片出現缺刻或空洞,甚至只剩下葉脈部分。卵集聚在葉片的背面或者嫩莖上,孵化成幼蟲後,藉助風雨傳播。幼蟲受到驚嚇之後會吐絲下垂,隱藏在枝葉內部。老熟的幼蟲會在土壤深度1 cm左右處結繭化蛹。充分掌握害蟲的最佳防治時期,在其暴食期間選擇Bt製劑防治。

下級分類

紅白忍冬 Lonicera japonica var. chinensis:幼枝紫黑色。幼葉帶紫紅色。小苞片比萼筒狹。花冠外面紫紅色,內面白色,上唇裂片較長,裂隙深超過唇瓣的1/2。產安徽(岳西)。生於山坡,海拔800米。江蘇、浙江、江西和雲南等地有栽培。
忍冬(老翁須)
紅白忍冬

主要價值

中藥價值

早在1500多年前,河南省封丘縣就己大面積種植金銀花,並因其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廣泛用於風熱感冒、溫病發熱、炎症、癰腫疔瘡、及各種病毒感染等的臨床治療,享有“中藥中的青黴素”的美譽。
《本草綱目》記載,忍冬可主治:
1、痔瘺。用忍冬全草(或根、莖、花、葉皆可)不拘多少,泡酒中,煨一夜,取出曬乾,加甘草少許,共研為末,用泡藥的酒調面和藥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至百丸,開水或酒送下。此方名“忍冬丸”。
2、一切腫毒(不問已潰未潰,或是初起發熱)。用忍冬的花及莖葉,取自然汁半碗煎至八成服下。同時用藥渣敷患處。
3、疔瘡便毒,喉痹乳蛾。治方同上。
4、惡瘡不愈。用忍冬藤一把,搗爛,加雄璜五分,水二升,放入瓦罐中煎熬,紙封數重,穿一孔,令氣出。以瘡對孔熱熏,待瘡大出黃水,再用生肌藥,病即愈。
5、熱毒血痢。用忍冬藤煎濃飲服。
6、身上發青。用金銀花一兩,煎水服。
7、腳氣(筋骨引痛)。用忍冬為末。每服二錢,熱酒調下。
8、中野菌毒。采忍冬藤煎服。

藥理作用

金銀花中含有多種化學成分,其中綠原酸和黃酮類化合物被認為是主要藥效成分。
金銀花中的綠原酸與黃酮類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抑菌抗病毒以及抗炎功效。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綠原酸不僅對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痢疾桿菌、假單胞菌屬、幽門螺桿菌屬、芽孢桿菌、肺炎鏈球菌、奇異變形桿菌、沙門氏菌等有明顯抑制作用,且對愛滋病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單純皰疹病毒、B型肝炎病毒等有很好的抗病毒活性。黃酮類化合物可有效抑制大腸埃希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和肺炎鏈球菌。在我國對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的戰役中,金銀花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研究表明,金銀花中綠原酸可保護MDCK細胞不被感染,降低病毒滴度,並達到減輕肺部炎症的目的,因而被用於COVID-19的預防及臨床治療。據統計,500多個臨床組方及70%臨床套用的感冒藥中均含有金銀花,且近年來的SARS、H1N1、2019-nCoV流行病的爆發,為藥用金銀花帶來巨大的市場。

其他套用

除作為中藥使用外,金銀花亦廣泛套用於食品、保健品及化妝品等行業。將新鮮採摘的金銀花晾乾,做成金銀花茶,用於日常飲用,可起到清熱解毒、降糖降脂等功效。將金銀花提取的有效成分添加到化妝品當中,可起 到抑菌止癢、消炎止痛的作用,添加到牙膏、漱口水中有可減少牙齦紅腫、出血等功效。

植物文化

“婆娑石上舞林影,付與一世專雌黃。寂寥吾意立奴會,可忍冬花不盡觴”。出自北宋詩人黃庭堅《藥名詩奉送楊十三子問省親清江》。
金代詩人段克己與友人封仲堅入山採藥,遇見忍冬,見此花形如鷺鳥,所以稱之為“鷺鷥藤”,並寫詩道:有藤名鷺鷥,天生匪人育。金花閒銀蕊,翠蔓自成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