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老泉口村
- 地理位置:平谷區熊兒寨鄉北部
- 面積:6000畝
- 人口:650人
- 著名景點:老泉山野公園
村情簡介,周邊景點,基礎設施,農村經濟,自然資源,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發展重點,
村情簡介
距北京市區85公里,據平谷城區17公里。距熊兒寨鄉政府所在地2公里。屬於燕山山脈,平程路由此通過。全村有180戶,650口人,2003年被評為市級民俗村。有市級民俗戶22戶,日接待量1500人次。
氣候類型:屬於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土壤類別:主要以淋溶褐土為主,土層較薄。
植被特徵:熊兒寨老泉口村區域範圍內植被茂盛,山地和川地均被各種植物所覆蓋,植被覆蓋率為90%左右。植被種類豐富,包括針葉林,落葉闊葉林,灌叢,草甸以及其他野生植物。該村風景秀麗,空氣清新,山、泉、林、木,奇花異草構成了獨特的自然景觀。可謂春季花簇雲海,夏季滿目翠綠,秋季一片金黃,冬季巍峨壯觀。有“天然氧吧”和“世外桃源”之稱。
遊覽:在老泉口村不僅能體驗拾柴雞蛋,還能享受採摘的樂趣,每年的6-10月顆顆果實掛滿枝頭,黃金梨、精品杏、紅果、蘋果、栗子、柿子等十多種綠色果品使您享受採摘樂趣,體驗豐收的喜悅。
餐飲:在這裡還可以品嘗到餑餑、貼餅子、小雞燉蘑菇、炸柴雞蛋等可口的飯菜。“吃農家飯、住農家院、睡農家炕、乾農家活”,您可與憨厚的農民一起分享農家的快樂。
交通:公車:東直門汽車站乘918路至平谷世紀廣場,轉乘11路小巴至老泉口村。自駕車:京順路—順義—順平路—平谷城區—世紀廣場—第一個十字路口北拐—熊兒寨鄉—老泉口
周邊景點
老泉山野公園。老泉山野公園位於老泉口村西山,是一條自然與人文景觀巧妙結合的休閒山谷。園區植被覆蓋率在95%以上,負氧離子含量高達65000個/立方厘米,高於城市內10餘倍,是避暑消夏的勝地。
老泉位於京東老泉山野公園景區門口,老泉口的村民們世代飲用老泉水繁衍生息,而這泉水則是追瓊漿、賽玉液,礦泉天成,常飲此水,可醒神明目,疏腸安心,潤肌美膚,延年益壽。老泉口村人,京長壽老者眾多。
上山時,經過一列狹窄的石階,名曰“鬼縫”,石路夾於兩塊巨石之間,走起來總讓人擔心頭頂的石頭會不會滾落下來,驚險而刺激。往上走,經過彩葉谷到達老民居,接著是一座讓人攬盡無限風情的雕塑園,園裡現代雕塑錯落有致,情慾的主題大膽而前衛,讓人讚嘆這個村子的寬容與開放。
老泉山野公園內蓊鬱蔥綠的油松林生長旺盛,遮天蔽日。林下野花爛漫,五彩紛呈。景區在保持原生態特色的同時,以原有的自然地貌為基礎,規劃設計了擎天門、老泉池、雲水谷、福壽嶺、彩葉谷、百花溝、藝術雕塑園7個核心景點,形成了老泉山野公園獨特的山野風情。老泉口村周圍青山綠岩,林深葉茂,空氣清新,環境優雅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9年底,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36戶通自來水。有36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35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81.08%);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0戶(分別占總數的27.03%和27%)。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4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40公里。全村共擁有農用車4輛,拖拉機6輛,機車7輛。全村建有沼氣池1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4戶,建有小水窖40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90畝,有效灌溉率為50.56%,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9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58 畝。該村到2009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9戶居住於磚木結構住房,有27戶居。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3.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5萬元,占總收入的54.86%;畜牧業收入16萬元,占總收入的36.58%(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59頭,肉牛63頭,肉羊287頭,雞532隻);林業收入0.23萬元,占總收入的0.84%;第二、三產業收入2.27萬元,占總收入的8 %。農民人均純收14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4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9人(占勞動力的13%),在省內務工5人,到省外務工4人。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78畝(其中:田70畝,地108畝),人均耕地1.15畝,主要種植糧食、經濟作物等作物;擁有林地285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6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03畝,主要種植板栗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92畝,其中養殖面積92畝;草地1900畝;荒山荒地1975畝,其他面積2000畝。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養殖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09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2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40%。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核桃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核桃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36戶,共鄉村人口150人,其中男性77人,女性73人。其中農業人口149人,勞動力93人。該村以彝族為主(是彝族居住地),其中彝族150人。
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8人,占人口總數的18.06%;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50人,參合率100%;享受低保7人(人員名單附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4公里,距離鄉衛生院40公里。該村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36戶,占農戶總數的100%。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說全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安龍堡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14公里,距離中學44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8人,其中小學生15人,中學生3人。
該村有業餘文娛宣傳隊2個(花鼓、大娛樂各1)。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交通不方便,基礎設施差。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鞏固種植業,大力發展養殖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