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名由來,姓氏族譜,祖師廟傳說,
北鄰桂李,西鄰盧堂,東鄰新集小劉店,南鄰大劉店。
村名由來
原名老龍沃,因村周圍南邊、西邊是蓄水塘坑,這兩邊的塘坑相連自然形狀就像一條龍,有頭有尾,故名叫老龍沃。還有一說法:在元代有一年曾連續乾旱,莊稼絕收,當時正值三伏天,忽然從天上降落到塘坑裡一條青龍,那時坑塘無水,這條青無法生存,為救青龍,人們紛紛聚集在青龍跟前燒香祈雨,數日後龍雲布雨,普降甘霖,為民除了旱災,後來該村就稱老龍窩。
姓氏族譜
本村由李、劉、丁三姓,李姓為大戶。據族譜記載,明朝初年,李氏先祖李來林帶領族人從山西洪洞縣遷於此村居住,現有人口李姓730人。劉姓是從大劉店遷入此村,現有122人。丁姓從五里口丁莊遷往此村,現有14人。李氏譜序字輩:來、朋、進、崇、如、殿、樹、長、永、生、忠、義、孝、為、首、仁、志、先、法、友、春、景、龍、鳳、躍、記、德、學、英、豪。
祖師廟傳說
劉店祖師廟又名叫“玉虛宮”,建於明代,已有幾百年歷史。民間傳說這座古廟十分神奇與靈驗,聲名遠播。經數百年發展,已經是道教聖地,長年吸引周圍民眾來此逛廟會、看戲、燒香、許願。
相傳大明洪武年間,有一位秀才進京趕考路過此地。休息時,他看到這裡林木蔥蘢,環境幽靜,瞑瞑之間似有祥光瑞氣籠罩,觸景生情,便許一心愿:此次進京趕考,若得神靈護佑,取得功名,將在此修蓋廟宇,讓神靈四時享受人間香火。
後來,該秀才考中進士,入翰林院。當官後,他不忘諾言,舍地33畝(東西長三十六步,南北寬二十八步),修祖師廟以表感謝。訊息傳開後,當地老百姓積極回響,周邊有劉店、張菜園、老沃、孟莊、張小樓、杞縣張、馬莊、范莊、拐張、垮子營、吳莊、張閆莊、王莊、路樓、魏莊、沙莊、小張莊、賈莊(馮老莊一戶)共十八村零一戶老百姓,共同捐款捐物,在此修建祖師廟。蓋後大殿三間,東西廊房各三間,鐘鼓二樓、山門、火星閣、挖吃水井一眼。有道士長期居住,在此地修道、誦經、練功。
幾百年的風雨滄桑,廟宇倒塌嚴重,特別是抗日戰爭時期,當地人民為了抵抗日寇,修了一座寨,把祖師廟的磚頭拉走築了寨牆,祖師廟又一次遭受了劫難,徹底成了一片廢虛。
為弘揚民族文化,傳承歷史,豐富農村文化生活,劉店、張菜園、孟莊、老沃、張小樓五村聯合,重修祖師廟。五村百姓和無數善家捐款捐物,於1993年農曆10月15日第四次重修,建大殿三間,山門三間,東西廊房各三間和圍牆,殿內正中供奉2.5米高祖師塑像,又把原來每年三月初三的廟會傳承下來。
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廟宇雖幾經興衰,但廟宇文化卻日漸繁榮,廣大民眾以此為平台參與活動,物質和精神文化生活都得到極大豐富,還成立了舞蹈隊、軍鼓隊、曲劇團、嗩吶班、書畫工作室,老年活動中心等團隊,受到了上級黨委、政府的重視,《太康月刊》、《大康文藝》都曾作過報導,現在的祖師廟常年香火繚繞,誦經許願者絡繹不絕,逢節慶日香客雲集,各種文藝表演精彩紛呈,熱鬧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