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廠村(雲南省文山廣南縣五珠鄉下轄村)

老廠村(雲南省文山廣南縣五珠鄉下轄村)

老廠村村隸屬廣南縣五珠鄉,地處舊莫鄉邊,屬於山區。距離鎮18.00公里, 國土面積7.67平方公里,海拔1409.00米,年平均氣溫20.00℃,年降水量1870.0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玉米等農作物。該村東鄰舊莫鄉,南鄰九克行政村,西鄰石盆行政村,北鄰紅石岩行政村。轄老廠、馬街、馬岔庫、新發寨、石洞門、壩翁、懂拼下寨、懂拼上寨、平寨、乾水井、白沙坡、大西吉、馬路、新寨等14個村民小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老廠村
  • 外文名:The old factory village,
  • 勞動力:2191人
  • 農業人口: 3312 人
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新農村建設,發展重點,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526.00畝(其中:田806.00畝,地1720.00畝),人均耕地0.77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2995.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87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27畝,主要種植桐果、杉樹等經濟林果;其他面積1900.00畝。
村內農田村內農田

基礎設施

截止2010年底,該村已部分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全村有 485 戶通自來水,有 220 戶飲用井水,有227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 31.88%)。有548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 363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76.97%和50.98%);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86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60戶(分別占總數的 30.23%和69.77%)。
老廠村
該村到鄉道路為沙石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大部分為未硬化路面,極少數為硬化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8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8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輛,機車7 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 360.00 畝,有效灌溉率為44.67%,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16.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0.10 畝。
到2010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 341戶;建有小水窖 30 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326 戶。全村有9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1 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3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1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0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4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9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51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642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3年農村經濟總收入608.7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84.60萬元,畜牧業收入96.3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005頭,肉牛525頭,肉羊70頭); 林業收入15.40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47.90萬元, 工資性收入120.3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78.8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20.3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535人,在雲南省內務工55人,到雲南省外務工480人。
村內道路村內道路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水稻、玉米、大豆、辣椒,主要在當地銷往本縣。2010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35.0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28.72%。該村發展辣椒、大豆等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烤菸、杉木等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723戶,共有鄉村人口3318人,其中男性1828人,女性1490人。其中農業人口3312人,勞動力2191人。到2013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312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2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8.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578戶。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老廠、大西吉國小,中學生就讀到五珠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20公里,距離中學18.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330人,中學生112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3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64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180.36畝,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0.06萬元,有固定資產12.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黨員總數58人,黨員中男黨員53人,女黨員5人。 團員58人。

新農村建設

2010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廣南縣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 在2006年實施了4個自然村的新農村建設,分別是:老廠三隊、馬岔庫、馬路、平寨。國家投入資金80萬餘元,民眾投工投勞87萬餘元。
村內水壩村內水壩
到2007年實施了2個自然村的新農村建設,分別是:大西吉一二組。國家總投資30萬餘元,民眾投工投勞13萬餘元。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村委會所轄區域偏遠,山高、坡陡、谷深,交通不暢,信息閉塞,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落後,農業科技意識淡薄,產業結構單一,農民生產生活水平偏低。
學校學校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大力調整產業結構,發展以魔芋、玉米等為主的種植業,擴大核桃等經濟林果種植面積,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為民眾出行提供交通便利,不斷增加農民收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