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老子與海德格爾哲學美學思想比較研究
- 作者:李紅霞
- 首版時間:2019年12月
- 字數:263千字
- 類別:哲學著作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成書過程,作品思想,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考察了老子思想與海德格爾的聯繫和對海德格爾哲學研究和思想的影響,重點分析了二者關聯的一些基本主題、海德格爾對老子思想的吸收,以及老子思想對海德格爾的語言方式和思想方式的影響,尤其剖析了海德格爾對老子思想以及東亞思想的一些誤解。
作品目錄
第一章 老子的道 | 第二章 老子論美 | 第三章 海德格爾的世界 |
第一節 論老子的“道” 第二節 《老子》中的天地人 第三節 道與人 第四節 小國寡民:政治理想與自然主義 | 第一節 老子對美和審美的基本看法 第二節 自然之美 第三節 大美在道 第四節 為無為與無不為 | 第一節 海德格爾對世界的分析 第二節 早期:此在的“在世存在” 第三節 中期:世界與大地的抗爭 第四節 晚期:“四元”遊戲的世界 |
第四章 海德格爾論“詩意” | 第五章 道與世界 | 第六章 自然與詩意 |
第一節 詩意 第二節 詩意的居住 第三節 無家可歸 第四節 還鄉 | 第一節 道與世界 第二節 “無”與“虛無” 第三節 生與生成 第四節 “反”“復”與“反的經驗” | 第一節 “無為”與“接收” 第二節 光明與黑暗 第三節 動與靜 第四節 “畏”與“讓” |
成書過程
2008年,李紅霞考入武漢大學哲學學院讀美學博士。李紅霞選定博士論文題目“老子與海德格爾哲學美學思想比較研究”,在導師指導下進行了對這個主題進行深入研究,完成博士論文並順利獲得通過。此後她依據對中國當代文藝發展的了解,對原文作了局部修改,並以專著形式出版。
作品思想
該書指出,老子和海德格爾的哲學美學都是由許多概念、命題、判斷組成的複雜的結構,而且兩者的思路差別是巨大的。因為《老子》一書寫於中國的春秋時代,即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之間,而海德格爾的著作則寫成於歐洲20世紀,即1927年前後至1971年之間,歷史的背景與時間的差距都非常之大。儘管如此,他們的思想的主題和軸心仍然有著明顯的共同點,那就是要解決人的存在與本質這一根本問題。但由於歷史背景和時代的巨大差異而採取了不同的解決方法,從而產生了不同的哲學、美學。
老子的思想裡面,自然天地是存在於人的意識之外的客觀物質的對象,具有它們自身不以意識為轉移的、自然而然的客觀規律、法則,即老子所說的“常道”。因此,人只有“效法”,即遵循這種規律去活動,才能取得他的生存所必需的物質生活資料,首先是食物,所以老子把“實其腹”放在重要的地位。而糧食的生產顯然離不開春夏秋冬四季變化的自然規律,並且不可能是單個人的活動,而是許多人協同進行的活動,於是也產生了由許多人組成的國家。所以,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有一種鮮明、堅決、強烈的人本主義。老子肯定了一個事實:人不能脫離自然界(天地)而生存,而自然界又是有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的,人只要按照這種規律去行動就能成功,就能生存和發展。在這裡,人相對於自然界(天地)來說是主體,自然界(天地)是客體。但由於人能按照自然界(天地)本有的規律去行動,取得成功,實現自己的目的,這樣人與自然界(天地)、主體與客體就統一起來了。西方自古希臘以來經常百思不得其解的所謂主客、心物二元對立問題也隨之得到了解決。
而在海德格爾關於存在的思想中,始終貫穿著一個基本的思想,即人的存在一開始就是被遮蔽的、非本真的,為“煩”“畏”“死”“沉淪”和“無家可歸”所折磨著的,哲學、美學的根本任務就是把人從這種狀態中“拯救”出來。在老子那裡,人只要遵循“常道”而生存,他的存在就是獨立的、自由的,如用海德格爾的語言來表述,也就是敞開的、本真的,海德格爾那裡所說的一切折磨著人的東西,在老子這裡都是可以克服、戰勝的,它們沒有什麼使人的存在變為虛無、痛苦的力量。其所以會有如此重大的不同,是因為老子所面對的人,是仍然處在中國古代原始氏族社會傳統強大影響下的人,人與自然、個人與社會的關係被認為是天然能夠統一的。